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澳大利亚著名诗人杰·佩吉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继承和发扬着澳洲文学传统中的"寻根"主题动机.他从民族、个人、精神诸多层面展开对根的诘问和追思,表现出一位当代诗人对国家和整个人类怀有的强烈责任感.佩吉广阔的创作视野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代澳洲诗坛的潮流变化,即在大胆吸纳西方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突破民族主义文学的局囿,从不同纬度揭示生活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 标签: 澳大利亚 诗人 杰夫·佩吉 民族认同
  • 简介:基于毕生的古希腊情结,弗吉尼亚·伍在随笔中纵论古希腊文学,以主客合一的审美感悟和由感及悟的整体观照,揭示古希腊文学独特的情感性、诗意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其批评方式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所树立的分析性和概念化范式,有益于激发我们对文学批评的形式和本质的重新思考。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古希腊文学 《论不懂希腊》
  • 简介:约瑟夫·封·艾兴多是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毕生辛勤的耕耘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同时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艾兴多的抒情诗既反映了诗人崇高的追求,又表达了诗人与“尘世凡人”共命运的美好精神,读来使人深思、振奋。

  • 标签: 艾兴 多尔 浪漫主义诗人 世界文学 使人 浪漫主义文学
  • 简介:在明媚而慵懒的午后,静坐海边,任轻柔的海风吹拂脸颊.看海鸥在海面上飞翔.和心爱的人在优雅的小提琴曲中细细地品尝杯中的红酒……这种高雅而精致的生活方式正是奥地利小姐安利所推崇的。

  • 标签: 奥地利 首席代表 美好生活 红酒 葡萄酒 中国
  • 简介:评论界对伍的研究往往聚焦她对城市的再现,忽略其作品中的乡村场景。本文以《达洛维夫人》、《奥兰多》和《岁月》为例解读伍对乡村空间的构建,探讨其乡村书写的文化内涵。伍作品中的乡村形象和田园意境一方面与英国文化中的乡村情结息息相关,同时映射出在大英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背景下,英国文化界对英国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自觉思索。伍笔下的乡村空间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通,富含人文关怀,与刻板压抑、力图彰显和维护帝国权威的都市氛围形成鲜明对照,是一种有效的反殖民主义书写策略。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乡村 城市 帝国 民族身份
  • 简介:雌雄同体(androgyny)这个文学构想是伍研究,尤其是《一间自己的房间》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从三方面讨论柯勒律治对伍雌雄同体观点的重要影响,指出伍在对雌雄同体的界定上很大程度受到了柯勒律治的影响,阐释柯勒律治与伍雌雄同体观的基础都是性别与灵魂之间的对应性,但伍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使其丰富和发展了柯勒律治的雌雄同体观,梳理了出现在柯勒律治与伍作品中具有雌雄同体特质的典范作家,指出伍在此点上与柯勒律治观点的相似性。

  • 标签: 柯勒律治 伍尔夫 雌雄同体
  • 简介: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不仅对父权制文化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而且还突破了理论话语惯有的表述方式。从伍到西苏以来的女性主义批评家提供了理论话语的另一种可能性,她们以女性的、不确定的“我”作为话语主体,以虚构、隐喻等文学性的话语方式来打破正统理论话语的逻辑结构,从而促进了西方理论话语的转型。

  • 标签: 女性主义 伍尔夫 西苏
  • 简介:本文探讨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对于情感在妇女写作中的认识,指出,由于愤怒严重地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和作者创造力的发挥,伍主张作者要摈弃它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否定了广义上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相反,正是基于对情感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伍才提出女作家切不可让愤怒在创作中恣意膨胀。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作家 情感 写作观 作者 英国作家
  • 简介:<正>我漫无目的地走了许久,来到一条河边。河上有座桥,不远处有家客栈。我就象走进家似地走进了客栈。屋里弥漫着炭火的暖气,燃烧的火光把人影投在墙壁上。

  • 标签: 渡船 缆绳 名字 眼睛 村庄 头巾
  • 简介:《到灯塔去》是英国意识流小说家伍的代表作,具有浓郁的象征主义风格。作家创造了灯塔、窗和海浪等具有独特美学内涵的象征意象,展现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探讨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与死亡的话题。"灯塔"是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到灯塔去是人们战胜时间和死亡,完善和超越自我,获得重生的精神之旅;"窗"在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建立起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是他们观察世界、自我反思的心灵之窗;"海浪"则象征生命循环往复的韵律,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伍的象征意象寓意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深刻哲理,开创了小说象征意象创作的新模式,是不朽的文学创作财富。

  • 标签: 灯塔 海浪 象征意象
  • 简介:<正>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VirginiaWoolf,1882—1941)有过这样一种梦想:建立一个“弃儿的社会”,在那里,被以男性为中心的知识领域排除在外的妇女,不仅有她们自己的房间,而且享有自己的制度。这种梦想确实充满着某种诱惑和背叛,表现出对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彻底批

  • 标签: 拉姆齐夫人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边缘人 对中心 解构
  • 简介:<正>我亲爱的托利亚,你没有和我一起来到美国,没有呆在这个最令人讨厌的纽约,这使我多么高兴啊!我曾经懊丧得想上吊。依扎陀拉是个美丽绝伦的女人,但撒谎的本事却不亚于万卡。她在俄国时向我们夸耀她拥有的那些存款和别墅——都是谎话。我们现在身无分文,只好等到凑够了路费再回莫斯科。在这世界上我所见到的最美丽的地方还是莫斯科。芝加哥那些密如蛛网的“万条街”只配用来放猪。大概正因为如此那里才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屠宰场。

  • 标签: 莫斯科 芝加哥 纽约 俄语 屠宰场 俄国诗歌
  • 简介:勃兰登堡的房子米夏想买房子。想在勃兰登堡买。要说这个米夏这么多年来,连为自己买花瓶这样的事都想不好,都做不了主,现在竟然脑门一热,突发奇想,坚决要买房子。而且要在勃兰登堡买,要为他家买。这真是个天大的好事,米夏就这么认为。这的确是个天大的好事,大得以致他连一些有关买房的关键性的、实质性的基本问题,都没好好想一想。比如: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勃兰登堡的房子》
  • 简介:<正>水雾弥漫的码头,在渡轮上,女孩一转身就走了。清水一样的面容只留下潋滟波光的影子。这是翻读一本书时想起的文字。书写的是路遇。这是旅途中常有的情景: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却留下深刻的记忆。一座城市的缘分有时也是这样,突然相遇,你还没有明白过来,车子就把你带离了现场。意大利萨那对于我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下午从比萨出发,沿着地中海往摩纳哥走,海一会儿从山谷中闪现,那翠绿山谷里大都藏着一个个小镇,两边山坡上布满红屋顶的小楼,南欧的房屋不像西欧和北欧,越往北走,坡屋顶越陡,夸张的大屋顶要开多排窗户,颜色也从

  • 标签: 坡屋顶 一本 美国朋友 往前走 橘黄色 就这样
  • 简介:马球、高尔夫、游艇,出身平湖农村的他,如今的生活却和这些奢华运动联系在一起;从服装、印刷到度假旅游,他腾挪跳跃于截然不同的行当,却又游刃有余,并力争做到极致;背负着众多的压力,但他依然自信地用行动告诉人们:我的强项是看到未来的趋势。

  • 标签: 李勤夫 生意 浪漫 学习 度假旅游 高尔夫
  • 简介:<正>安托万·佩斯纳(Antoinepeusner,1886—1962),法国雕塑家,生于俄国。构成主义雕塑代表人物。十五岁立志要作一名艺术家。曾在基辅美术学院学习两年,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一年。1911年去巴黎,看到了独立沙龙展出的首届立体派展览会,受到了很次的影响。回到俄国住了一年,1913年又前往巴黎。这一次在那里不仅同美国雕塑家阿希彭科和意大利画家红迪利阿尼,而且同

  • 标签: 法国 意大利 艺术家 巴黎 作品 雕塑家
  • 简介:纳博科是著名俄裔美国作家,他在小说中表达了独特的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是牢狱,它将人们禁锢在现在,使人们不能抵达过去,也不能拥抱未来.这一时间观与纳博科的生命体验、传统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理论思考紧密相关.纳博科小说的主人公亨伯特、的主人公普宁、的主人公金伯特分别意欲借助记忆、幻觉和艺术超越现在、战胜时间,最终都惨遭失败.纳博科通过这三部小说说明:时间之狱牢不可破,人们不可能借助任何事物冲破现在的'重围'.

  • 标签: 纳博科夫 主人公 小说 《普宁》 《洛丽塔》 时间观
  • 简介:论布尔加科的讽刺艺术曾予平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主张,艺术就是使人得到新鲜感,艺术本质上的手法是奇异化。布尔加科在文学创作上的突出贡献之一,就在于他把奇异化手法创造性地应用于讽刺艺术。他几乎总是选取最为奇特的现实,把自己的主人公置于最不寻常的外在和心理...

  • 标签: 布尔加科夫 讽刺艺术 《大师和玛格丽特》 《魔障》 奇异化 帕乌斯托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