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民族、语言、文化,三者相互缠结,形成了世界上最坚固、最难逾越的精神壁垒。它并非耸立于个人或族群的生命之外,而是透显在每一个个人的生命之内,有时候像空气,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有时候却像钢铁,冰冷而坚硬,百炼难化绕指柔。

  • 标签: 发刊词 人的生命
  • 简介:在宋词与唐诗的关系史上,山谷至今仍是不被人重视的一环。它不如周邦彦的“多用唐人诗巢栝入律,混然天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也比不上辛弃疾的“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加上它内容驳杂,“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之中,又夹杂有“亵诨不可名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山谷》)的俚淫句。在这种印象之下,似乎很难将山谷与唐诗联系起来。但细读《山谷》(马兴荣、祝振玉校注本),

  • 标签: 《山谷词》 唐诗 《直斋书录解题》 《白雨斋词话》 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
  • 简介:之风格流派,尽管千姿万态,然总而言之:'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明张綖《诗余图谱·凡例》)因此

  • 标签: 淮海 宋本 黄庭坚 苏轼 风格流派 毛晋汲古阁
  • 简介:李清照(1084—11567),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巨星,五代、宋词坛与李煜齐名的双璧,所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其“为家一大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八九),清王士稹日:“(明)张南湖论派有二:一日婉约,一日豪放。

  • 标签: 李清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咏物词 论略 中国妇女 当行本色
  • 简介:苏轼的中秋在宋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和《念奴娇》(凭高眺远)这三首中秋创作于苏轼三个不同的人生时期,主题各不相同,无论是从表现手法还是从内容思想上,都极大地丰富了宋代中秋的主题承载形式与审美内涵,为中秋这一独特的文学题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苏轼 中秋词 对比赏析
  • 简介:该书原著者李家源(1917-2000),字愆渊,号渊民,是韩国著名儒学大师李退溪的十四世孙,也是韩国著名汉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汉学创作,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在韩国以及东亚汉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本书是李家源先生的代表作。详细介绍了韩国自箕子时代起历代重要汉学著作和汉学作家,

  • 标签: 韩国 文学史 汉学家 治学严谨 李退溪 影响力
  • 简介:“文学作品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引自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作品“像一部管弦乐谱”,这个比喻形象地阐发了文学接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宋代 柳永 作品评论 《乐章集》
  • 简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标签: 辛弃疾 《恐美人之迟暮 伤灵修之数化》 《愁思百结 莫之能解》
  • 简介:<正>"仕"和"隐"的冲突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大痛处,"仕"时想山林之秀美,心性之自由,"隐"时想魏阙之巍峨,成就之卓著。想兼善不是他们的错,实在是人之本性。所以,李白说"功成拂衣去",李商隐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实在是放弃哪一边都太残忍。可是,想两个都要,谈何容易?所以,洁身自好的抱怨"怀才不遇",身处高楼的抱怨"欲洁何曾洁"。

  • 标签: 苏词 李商隐 曾洁 讽谕诗 东坡 兼善
  • 简介:关于“上元奇遇”,现存宋人中最早的描写是在柳永《迎新春》中。其中的“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便是指在上元之夜男女的遇合。这一遇合,成为宋人上元中屡屡涉及的场景。

  • 标签: 上元 宋人 柳永 元词
  • 简介:对于元代文学,历来标举元曲(实指戏曲),但诗歌在元代并没有停滞不前。元灭金至明建国的百余年间,尤其是仁宗恢复科举、重用文人以来,诗风日盛。仁宗至文宗朝,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唱,而其中以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成就最著。"元诗称大家,必曰虞、杨、范、揭。"(都穆《南濠诗话》)四人中,又数虞集为巨擘。"盖继元遗山而为文坛祭酒者,诚非

  • 标签: 虞集 元诗 元遗山 元代文学 诗歌 诗话
  • 简介:《“空间”的美术》一书记录了巫鸿在OCAT研究中心的系列演讲,包含“空间与图像”“空间与物”和“空间与总体艺术”三部分内容;也是他对美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总结。无论是作为一种概念还是研究方法来说,“空间”都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巫鸿强调“空间”其实是想开拓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其言说目的主要是在反思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发掘空间概念在艺术分析中的方法论上的潜能。

  • 标签: 美术史研究 艺术分析 解释框架 传统研究 空间概念 种概念
  • 简介:<正>当收藏成为一种时尚并日益为人们所认知的时候,一个有眼力、有学识、判断力准确的鉴赏家便拥有了某种尊严。他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见识,使得他对浩如烟海的古文化一目了然,对古文化的执著与痴迷又反过来引诱着他不能自已,于是他风尘仆仆八方奔走,认真考据又旁征博

  • 标签: 史树青 文物鉴定 银雀山 楚简 春榆 鉴定家
  • 简介:李清照中多用“瘦”字,“瘦”的应用,既有女性纤弱的形象特点,又有宋代士大夫的审美观和人格气节蕴含,代表了李清照极富有女性审美特点的雅士艺术风格。本文对李清照中的“瘦”进行艺术赏鉴,从作词技巧、时代审美风范等方面分析李清照多用“瘦”字的原因。

  • 标签: 李清照 易安词 “瘦”
  • 简介: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王国维认为:后主之词,宇字血泪。李煜中表现愁恨主题的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他的这类引起历代各阶层的共鸣。本文试从儿女情长之愁、伤春惜时之愁、手足离别之愁、怀念故国之愁四个方面对李煜的愁类作进行分类论述。

  • 标签: 李煜 种类
  • 简介:辛弃疾生于宋辽对峙时期的北方金国,深受齐鲁之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将民族危亡收复北方视为己任,为此投归南宋,积极奔走于抗金前线。然而,南宋朝廷的懦弱偷安,一腔爱国热情无法施展,辛弃疾便将其熔铸在作之中。本文论述了辛弃疾青年时期受到北方地域文化的熏染形成了豪放的性格,以及南归后又在南方老庄思想的影响下,为自己不平静的心灵找到了暂时安慰的场所,由此形成了辛“雄奇刚健与深婉雅丽”的风格。

  • 标签: 辛弃疾 词作 南北文化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