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讨论了描写大东亚战争的文学作品中将个人受害经历进行国家化的例子,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了中日两国的战中与战后文学叙述中对女性身体创伤的揭露和压迫。通过对数篇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受害者的身体政治的关注,本文提出,在中日两国的战争言说里,由国家自称的国难均被刻上了性别记号,经由女性遭受的苦难表现出来。这种实践通常牺牲了对女性创伤的细致而具有感情的解读,为的是达到一个为父权社会服务的更高目的。

  • 标签: 创伤 女性身体 大东亚战争 国民国家 性别压迫
  • 简介:创伤者对过去创伤性情景的强迫性召回常常以记忆的变形、扭曲和伪装的形式出现,这就给如何评价创伤叙事带来了难度,也把创伤研究和历史叙事及文学叙事联系在了一起。本文讨论一种被认为适合于创伤叙事的写作方法,即“不及物写作”,对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贝雷尔.兰(BerelLang)、海登.怀特(HaydenWhite)、多米尼克.拉卡普拉(DominickLaCapra)、卡西.卡鲁思(CathyCaruth)、安妮.怀特黑德(AnneWhitehead)等学者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探讨了创伤研究的文学意义。

  • 标签: 创伤 不及物写作 证词 中间语态
  • 简介:本文对弗尔的9·11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所出现的“创伤迁移”现象、主要特征、在小说中的表征、以及透过这一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美国后9·11时代的文学思潮等方面予以梳理和探索,以引起学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 标签: 9·11 历史创伤 创伤迁移 互文性
  • 简介:<正>作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对土地尤为敏感并总是憧憬着她一年季都能流光溢彩。我的职责就是为国家管好土地,盘活土地……而每每夜深人静,也就总是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来,抒写着关于土地的文字。——题记

  • 标签: 谷林 国土资源 花丛中 油茶林 油菜地 香气四溢
  • 简介:抑郁的小波利有段时间突然想读读法国作家纪德(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书,于是去图书馆陆续借回《地粮》《背德者》《窄门》《如果种子不死》《伪币制造者》等,消磨了好一段时光。《伪币制造者》里有一个名叫波利的小男孩,在寄宿学校受到坏孩子的挑唆蛊惑,偷了他爷爷的手枪,强充好汉地对准自己脑袋开了一枪。

  • 标签: 《伪币制造者》 儿童 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作家 寄宿学校 获得者
  • 简介: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9·11小说创伤叙事对9·11事件作为跨国的“疾病的隐喻”给予了充分再现,是对美国集体创伤及集体记忆的构建,同时9·11小说自身就是具有治愈功能的叙事,通过文本叙事伦理自身所具有的治愈功能实现.此外,9·11小说还再现了政治事件对个人空间的介入及其影响,在构建文化创伤的过程中,9·11小说家既无意识地迎合了美国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也对美国政治进行了反思.

  • 标签: 11小说 创伤叙事 治愈 政治指向
  • 简介:喜看神州巨轮开,个全面提出来;高度概括大纲领,就像纯金指路牌。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五、本来面目与借镜西方研究国学,包含经学、史学、思想、文学,“五四”以来,方法与途径大抵有两大抉择,一是借镜西方学说,一是还我本来面目。自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来,这是一大反思。胡适之、朱自清、陈寅恪、钱钟书家,都是学贯中西,道通古今之学者,前后发言,于上述课题,却有殊途同归之见解,如胡适之云:

  • 标签: 学术创新 本来面目 “五四” 中学为体 殊途同归 胡适之
  • 简介:《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史记今注》完整保留今本《史记》全本,廓清真伪,并附录《史记断限与残缺补窜考辨》集中说明。本书前身是1990年初版的《史记今本新注》,此次对全书做了修订与改造,不仅纠正了前身的许多错误,还改正了中华点校本中的一些错误。现简体横排,加以注释,供广大读者、学者参考。

  • 标签: 《史记》 今注 纪传体通史 黄帝时代 司马迁 汉武帝
  • 简介:灾区重建三年基本完成任务地震灾害对GDP影响有限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年初雪灾带来的损失。这次大地震涉及川18个市(州)和甘肃、陕西、重庆部分地区,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灾人口达1000多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6日,广元市因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18.18亿元;

  • 标签: 四川 地震灾害 经济损失 灾区重建 受灾面积 GDP
  • 简介:辰刻金门、集高、华岑松、张春济,皆来送行。命霞裳写一札与阿运台,道谢辞行,并说周、华、吴三君事。巳刻起身,发行李过关。吃钱五世兄早饭,色色皆精。饭后至戚家看花园,又至王五官家,见其老人、女儿,又至施三官家,见其太夫人,然后下船开行,风小顺。

  • 标签: 手抄本 日记 袁枚
  • 简介:"我的华沙不是你的华沙",在辛西娅·奧芝克的《大围巾》中集中体现的是因文化创伤造成的认同危机。主人公罗莎所受创伤并不仅是纳粹种族大屠杀所导致的个人创伤,还暴露了犹太人深层的集体认同危机的文化创伤。历经从叙述创伤到恢复关联再到修整认同的"创伤过程",罗莎最终打破自我封闭,抚平心理创伤。然而,建构这一文化创伤的意义不只在于从道德上谴责种族迫害的残忍、博得普通受众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以言行事",审视认同危机,激发行动力量。

  • 标签: 《大围巾》 文化创伤 犹太裔美国人 认同
  • 简介:满江红·那桐盛名远扬,那桐镇,系农具节。蚌类精打造,“那”田驯稻成先例。追溯源,骆民先祖,展雄才略。石骨月八,经典传统节,好热烈。祭仪式,庙三届。观景点,塞海惬。水涛惊滩畔,鹭飞鱼跃。牵动八方宾客至,经商唱戏同欢乐。归去来,谈盛况年年,喜相悦。

  • 标签: 农具 满江红 “那” 才略
  • 简介: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一周年之际,陕甘两地合作日渐深入。陕西、甘肃两省文物局与天水市政府签署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协议。陕西与甘肃将在天水建设两省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科研基地。

  • 标签: 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保护 科研基地 经济区 天水 市政府
  • 简介:<正>T.S.艾略特的代表作品——《重奏》,虽然目前尚不见系统的评论文章,缺乏较深入的研究,但零星的结论普遍将它说成是艾氏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登峰造极”的标志,并且认为诗的语言“丰满、深邃、直接有力”。这是一种缺乏研究的立论,也似乎是对文学评论自身的嘲弄。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些不正确或不全面的看法。

  • 标签: 《四个四重奏》 艾略特 生命哲学 诗歌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述评
  • 简介:《昭明文选》从第十九卷后半部分开始收录诗歌,至三十一卷止,近十三卷,433首。如果将"骚体"类所收17首也视为诗歌的话,则收录诗歌440首,蔚为大观。在这四百余首诗歌中,五言诗为大宗,而言诗也占去30余首,包括:第十九卷“补亡”类收录束皙《补亡诗》6首,“劝励”类收录韦孟《讽谏》、张华《励志》,

  • 标签: 四言诗 《文选》 《昭明文选》 诗歌 收录 五言诗
  • 简介:阿法纳西·费特(1820—1892),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唯美派的主要代表,1840年出版处女集《抒情诗》。晚年出版4册《黄昏之火》。他的诗主要吟咏爱情、自然、艺术,注重意境的追求,刻画细腻,讲究色调,音律优美,文词绚丽,强调表现艺术美。

  • 标签: 抒情诗 19世纪 艺术美 爱情 迅速传播 白桦树
  • 简介:林云铭《林娘记》为变调当时记林娘事的七八家中,林云铭的《林娘记》作成可能最早,但内容、意趣却与李澄中、王士稹、陈玉瑾的记述迥然不同。后出的陈奕禧的《林娘传》是受其所记故事的影响作成的。

  • 标签: 林四娘 故事 流变 王士稹 意趣
  • 简介:春秋战国之交一百三十年间,孔府叔梁纥、孔丘、伯鱼、子思祖孙代人的妻子,全部因追求幸福,而独立自由地出走,成为东方"娜拉",东方自由女神。孔氏世出妻,是对孔子仁学、子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等命题的生动诠释。

  • 标签: 孔子 子思 出妻 独立自由
  • 简介:七、多元视角之开拓与选题之创新选题和求道,有其类似点,都必须上下求索,尝试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考察问题,斟酌可否。吾人思维却难免存有盲点:或者"道在迩,而求诸远";或者"行之而不著,习焉而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如果一味舍己芸人,向外驰求,未免可惜。创意的选题,可以有一种简而易行的方式:何妨就地取材,针对行之有年的,探求得更清

  • 标签: 舍己芸人 文史研究 多元视角 上下求索 论文选题 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