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张西平、谢天振两位教授联合倡议召开本次会议,以引起大家对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关系问题的重视。我本人十分支持他们的倡议,也十分赞成外国文学研究者积极参加比较文学研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我国学术界对于世界文学的关注始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不仅冲开了中国长期关闭着的大门,也将外国的文化、文学带进了中国。随着对外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异同作为主题的比较研究也逐渐吸引了一批学者的注意力。先是将比较作为一种方法,而后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至今,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比较文学在我国也有了近20年的历史。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首先想提几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比较文学在中国重新崛起时的往事:新时期第一篇明确呼吁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比较文学简说”发表在1979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上,紧接着第二年发表的3篇倡导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也是3个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所著——季老、赵毅衡和本人;最早积极发起并主持召开国内第一个全国性比较文学会议的人也是一位外国文学研究者——著名的圣经文学专家朱维之教授;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了。自从上个世纪比较文学研究在我国复兴以来,学术界就“比较文学学科”的定位,虽然发表了无数的见解,可是至今仍然是一个歧义重生悬而未决的问题。从人文学术的一般立场上说,作为单一的个人如果从事这一学术研究,那么学科的定位与否以及定位的科学性程度,对于他个人而言其实是无关研究宏旨的;但是,作为一门群体进行的学科,特别是作为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设立的学科目录,那么,它的定位的准确性即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这一学科的成败兴亡,我想,这不是危言耸听.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学科定位
  • 简介: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超越单一学科的限制,朝跨学科方向发展;翻译研究者已不再将目光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更为宏大的文化语境中来审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必然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翻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研究的必然结果便是学科界限的淡化。比较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日渐交叉融合、界限不再泾渭分明便是有力的例证。在积极吸收其他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翻译研究自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说起比较文学,学者们历来都持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尤其在外国文学研究圈内,更是名执己见,莫衷一是。我们在此姑且不论那种种说法的谁是谁非,但不容忽视的是,比较研究方法正在日益渗透到当今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各国的民族文学研究也好,还是各自的外国文学研究也罢,二者都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蒙上了比较的色彩。这种比较研究超越了国别文学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了文学研究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空间,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了文学研究的深化。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德语文学研究 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