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凡中国人,一般都知道“夸父逐日”、“仓颉造字”、“逐鹿中原”、“嫦娥奔月”等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它们有的固定为汉语成语,有的俨然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人人都会将这些词儿挂在嘴边,可是,细细一想,也都是模模糊糊,不求甚解的印象。也都不会把它们当真,因为神话不是信史。

  • 标签: 上古神话 历史与现实 文化发展史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汉语成语
  • 简介:第一次见到李夜冰先生,是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他的个展上,当时的印象很深。他的作品,无论巨制鸿篇,还是小幅画作,都充满勃勃生气,笔墨大胆、色彩奔放,像交响乐一样磅礴响亮、铿锵有力,很有些青春气息,不像是一位耄耋老人画的,这一下子颠覆了我对"老艺术家"的看法。李先生是彩墨画领域的大家。在我的认知中,彩墨画不好搞,原因何在?细究起来,大概有两个原因:

  • 标签: 彩墨画 李夜冰 色彩 中国美术馆 交响乐 艺术家
  • 简介:《活动变人形》发表二十年了。二十年弹指一挥,但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说却是不短的一段时间。今天的读者如果不了解当时文坛状况,如果不熟悉王蒙的创作历程,二十年之后孤立地来读这部书,许多问题也许并不那么容易理解。

  • 标签: 《活动变人形》 交响乐 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 创作历程 王蒙
  • 简介:“从人类艺术的发展看,艺术作品总是钟情于两性世界,女性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永恒内容之一,并鲜明地折射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戏剧中的女陛形象创造,经历了漫长的男权中心和近代激进的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崛起于新时期的黑龙江戏曲,又以突破以上两种局限的超性别目光,真实动人地展现了时代大潮中黑土地域的生命景观。

  • 标签: 女性形象 性别视角 黑龙江 戏曲 生命 20世纪20年代
  • 简介:文章从民间性、大众性、艺术性和探索性四个方面,论述2017年度湖南闪小说(指600字以内的小说)的发展特征,并阐析存在的问题与突破。湖南闪小说作家自觉实践、抱团发展,呈区域性发展趋势,基本形成规模的创作群落有武陵作家群、新晃侗族作家群和隆回作家群。闪小说创作门槛不高,吸引大批文学爱好者,大众性表现在民间倡导与草根写作。湖南闪小说稳步推进,创作小有成就,作品具有洗练、曲折、谐谑、禅趣、健举等美学特征,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部分作品流于浅显、粗糙甚至粗俗,暴露出创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湖南闪小说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持续探索以瓶颈突破。

  • 标签: 湖南文学 闪小说 区域性 大众性 艺术性 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