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对模态商品警示语研究主要囿于其文本形式结构与理解。按照巴赫金对话论观点,模态警示语意义建构不仅仅是图形、色彩、文字等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在形式布局上结构重组。更是一个复杂的人文艺术建构过程。本文首先挖掘警示语语义内涵,然后在对话性指引下,以特殊商品——香烟盒上警示语为例,讨论模态商品警示语赖以存在诸多结构材料(逻辑、语言、图像、颜色等)在社会、历史、文化、文学等历时与共时语境中所形成诸多所指意义(或声音与涵义)对警示语艺术建构启示与影响。

  • 标签: 警示语 图文型 多模态 巴赫金 对话性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视角分析测试文本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化测试中“非标准化”因素对测试效度影响,为提高标准化测试效度提供新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
  • 简介:本文从符号学理论和巴赫金时空体理论入手,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短篇小说《坟》中采用时空体形式以及女性成长叙事。该小说描述是九岁米兰达和哥哥在家族坟地探宝埋兔一段童年往事,见证米兰达成长只有两段时间,两个场景。通过两个时间段、二十年时间跨度和时间向度“过去性”,叙事主体勾勒了人物符号自我建立过程;通过两个关联场景塑造和空间转换,叙事主体展现了人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所体现成长空间性。作者通过独特时空体试图传达正是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存意义探寻和自我身份认知。

  • 标签: 波特《坟》女性成长叙事 符号自我 时空体 巴赫金
  • 简介:普希金对哀歌体裁情有独钟,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哀歌,《哀歌》是其中最著名一首。普希金突破了这一古老抒情诗传统情感与样式局囿,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体裁内容与表现手段。论文从音韵、语词、修辞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诗特点及独特艺术魅力。将心理诗与哲理诗特质熔于一炉《哀歌》虽短,却充满曲折复杂情感特征。“哀歌”不哀,体现了阳光诗人普希金一以贯之对真善美、和谐不懈追求。

  • 标签: 普希金 哀歌 音韵 语词 修辞
  • 简介:科学技术领域里有发明,甚至社会科学领域也有自己发明。但是,人们很少谈论人文科学领域发明。本文通过语言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里发明案例,尤其是通过文学理论领域宣言及其对文学发展贡献,表明在人文科学里不但需要开辟自己实践领域,从事人文发明,而且人文发明还可以改造人文学科所研究对象。与科学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发明家一样,人文科学领域里发明家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在科研体系里,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应该有人文发明位置。

  • 标签: 人文发明 人文工艺 经营学 文艺学 宣言
  • 简介:果戈理小说创作经历了从乌克兰“乡村夜话”到俄罗斯“都市神话”重要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显示了他本人生活轨迹变化,也表现了资本主义文明在俄罗斯乡村与城市急徐悬殊发展过程,暗示或明示出了俄罗斯国家在现代性进程中欠发达性。最后,果戈理在基督教救赎中找到了对俄国现代问题解决途经。本文将通过对果戈理主要小说梳理,追踪其创作上述特质。

  • 标签: 果戈理 现代性叙事 乡村 城市 救赎
  • 简介:看似平常和自然语言符号反映了人们思维认知方式,体现了社会事实被再现和构建模式。比如在文学作品隐喻中,女性常常被物品化或动(植)物化。本文运用巴赫金符号学理论,结合批评一认知话语分析方法,从符号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等方面,举例分析文学作品中性别隐喻。揭示看似习惯而规约性语言表达背后隐藏性别歧视意识形态。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性别隐喻 批评认知分析
  • 简介:201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巴赫金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跨文化话语旅行中巴赫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话语 巴赫金 研讨会综述 “对话”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