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提问的方式与乐先生展开对话。从乐先生的七十年北大历程,可知她所取得的成就,既与自身永不停止精神求索有关,同时也离不开两代汤先生的恒久支持与宽容;乐先生认为,现代中国的时代需要以及中国知识人的忧世情怀使得她的比较文学研究始终是以中国自身的问题为焦点,而论述的展开则以新人文主义的价值目标为基本诉求;在方法论上,要注重对传统文学文化的研究。研究的水平上去了,方法的问题也会跟上去;她还要求把关注的层面做进一步的扩大,不光是在比较文学的层面上,而且还要在跨学科、跨文化以及人类命运与精神共同体的层面上来关心和讨论问题。最后,乐先生还就意味深长的“无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 方法论 精神求索 忧世情怀 人类精神共同体
  • 简介: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须得退步者,不要自作意思,只虚此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杀向何处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

  • 标签: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史德》 文学理论 语言 情感表达
  • 简介:喔.我希望自己知道如何放弃你(影片经典台词).首先,我要感谢两个并不存在的人,或者我应该说,他们确实存在,借助AnnieProulx的想象,和LarryMcMurtry与DianaOssana的艺术创作.他们就是Ennis和Jack.他们让我们所有参与制作《断背山》的电影人领略了被社会否定的爱,同样重要的是,他们让我们领略到爱本身的伟大之处.感谢你们.感谢电影学院给我这个荣誉.感谢焦点影业的每一个人,特别是DavidLinde、JamesSchamus,谢谢你们的爱与支持.

  • 标签: 感言录 李安感言
  • 简介:<正>一提起河岸,一看到有人站在岸边,就产生一种奇妙的悲凉之感。我不知道这究竟因为什么,只要人们站在河岸上,我一看到这种场景,就觉得特别伤心、难过。河水一刻不停地流淌,面对着空阔的四周,我感到实在有些受不了。三四年前,我曾经在扬子江畔看见中国姑娘伸出红红的胳膊在刷洗罐子。那个村庄离武汉不远,这种情景给我带来的悲凉之感至今尚未从我心头消失。说实在的,我也弄不明白是

  • 标签: 二年级 高尔夫球场 河岸 扬子江 水桶 河水
  • 简介:<正>今年一月,我满八十五岁了。八十五岁是什么感觉呢?年龄如此之高,他大概会有一些骄傲感——未经证实。除此之外,便什么也没有可赞颂的了。若要我再活八十五年,那我宁愿死。我活到今天这份年纪,身体功能是否一切正常?是的,不过视力和听力都不如从前了。但我因此而抱怨什么呢?我想,对于八

  • 标签: 上帝 回忆录 身体功能 祖国 文学 五十周年
  • 简介:  高尔基是划时代的文学巨匠,所著小说《母亲》、《克里姆·萨木金的一生》,剧本《小市民》、《底层》,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高尔基回忆录
  • 简介:元稹的悼亡诗共有33首。其中《遣悲怀三首》声名最著。下面这首《梦》诗,一直不大受人重视。然而它却是一首内容和艺术均佳的好诗。

  • 标签: 悼亡诗 高原 咸阳 深井 作者 元稹
  • 简介:詹明信(FredricJameson)教授是当代美国最为知名的人文学者之一,其研究覆盖了文学理论、文化研究以及现代、后现代文化思潮等诸多领域.詹氏有关阐释学范式、马克思主义以及文化研究方面的探讨方式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许多著作都翻译成了中文在大陆出版.笔者于2001年末与詹明信教授作了几次访谈,综合起来概述如下.詹明信教授的办公室坐落在杜克大学东校园新英格兰式的建筑群中,紧连大学艺术博物馆.办公室有里外两阃,外间有一个大桌子和10余把椅子,四面是直到天花板的书架,分门别类地挤满了文学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书籍.里间是办公室,书报杂多,墙上还有一两幅中国画.我们对坐在办公室里,秋日和煦的阳光从百叶窗中透进来,把桌上那台老式机械打字机镀上了一层金黄.访谈从詹明信的著作在中国大陆的翻译和出版这个话题开始.

  • 标签: 詹明信 人物访谈 美国 人文学 后现代主义 文学理论
  • 简介:若说中国在某一些方面对法国文化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恐怕有些言过其实。众所周知,两个国家属于东西截然不同的文明。与西欧和美国不同,中国历来无意渡海远征异国。15世纪,郑和虽下西洋,曾抵达东非海岸,但并非要去教化其他民族。

  • 标签: 中国 法国 文化通汇录 文化交流 耶稣会 传教士
  • 简介:南希·休斯顿,法国女作家,1953年生于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后来跟随家庭移居美国波斯顿。她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茨维塔·托多洛夫的妻子。目前,她与丈夫及两个孩子居住在巴黎。主要作品有:《向后转》(1994)、《天使之印》(1996)、《道尔斯·阿戈尼亚》(1999)等。法国《读书》杂志刊登了卡特琳娜·阿尔冈对这位女作家的采访

  • 标签: 女作家 洛夫 天使 《读书》杂志 文艺理论家 波斯
  • 简介:让·诺埃尔·庞克拉齐30岁时发表第一部作品。1990年,在他40岁之际,他因所写的第五部书《冬季宿营地》获格迪西斯文学奖。1990年颁发的这一大奖认可了文学反映本世纪末的巨大灾难——爱滋病。这一疾病渗透小说家们的想象,如同肺结核萦绕19世纪作家的想象一样——从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到荣膺诺贝尔奖的托马斯·曼的《魔山》。庞克拉齐的成功促使我们向他探询他称为“紫病”的爱滋病。

  • 标签: 托马斯·曼 拉齐 魔山 格迪 埃尔 一无所能
  • 简介:约瑟夫·奥康纳(JosephO’Connor)1963年出生于都柏林,1989至1996年间,定居伦敦,专门从事报刊和杂志写作。奥康纳的文学禀赋在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牛仔和印第安人》(CorwboysandIndians,1991)中即崭露头角,该小说还入选惠特布莱德图书奖的最终评审名单。在此之后,奥康纳的小说创作成果颇丰,陆续推出一部短篇小说集《真正的信仰者》(TrueBelievers,1991)和长篇小说《亡命之徒》(Desperadoes,1993),《推销员》(TheSalesman,1998)和《大海之星》(StaroftheSea,2002)等。除了小说创作,奥康纳同时也为戏剧和电影撰写剧本,包括1995年的《红玫瑰与汽油》和1997年《天使的哭泣》),并发表了一系列非小说作品:《甜蜜的自由:在美国的爱尔兰文化中行走》(1996);两部喜剧作品:《爱尔兰男性的秘密世界》(1994)和《国内外的爱尔兰男性》(1996)。

  • 标签: 奥康纳 约瑟夫 访谈录 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集 非小说作品
  • 简介:白居易集中,有两首涉及恒寂僧的诗作,其一为《重到城七绝句·恒寂师》:旧游分散人零落,如此伤心事几条。会逐禅师坐禅去,一时灭尽定中消。其二为《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 标签: 元白诗 白居易 坐禅 禅师 诗作 绝句
  • 简介:<正>我在一个想象的角落里望着西藏。抬起头来,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猜测天空中的哪一片云彩是从西藏飘过来的。冥冥中也构思着关于西藏的文字。从开始学习写作,我就琢磨着写在西藏当兵的事情。我想,在西藏生活了四五年,总得写出点什么来。可惜一直写不好,写了好些字都撕掉了。我在西藏边防哨卡的时间长,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岗巴县境内一个叫

  • 标签: 出点 岗巴县 我不知道 新兵连 闲来无事 四川话
  • 简介:在这次访谈中,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蒂姆·温顿先后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域和文化特点,涉及到西澳的风景(海景)、地方主义、生态学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和道教、文学创作的语言倾向等话题。同时,作家还发表了关于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和澳大利亚文学的见解,并对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不同特色进行了探讨。温顿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独特的写作手法,是一位颇具研究价值的澳大利亚小说家。

  • 标签: 蒂姆·温顿 风景 海景 地方主义 文学 生态学
  • 简介:一我妹妹丁宁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1998年春节期间,她告诉我,社里要推出《百年人生丛书》,内容是当代文化名人的回忆。第一种已经问世,是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这本书我读后感到很有意思。周一良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毕竟是书生》不到十万字,重点叙述自己20世纪70年代进入梁效写作组,打倒“四人帮”后接受审查的尴尬经历。当时除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外,其他当事人尚未直陈其事。周一良的回忆态度比较诚恳,

  • 标签: 《思痛录》 20世纪70年代 再版 文艺出版社 1998年 “四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