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正>从我与青海这样一个地域名称相遇开始,它的陌生感就一直对我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和诱惑。并不是因为高原、草场上的羊群和横贯在它上空的白云,而是这一切所见之中的无有。用物质生活的优裕度来衡量对于青海的认知与判断是完全无效的,在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物质财富并不能代表它的全部。在德令哈和循化,街头的景象,在我看来并不逊色于纽约和东京,并非只有现代化的高楼和高

  • 标签: 这个世界 循化 熊召政 现代文明 活着 物质生活
  • 简介:<正>半吊子江淮一带的语言中,"半吊子"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有的人说话不实在,办事不地道,人称"半吊子";有的人一知半解,夸夸其谈,满瓶不动半瓶摇,人称"半吊子";有的人在某种场合下,应当说的话不说,不当说的话却大说,且不顾对象,人称"半吊子";有的人

  • 标签: 屁股坐 吃鱼头 鲁智深 杨执中 《儒林外史》 湘烟录
  • 简介:风慢慢吹来,云悄悄散去,月亮出来了,月亮就是一个圆盘,你端着它可以喝酒,举着它可以当鼓敲。月亮是你的妹妹,不管你爱不爱它,它都离不开你……一算起来李重今年三十六岁了,他是一所普通中学的老师,教音乐的。说起来,李重就是天生女人相,皮肤显得很白,如豆腐刚出屉。腰身也很细,学校的好事者给他量腰围,竟然是二尺三。李重的眼睛是丹凤形,眼睫毛也如柳叶。手也很白皙,手指长长如嫩葱。

  • 标签: 花儿 青海 普通中学 月亮 音乐
  • 简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多次去青海,领略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青海对于我,已经成为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柴达木沙漠到金银滩草原,从塔尔寺到青海湖,它以它无与伦比的魅力,时不时地撞击着我的胸膛,让我不得不为它放声讴歌。虽然我截取的只是几个片段或景点,但都是在我内心“窖”了许久的。我希望它能为大美青海增添一缕芳香。

  • 标签: 青海湖 风土人情 祁连山 三江源 柴达木 塔尔寺
  • 简介:车行茶卡,来自雪山的云把雪山搬在天空运行,累得够呛仿佛抬着数百吨白色的盐,从我头顶经过不知安放于何处青海湖是神的脚印我千里而来,大巴车替代了如僧的苦行不断挥霍力气的天神,在天空搬运盐的脚夫我看不见他的面孔,只有白云背后的蓝像神的披风,覆盖着他的身形,蓝得多么深邃一条公路仿佛走不完的旅程改变草木与山川,把我的目光一掠千里青海是神祇的寺院,我在一枚草叶上也能发现一颗朝拜的露珠和红衣喇嘛的经轮

  • 标签: 青海湖 大巴车 雪山 山川
  • 简介:青海我对大西北的青海,总有一种复杂难言的情感."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是我常常吟颂的诗句.

  • 标签: 青海故事
  • 简介:高原追着李娜高亢的歌声应诗之邀我来到这天高地阔称之世界屋脊的高原与天南地北的诗人一起站在离太阳与吉祥最近的地方我默默注视你

  • 标签: 青海 高原 诗人
  • 简介:各地母语方言由不同方言区成长起来的作家个体携带着作声音的旅行,在其口语与书面语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早期白话诗人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带有四川乐山方言特征,从乐山方言的语汇、语法两方面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抽绎并还原出《女神》的方言意味。受口语形态写作观念的支配,乐山方言影响了早期白话诗人郭沫若的思维与语言,同时在方言因素的摈弃与袭取上,两者相互纠结,既反映出语言的继承性与无意识性,又体现出主体的某种锤炼、净化机制。《女神》中渗入乐山方言,并不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与地位。

  • 标签: 《女神》 乐山方言 方言入诗
  • 简介:一黄昏降临,四周慢慢归于平静。一人独坐湖边,听湖水拍击长岸,看高天厚土中的蔚蓝和苍茫,思绪随湖水一圈圈荡漾。身在青海,却很少有机会和青海湖进行一种推心置腹的长久亲近,平时阅读一些描写青海湖的精美诗文,感觉也有一种仪式上的交流,情感的疏离永远横亘在前。

  • 标签: 长岸 土中 圣湖 白色鸟 金银滩 地方经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原的公路随着波浪般起伏的地形而一泻千里,浪峰不高,但两峰之间也足有一公里了。坐在车里不留意就不会发现自己已成为一个高原上的逐浪人,所以小胡打趣说:“怪不得这是三江之源,连路都是波浪的姿态。”

  • 标签: 青海湖 高原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