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本书作者邓子勉教授在广泛翻阅大量的明人诗文集、笔记以及各种丛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搜集明代词学相关资料,共收录700多位文人的词话万余则,计400多万字。本书是学术界首次对明代词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因此该书的出版对推动明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词话 词学文献 文献资料 词学研究 诗文集 明代
  • 简介:本书为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主编的一部力作,包括正编、附、附录三部分:正编中按作者时代先后收录《林碧堂遗集》等34种朝鲜女性创作的诗文别集,

  • 标签: 时代女性 朝鲜 诗文集 书架 域外汉籍 南京大学
  • 简介:<正>富贵不淫贫贱乐:《贫富兴衰记》简介:无名氏作品。末本,四折一楔子。山西蒲城书生徐伯株,父亡家贫,虽有满腹诗书,却为进京赶考的盘缠犯了愁。伯株叔叔徐员外是大财

  • 标签: 元杂剧 末本 折一 妒妇 金锁 四婵娟
  • 简介:一《玉台新咏》的编者及其成书年代《玉台新咏》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曰"徐陵撰"。《艺文类聚》卷五十五也此书为徐陵所撰。两书均成于初唐,尤其是《艺文类聚》的编者欧阳询乃是陈代官员欧阳纥之子。欧阳纥于陈宣帝太建二年(570)因叛陈被杀,欧阳询"以年幼免"(《陈书·欧阳纥传》),从这一年起到陈亡,还有十九年的时间。而徐陵之死在陈

  • 标签: 徐陵 成书年代 欧阳询 著录 艺文类聚 刻本
  • 简介:读书自学文才初露韦联,1933年出生在广西合山市河里镇一个壮族山村里。父亲是个农民,读过私塾,通晓文墨。家中有一柜子藏书,书桌上放着一部三十二卷木版印刷的《康熙字典》,父亲视为老师。父亲爱书如命,劳动之余就是读书,读到精彩处就大声吟诵起来。

  • 标签: 文学 作家 耕耘 土地 父亲 读书
  • 简介: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闺意》,写出了闺中新娘想象次日拜见公婆的忐忑心情,温婉含蓄。该诗还有另一个题目叫作《近试上张水部》,暗示全诗乃是行卷之诗,以便作者博取功名。作为一首双题诗,《闺意》隐含着非同寻常的叙事内容和叙事目的:表面上看,写的是古代婚俗事象,属于显性叙事结构;实质上看,讲的又是科考行卷,属于隐性叙事结构。本文拟从诗歌的双叙事出发,探讨诗作叙事结构的内在关系及其表述意义。

  • 标签: 《闺意》 行卷 外故事 双题叙事
  • 简介:本社新近推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小荣教授的最新论文集。是书为作者近年来关于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的论文的首度集结,对于佛经文本的文学因子,佛经体制与中古绝句的起源,谢灵运、李白、柳宗元、贾岛等著名作家作品与佛教的关系,敦煌佛曲的源流等诸多问题,都作了全新的探讨。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佛教 散论 福建师范大学 作家作品 论文集
  • 简介:薛涛《江月楼》诗云: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此诗见于《全唐诗》卷八〇三,张篷舟《薛涛诗笺》亦予以收录。历代对其归属权向无质疑。《薛涛诗笺》附录"真伪诗考"并未提及此诗。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第七〇六则专考薛涛诗作,也未质疑此诗。

  • 标签: 薛涛 江月 误收 诗作者 《全唐诗》 张篷舟
  • 简介:我希望我的哲学言之有理并成为这样一种哲学它把自由带给人们(任何陷入困顿的人们,如我所曾经历)让他们不再于绝对中寻求任何意象也不再于虚无之外寻求任何绝对:--阿曼斯:诗人为作品选取不同的标题,以此吸引我们走进他们的作品.在诗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作品往往象征性地表现为依次相因的标题:让我们想想罗伯特·弗罗斯特的(NorthofBoston)和(NewHampshire),或艾略特的和,或洛威尔的(LifeStudiesandHistory),又或毕肖普的(NorthandSouth)和(GeographyⅢ).

  • 标签: 美国 阿曼斯 诗歌 《科森斯湾》 《复活节早晨》 《简报》
  • 简介:二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即"穷得只剩下了钱",意为嘲笑脑满肠肥的暴发户。正如郑板桥说的"入木三分骂亦精"。惜乎终是抽象语言,难一睹其尊容。恰好华君武前辈于芸芸众生中拈出了一位,借尸还魂到另一位身上,就是《西游记》里大名鼎鼎的猪八戒。假如当年老猪不随着唐僧去西天取经,仍住在高老庄,如今改革开放,凭着他那贪性,浑水摸鱼,定当腰缠万贯。这幅漫画最抢眼的就是标题:"猪八戒问柳"。猪八戒竟然也文雅起来了。

  • 标签: 西天取经 唐僧 难一 郑板桥 叶浅予 脚铃舞
  • 简介:对《赎罪》归类不同,对其元小说结尾评论也依之不同:将其归入后现代小说者,多认为结尾是点睛之笔;而将其归入现实主义小说者,则认为结尾只是画蛇添足之举。《赎罪》在表层情节上符合哈钦的后现代史元小说定义,但与史元小说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深层结构相比,《赎罪》却有本质区别。首先,两部作品可能因世界结构不同,从而史元小说元素所依存的世界层次也不同;其次,二者可能因世界各层次间的互动方式不同,从而史元小说元素的呈现方式也不同。究其动因,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代表的典型史元小说意欲暴露历史书写的语言建构本质,而《赎罪》则在后现代风潮回落的世纪之交,以史元小说的创作元素反思后现代创作本身,集中探讨了文学创作的伦理价值这一命题。

  • 标签: 编史元小说 《赎罪》 可能世界 文学伦理
  • 简介:据2004年8月24日《海峡都市报》记者李坚报道,在“甲申中法马江海战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自福州、广东的福建船政后裔向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捐赠数件船政文物。其中有一幅自画像,乃清朝水师扬武舰练童(初级军官)黄季良后裔捐赠之物,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曾为这幅自画像题诗三首。诗见《人境庐诗草》卷八,题为《黄佐廷赠尉遗像》,均为七绝。黄遵宪在“诗序”中写道:

  • 标签: 黄遵宪 《题黄佐廷赠尉遗像》 作品评论
  • 简介:关于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关系,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沈从文整个的文学生命从此出发,并在此完成,两者如鬼神纠缠不可拆解。经由沈从文的文学可以纵横观察神秘诡谲的湘西文化,然后更能深一层返观被湘西文化浸润的沈从文文学。

  • 标签: 沈从文 湘西文化 民族重造 两性表达
  • 简介:黄庭坚作诗,提倡"尖新痩硬",好以诗法的新颖来擅艺争胜,发前人所未发。其以典实横陈、义理充塞而著称的"山谷体",固自不必赘论。而一些平白如话的小诗,则看似信手拈来,未加锤炼修饰之功。不过,这其中的许多诗歌,其实也体现了黄庭坚一贯标新立异的诗法,不可轻轻放过。典型代表,当属《郑防画夹五首》(其一)一诗: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 标签: 诗法 惠崇 神宗 缚鸡行 洞庭 杜工部
  • 简介:唐代崔护的《都城南庄》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人面桃花"的意象组合是崔诗取胜的关键,其原型是《诗经》中的《桃夭》。《说文解字》有""字,意为"女子笑貌;《诗》曰:‘桃之妖妖’",可证"夭"即"笑"。花开如女笑,崔护机缘巧合,"感而生思",妙手拈来"人面桃花"以表达他在游都城南庄的感遇。"人面桃花"意象因其鲜明、含蓄、凝练而常常受到后世诗人的青睐,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春天美好景物的赞美,二是对昔日美好恋情的追忆。

  • 标签: 人面桃花 《题都城南庄》 《桃夭》
  • 简介:2008年11月4日,著名的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表示哀悼时说:“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克莱顿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讲故事的人,他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猎物》、《恐惧状态》,屡屡挑战人们已有的观念,同时也给世人带来娱乐,激励着读者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种种奇妙之处.

  • 标签:
  • 简介:在塞缪尔·贝克特的独幕剧《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录音机和人的并置成为该剧的焦点,贝克特着眼于录音机的技术弊端和人机互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指出:录音机的技术复制造成主体记忆的断裂,录音机的播放阻碍主体的自我认同,消解主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剧作家借助录音机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异化,凸显了生命主体的消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该剧无疑对盲目追捧技术创新的现代人起到警醒作用,表达了剧作家对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 标签: 塞缪尔·贝克特 《最后一盘录音带》 录音机 技术异化
  • 简介:诗歌和技术是在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中被反复讨论的两个主题:技术在现代世界居于危险的统治地位,而诗歌包含着从这一危险当中获救的可能性。未来主义运动的领袖马里内蒂就诗歌与技术的关系则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这两者服从于同一种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即对速度的追求。在海德格尔开启的问题里对马里内蒂有关语言和抒情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诠释,或许能让我们对诗歌在现代技术的统治下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进行一番别样的思考。

  • 标签: 诗歌 技术 速度 海德格尔 马里内蒂
  • 简介: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曼在1887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与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提尔生活的所有层面,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提尔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在技术时代,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提尔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