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一、本居春庭的他(动词)研究关于日语动词的他问题,早在江户时代就已开始研究。本居宣长的长子本居春庭是当时最优秀的语法学家。他于江户中期宝历十三年(1763年)生于伊势松吸。春庭十三岁时,父亲命他抄录贺茂真渊的《新学》,契冲的《万叶代匠记》,新井白石的《东音谱》等,培养了他的语学素养。二十岁时,记父亲《御国词活用抄》的笔记。后来专门研究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二十四岁前后,从事《古事记传》的

  • 标签: 自动词 日语动词 词汇意义 使役态 助动词 词组
  • 简介:森鸥外(1862—1922)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在小说、戏剧、翻译、评论等方面卓有建树,与夏目漱石并称为明治时代的两大文豪,其创作活动和文艺思想对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出身官僚,当过日本陆军医务局长,出入于日本军政界,其思想又有保守、消极的一面。因此,准确把握森鸥外的人生观及其创作思想,认真分析森鸥外文学的实质,对于深入了解日本近代文学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森鸥外 日本近代文学 夏目漱石 明治时代 创作活动 早稻田文学
  • 简介:这几个动词都包含有“骄傲”、“自傲”之类意思,意义都比较相似。但它们无论在语义构造或使用范围上都各有不同,如果我们单从辞典上的汉语语释来理解它们,不仅难以很好地辨别它们的区别,而且易于造成错误的理解或使用。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区别。

  • 标签: 人的表现 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使用范围 非现实 比喻性 意识性
  • 简介:他对应动词这一表述范畴,可谓是日语语法的一大特色,亦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态、构造及其分类而展开,从语用学角度展开的讨论似乎不多.

  • 标签: 他动词 对应 转换功能 语用 场合 自动词
  • 简介:《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一书利用传播学、翻译学与语言学等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历时地梳理了中日两国的文学经典作品在对方国家的传播与翻译情况,用"互读"的新视角看待文化误读与文化选择的现象,并探讨了翻译方法的相关问题。

  • 标签: 中日文学经典 传播 翻译 互读
  • 简介: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的民族。日语中有些语法现象正是这种意识的产物。本文试图从日语第一、第二人称代名词的潜在化表达、由自我认知中心所体现的被动态表达、被动态形式的敬语表达以及授受关系表达等来印证日本人强烈的他意识。

  • 标签: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中心 他人意识被动态 日语语法特征
  • 简介:从浩翰的书海中寻觅中国日语教育的进程与日语研究的踪迹,是一项既艰辛又有趣味和价值的工作.据杨守敬的中称,明朝时担任各国来华使节翻译的四夷馆,编撰了,作为培养翻译的教材.十三卷中就有,遗憾的是国内已无藏本.19世纪末,在中国全面效仿日本的热潮中,各地纷纷创办"东文学堂",设置日语课程,开中国日语教育之先河.倏忽之间,时光已过百年.中国的日语教育与研究,在坎坷和风雨中成长进步,经代代同人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日语口译学论稿》 中国 徐冰 文化内涵
  • 简介: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语言学博士徐一平教授编写的《日本语言》一书是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策划的“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的其中之一。

  • 标签: 《日本语言》 徐一平 词汇 语法 语音
  • 简介:《安吾新日本地理》乃日本"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战后的创新之作。该系列随笔从微观地理角度细察日本山川里巷的纹理,从宏观角度反思其间的历史掌故。从微观到宏观,从地理到历史——坂口安吾借用"地理(著名的景观符号)",通过以点带面的随笔叙述方式,来解构其间负载的日本既定"历史(记纪神话)",从而在"文学"与"地理""历史"之间觅得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

  • 标签: 文学 地理 历史 景观 文体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对于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的鉴赏,往往与中国诗人的看法存在差异。从中可以寻绎出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日本著名的儒学者津阪东阳《夜航诗话》中对于李商隐的政治讽刺诗,杜甫、苏轼、杨万里诗中的比喻以及崔湜"和亲"诗的评论背后,可以看出诸如"尊王"意识、肉食禁忌传统、神道教的"净秽"观以及对于同姓婚、近亲婚的普遍认同等日本文化因素。这些例证都表明,日本人评价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往往会受到其特有的思想观念的左右和影响,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 标签: 日本诗话 津阪东阳 汉诗批评 本土化
  • 简介:笔者在此前的《他区别及其相关问题》中探讨了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区别与对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他类别与体和态的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围绕他类别与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的关联;以及自动词中的自发性动词与态的关联等问题对前文做了充实和补充。

  • 标签: 自动词 他动词 关联 对应 类别 区别
  • 简介:我常常问新入学的学生:“你为什么要选择日语?”十之六七回答我:“日语里有汉字,不需要象英语那样死记硬背好几千单词。”事实上,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劲头大,不到一年半载就能连猜带蒙读懂日文报纸,嘴里也能脱口而出进行日常会话,成绩显著。可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不同了,至少有一半人发出感叹:“日语的汉字太难了,分不清哪是音读,哪是训读;日语的语法太难了,抓不住要领;敬语太复杂了,一说就出错;拟声·拟态词太多了,含义细腻,简直找不到适当的汉语来表达;外来语太

  • 标签: 日语 宝石 日本语 学日 拟声拟态词 外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