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生态批评是一个内容宽泛网状或伞状理论体系,核心是环境关注责任感。荒野描写是美国文学中一个极具美国性命题,是生态批评中环境文学重要书写形式,其宗旨是回归自然、歌咏自然,多表现以自然为中心生态诉求与生态伦理观。随着环境危机恶化,生态批评理论研究视域也相应拓展,毒物描写进入生态文本与生态批评研究,生态文本从荒野主题延伸到城市化景观、中毒问题、种族问题、性别问题等题材关注。毒物描写从反面书写揭露人为毒物造成污染自然与人破坏,表达城市环境与环境正义等焦虑反思。本文从荒野描写毒物描写出发切入,梳理美国文学中荒野描写及其生态意蕴,并借助于文本分析,说明毒物描写是荒野描写修正与延伸。文章指出,未来生态理论将以生态整体为中心,融社会性、政治性为一体,成为跨学科后现代生态批评体系。

  • 标签: 荒野描写 毒物描写 生态批评 趋势
  • 简介: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作用。本文以明代归有光名篇《项脊轩志》及刘士聪先生译文为例,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译者主体性作用,以表达散文韵味。

  • 标签: 主体性 韵味 意境 白描 声响
  • 简介:格雷厄姆·哈根与海伦·蒂芬合著《后殖民生态批评》一书将后殖民研究与生态批评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文学文本探讨了种族主义与物种主义、发展与环境问题、法律权力与情感归属、动物再现、动物保护与本土居民权利等困扰后殖民地区生态社会问题,聚焦于发展、环境动物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讨论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考虑新旧殖民主义影响,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在反思人文主义传统基础上建构新型的人与非人类自然关系。该书为解读文学文本干预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后殖民生态批评》 发展 环境 动物
  • 简介:20世纪是神话重生时代,布尔加科夫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小说《大师玛格丽特》,既沿用了基督教神话结构,又融合了异教魔鬼崇拜女巫主题,它通过重述神话方式来表达了作者永恒理想追求。

  • 标签: 魔鬼崇拜 女巫 神话方法
  • 简介:伊什梅尔·里德菲利普·罗斯学院派小说《春季日语教程》及《人性污秽》再现了现代大学在种族、身份、性别、性表征政治等问题上文化多元主义诉求。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主人公普特帕特身份认同危机及希尔克身份认同失败根本原因,分析普特帕特希尔克自身最终异变为"幽灵"过程,探讨里德罗斯对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之下"政治正确"文化潜规则进行反思。"政治正确"导致"政治不正确"行为造成普特帕特希尔克身份认同危机失败,而这正是文化多元主义本身暗含危机。

  • 标签: 伊什梅尔·里德 菲利普·罗斯 身份危机 政治正确
  • 简介:奈保尔《河湾》揭示了后殖民非洲国家面临种种难题。一方面,在民族解放运动后,这些国家迅速陷入了严重治理困局。另一方面,由于在从殖民向后殖民政权转移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基础上政治体制并未形成,这些后殖民国家还处在难以摆脱代表性危机精神危机中。更重要是,殖民者虽然离开了,但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依然牢牢控制着这些后殖民国家。本文认为《河湾》是一部反思后殖民政治杰作。

  • 标签: 《河湾》 治理困局 代表性危机 殖民主义
  • 简介:《Hello!树先生》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关怀电影,通过一位农村底层人物树个人命运以及他所经历灵魂煎熬,揭示了现代文明传统文化之间碰撞冲突。树命运经历了父兄惨死留下伤魂心境、无处附着游魂状态,以及狂喜狂怒之后失魂状态这几个阶段。影片使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隐含着个体面对大时代无奈无力。

  • 标签: 传统 现代 伤魂 游魂 失魂
  • 简介:《垂死肉身》(TheDyingAnimal)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Roth)于2001年出版一部小说.小说中,作者以大学教授大卫·凯普什与他学生——古巴女孩康秀拉之间性爱关系为主线,展示了美国性开放文化,反思并批判了性开放文化美国家庭与社会影响.

  • 标签: 反思批判 性文化 批判评
  • 简介:《楢山节考》根据日本弃老传说,讲述了生活在偏远村落里年逾七十主人公阿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带着信仰主动进山祭祀故事。在艰苦条件下,阿玲主动放弃生存权利,毅然决然地作出死抉择。主人公命运是注定,是村落共同体规则制约下必然结果。

  • 标签: 《楢山节考》 深泽七郎 宿命 共同体规则
  • 简介:什维亚《坠落》一书描述了一个名为“坠落”小岛上日常生活。小说延续了什维亚荒诞不经超现实风格,试图通过一个虚构小岛上居民处境来表达全人类共同困境。在小说中,作家巧妙运用了寓言和反讽两种手法:寓言是叙事赖以实现主要方式,而反讽则是贯穿全文基调;寓言能让作家影射现实,反讽则揭开了蒙在现实世界上面纱,在笑声中表达绝望情感。如何将反讽语调引入寓言建构中?这是作家创作这部末世小说时关注点,也是本文所要力图阐明问题。

  • 标签: 什维亚 《坠落》 寓言 反讽 末世书写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角度考察意义重大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并存及其“异者”知识传播,尤其是新出现印刷媒介所起作用。15世纪印刷术兴起促成了当时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时期,新世界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传播,其中,新兴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异者”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视角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建构机制及其背后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南宋著名词人张炎论词力倡雅正,标举清空,张炎词论基本原则是雅正,他作词理想境界,最高美学追求则是“清空”。朱彝尊是清代浙西词派创始人,与张炎词学理论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但他们理论却不尽橱同,朱彝尊在接受雅正说同时,刻意回避清空说。

  • 标签: 张炎 朱彝尊 词学理论 词作 研究
  • 简介:美国华裔跨文化剧作者用英文创作戏剧,中国京剧在美国传播是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京剧元素在这些剧中运用,不但给这些剧增加了多元文化戏剧色彩,而且也使中国京剧元素产生了新含义。本文通过研究黄哲伦两个剧作对中国京剧元素运用,探讨中国京剧在海外接受与传播,以及京剧在成为国际戏剧资源时演变发展

  • 标签: 中国京剧 美国华裔戏剧 黄哲伦 《新移民》 《蝴蝶君》
  • 简介:轻喜剧《妈,爸,我白人女孩同居了》是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泽桓成名作,它通过表现跨种族婚恋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加拿大华人在追寻文化身份时困惑。该剧采用剧中剧结构美国漫画书《黄爪》进行了模拟,既解构了人们心目中陈旧华人模式化形象,又揭示了新华人模式化形象,这些模式化形象对华人融入主流社会造成阻碍。陈泽桓并不是仅仅描写加拿大华裔青年身份困惑,同时也通过男主人公马克最后选择加拿大华裔青年未来进行了展望,暗示只有打破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吸取中、西双方文化长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道路。

  • 标签: 加拿大华裔文学 陈泽桓 《妈 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 模式化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
  • 简介:王安忆在其短篇小说《闺中》里,通过主人公独特性情塑造、个体与集体巨大距离落差、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巧妙转换等构思,塑造出丰富立体主人公形象。在细腻柔缓书写之中,作者女性意识高度自觉自然彰显灌注于笔下人物,在不动声色叙事中,体现出隐含作者女性主体性珍视与呵护。

  • 标签: 王安忆 《闺中》 女性主体性
  • 简介:《看得见风景房间》是一部借旅行叙事来表达成长主题小说。由于小说上下两部分分别聚焦于意大利旅行英国本土生活,其叙事连贯性主题统一性一直备受争议。这主要是由于旅行叙事狭义界定旅行隐喻不完全理解造成。这种局限性导致以往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凝视活动在主人公露西身份建构历程中所起重要作用。作为延续旅行叙事实现旅行隐喻一个关键手段,凝视活动在小说上下两部分贯穿始终。围绕凝视客体凝视主体"意义""真实性"问题,小说描述了露西在凝视对象、凝视方式凝视关系上转变,展现了她在凝视活动中他人身份进行识别分化、自我身份加以认识定位成长过程。

  • 标签: 游客凝视 旅行叙事 旅行隐喻 身份建构
  • 简介:张大干少年时期有过两年在重庆求学经历,对重庆地域文化有了初步感性认识。1916年张大干从重庆出发沿长江东行,三峡风光给张大干留下深刻印象。重庆地域文化张大干艺术创作最直接影响就是重庆境内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壮丽三峡,它们为张大干绘画创作和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源泉,开阔了张大干视野,提高了张大干艺术修养。

  • 标签: 张大千 重庆 地域文化
  • 简介:虽然从文体、语言形式等层面看,曹雪芹《红楼梦》与苏轼诗词文差异极大,但从深层意蕴、内在精神层面看,二者都有世事人生悲剧·陛透彻了悟,以及基于这种了悟之上博大爱心,闪动着人性中最悲悯善意最宽厚温情,体现出超越时空心灵对话感动后世共同因子。这种相通与传承关系梳理与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理解《红楼梦》文化渊源与丰厚包蕴。

  • 标签: 红楼梦 苏东坡 文化传承 洞彻人生 大爱情怀
  • 简介:金东仁《土豆》(1925)李泰俊《农民》(1939)是韩国现代文学中描绘华人形象代表作品。《土豆》中“王掌柜”是首次出现在韩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也是当时朝鲜社会剧增华人典型代表。然而,该形象被描写成非道德、反社会的人物,而促使这一形象生成中心媒介就是“金钱”。透过该人物形象,可以窥视到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朝鲜社会对华人看法。《农民》中华人形象是聚集韩中矛盾焦点主人公。但是,评价以万宝山事件为背景出现这些华人形象时,需要了解当时韩中之间民族矛盾是由日本殖民政策舆论炒作所造成,只有这些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才能以正确逻辑进行思考。但是,以万宝山事件为背景进行叙述小说《农民》并没有抓住这点,只以朝鲜人取得水路开垦胜利而收尾,并把与朝鲜人对峙华人集团塑造成暴力团体,可以说,这是创作过于疏懒结果。这种试图将超越意识形态问题集中在民族层面的文学形象化,后来朝鲜对华(人)认识产生了不小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批判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

  • 标签: 韩国现代小说 金东仁《土豆》 李泰俊《农民》 华人形象
  • 简介:在二十世纪早期英语世界关于中国诗歌翻译画卷上,《松花笺》(Fir-flowerTablets:PoemsfromtheChinese)毫无疑问是浓墨重彩一笔。1921年该书首次出版,引起了强烈反响,

  • 标签: 杜甫诗歌 译介 1921年 诗歌翻译 英语世界 二十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