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10月16至17日,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包括我院教师在内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在会上数十位专家介绍了自己潜心研究的课题,就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讨论十分热烈。

  • 标签: 学术动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新闻传播学院 2010年 学术研讨会 山东大学
  • 简介:2017年10月10-14日,“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众多高等院校及学术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杜甫研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与交流。本次会议由中国杜甫研究会主办,安徽大学文学院承办。开幕式上,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致欢迎辞,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

  • 标签: 学术动态 国际学术研讨会 杜甫研究 安徽大学 第八届年会 专家学者
  • 简介:2009年8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和湘潭大学联合主办,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第七届明代文学年会暨明代湖南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举行。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神奈川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 标签: 学术信息 国际学术研讨会 明代文学 湘潭大学 湖南文学 新闻学院
  • 简介:哈瓦那的学术谈话清晨的金丝雀,午后的管弦乐队,夜晚的气球。那是种差异,至少不同于夜莺,耶和华和大海虫。空气不那么自然而大地也不那么近。但是荒野的食物在大都市中养活不了我们。

  • 标签: 哈瓦那 谈话 学术 管弦乐队 耶和华 大都市
  • 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与伟大的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两部著作为朱维铮校注,合集名为《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本文所引用二书的内容,皆出于此版本)是研究“清学”历史的

  • 标签: 《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创新精神 知识结构 学术道德
  • 简介:我几乎每晚做梦,梦—个接—个,醒来后,脑海里多半只留下个模糊的印记。我在微博上把一些梦记录下来,命名为“梦见”。这些梦大多是个场景,比如:石榴树下两张躺椅,满头白发的老头老太各躺一张。老头说,昨晚我梦见赵重华了,他的黑漆棺材就停在路口。老太太说,是啊,他昨晚被你杀死了。老头说,梦里我才二十出头。老太太说,那是,你都过世六十年了。老头坐直身子,说,是吗?他看到躺在对面的是个二十来岁爱笑的女孩。有石榴在两人间落下。

  • 标签: 做梦 写作 石榴 太太
  • 简介:五、本来面目与借镜西方研究国学,包含经学、史学、思想、文学,“五四”以来,方法与途径大抵有两大抉择,一是借镜西方学说,一是还我本来面目。自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来,这是一大反思。胡适之、朱自清、陈寅恪、钱钟书四家,都是学贯中西,道通古今之学者,前后发言,于上述课题,却有殊途同归之见解,如胡适之云:

  • 标签: 学术创新 本来面目 “五四” 中学为体 殊途同归 胡适之
  • 简介: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中国剑桥人文学者同学会、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峡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襄樊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在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近100名代表出席。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批评方法 全国学术研讨会 博学 求真 学术传统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对史学的分期界定大多是以革命史的范式来建构的,这种界定的方式必然会得出学术依附于政治的结论,但学术必定有自身内在发展的理路,而按照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则应该走向独立的方向。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一直在为学术独立而不断努力,但由于中国传统儒学同政治和人伦有着天然的亲合力,所以中国的学术很难完全独立。

  • 标签: 学术 独立性 致用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 简介:《古文辞类纂》中所精选的论辩文是古代论辩文中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其进行主题分类和文本分析,以阐明中国古代文人所兼备的学术和政治传统。

  • 标签: 《古文辞类纂》 论辩文 学术 政治
  • 简介:马来西亚华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是国内第二大族。延续和发展完善的华文教学与研究体系,正是华人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民族文化兴衰的测温器。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自60年代初期开办以来,一直是全国唯一的中文系(近两年该国高等学府另增三所中文系)。该系在马来西亚中华学术传播与研究方面,是最具实力的中心基地,因此其学术状况也最具代表性地反映

  • 标签: 马来西亚 中文系 马来亚 学术研究 台湾大学 华人社会
  • 简介:章太炎先生最后的一位弟子、当代大儒姚奠中先生于近日仙逝。他的学术与人生道路,促使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百年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学术改变了原初以札记、评点、注释、考辨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格局,而走向了纵横驰骋、综合归纳、条分缕析的论证、演绎,大大推进了中国学术的进程。

  • 标签: 中国学术 人生道路 西方文化 条分缕析 章太炎 札记
  • 简介:始于秦代的博士之官,并没有随着秦代的覆灭而覆灭,而是开启了整个汉代的儒家经学学术,并在中国以后的历史中发挥了学官的作用。对汉初学术复苏而言,秦之博士群体为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使得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学术向秦代过渡以至向汉代合流,促成了汉代学术的繁荣。

  • 标签: 秦博士 汉初 学术
  • 简介:傅菲的散文,主要集中在对其生活的乡村的刻画,他笔下乡村场景本身之庸常、琐屑、刻骨,消失和变幻之快,以及作者的执着和深情,几乎形成一种风车面前的堂吉诃德式的角力场景。时代的剧烈变动,个体精神活动的细密、复杂和连续,以及一个文弱书生以柔弱方式显现的强大乡愁和不知疲倦,构成傅菲散文强烈的个人风格。

  • 标签: 乡村书写 生命意识 乡愁
  • 简介:本书收文13篇,涵盖了刘师培的生平思想与学术研究的诸多方面,如刘师培的思想历程、1903年前后的著述与活动、在《左传》学上的建树、刘师培文学文献的研究以及小学研究等,并撰有年谱一份,反映了刘师培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学术研究 刘师培 彷徨 生平思想 思想历程 《左传》
  • 简介:1986年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厄尼斯特·海明威逝世二十五周年。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于1986年11月在厦门大学举行了海明威学术讨论会。厦大杨仁敬首先介绍了1986年6月在意大利举行的第二届海明威国际学术会议的情况。主万、董衡巽、钱青、赵

  • 标签: 厦门举行 学术讨论会 海明威学术
  • 简介: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学探索和诗歌创作已经成为诗歌传统的一部分,他在现代派诗人中独树一帜的风格和他的诗人观密切相关。他坚持精英主义的诗人观,认为诗人的功用即唤醒和扩展人们的想象力,为社会创造和保存审美价值,而且诗人的功用只能通过诗歌实现。以《哈瓦那的学术谈话》为例,可见史蒂文斯对诗人“功用”的探讨是围绕对现实、神话、宗教以及诗歌传统的反思进行的,并始终着眼于具体创作问题。

  • 标签: 华莱士·史蒂文斯《哈瓦那的学术谈话》 诗人观
  • 简介:在世纪之交,中国女性写作曾经像冲向最高处的过山车,以大胆的言说引发连续的欢呼和质疑。然而,张扬的话语狂欢过后,它勾勒出的抛物线开始迅速下滑。过渡意味着尚未完成。主人公被搁置在精神上的空白地带,此刻,命运将她们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宇宙浩瀚无垠,她们却只能独自前行。

  • 标签: 女性写作 过渡 精神空白
  • 简介:创伤者对过去创伤性情景的强迫性召回常常以记忆的变形、扭曲和伪装的形式出现,这就给如何评价创伤叙事带来了难度,也把创伤研究和历史叙事及文学叙事联系在了一起。本文讨论一种被认为适合于创伤叙事的写作方法,即“不及物写作”,对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贝雷尔.兰(BerelLang)、海登.怀特(HaydenWhite)、多米尼克.拉卡普拉(DominickLaCapra)、卡西.卡鲁思(CathyCaruth)、安妮.怀特黑德(AnneWhitehead)等学者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探讨了创伤研究的文学意义。

  • 标签: 创伤 不及物写作 证词 中间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