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令集解》虽为日本古代律令文书注释书,但由于引用了大量汉籍记载,有些被引汉籍业已不存,有些记载的引用和排列包含着当时日本文人的深刻意图,故其文学研究价值及史料价值都很高。日本研究者已将现存日本的几种《令集解》抄本进行了梳理和相关版本研究,但截至目前,除相关馆藏目录外,尚未见有涉及中国国家图书藏《令集解》两种抄本的先行研究。本文现对国图藏两种抄本的版本来源、特点及价值做一介绍。

  • 标签: 令集解 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杨守敬 律令
  • 简介:国家形象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刚刚兴起,但在传播领域和国际关系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尝试在语言学领域对国家形象进行理论建构,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俄罗斯媒体关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40余篇报道和评论进行分析,进而描述俄罗斯媒体在该主题下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在中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本研究能够深入理解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态度,对中国自身构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响应程度,同时能够对语言学领域的国家形象研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 标签: 国家形象 “一带一路”战略:俄罗斯
  • 简介: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人类的文化史上,象中国和日本这样文化关系异常密切的国家,实不多见。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至少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文化交流历史中,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两国的文化中形成了许多有着共性的东西,如语言方面的共性,就是其中的例子。这里

  • 标签: 形象词语 汉语 日语 文化内涵
  • 简介:语言本身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语言为媒介产生的话语具有建构功能,会对国家形象的塑造直接产生影响。北京奥运会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人类共享的文明盛会发生在国内社会及国际范围双重语境之下。在奥运会筹办、火炬传递、开幕式至闭幕式全过程中世界各国给予高度关注.其中不乏反对声音。对于中国而言。厘清他国对本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也是国家形象话语博弈中制胜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俄罗斯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作为语料。采用话语分析方法探究俄罗斯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和建构,并与本国对国家形象的定位作对比,辨析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对于未来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俄罗斯语境 国家形象 北京奥运会 话语分析
  • 简介:我国出版的日语辞书,一般都收录了一定数量的日本谚语。近年来,又有专门的日本成语谚语词典相继问世,如:《汉日成语谚语对泽》(吉林人民出版社)、《日汉例解常用熟语谚语词典》(同济大学出版社)等。尤其后者,不仅词条丰富,而且配有例句,对准确理解、正确使用日本谚语很有裨益。这些辞书,对日本谚语的翻译大都准确无误、达意传神、无可挑剔。但也有不少谚语,田忽视了谚语的特点,比喻形象处理不当,致使译案未传其

  • 标签: 谚语 比喻形象 词典 借译 日谚汉译 日本
  • 简介:《歌行灯》是日本浪漫主义作家泉镜花的代表作。通过从跨媒介叙事角度分析这部小说所蕴含的大量音乐元素可以发现,声音的介入、人物与声音的对应关系以及声音的空间建构功能,使文本具有了一种流动的音乐性。小说中的音乐元素与"序、破、急"的谣曲式文本结构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小说浪漫、唯美的叙事格调,拓展了文本的表现空间。《歌行灯》的音乐叙事,体现了泉镜花对日本传统艺术形式的借鉴,其小说创作的跨界尝试和独特的空间建构,对日本当代小说创作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泉镜花 《歌行灯》 音乐 空间
  • 简介:本文以重新界定中国国家形象的概念为核心研究目的,首先在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下对核心概念权力和国际秩序做出重新界定:权力就是一种通过政治话语交际行为建构并以话语形式存在的国家间关系。国际秩序是一种国际社会的构成方式,这种方式基于对彼此威胁度的感知和化解。稳定的国际秩序就是一种各国共同认可的并对各国来说威胁度都达到能接受(的最小值)的最佳状态或国际社会构成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提出了关于国家形象的定义:国家形象是在秩序的维度下,他国对一国的政治行为产生的威胁度所进行的话语描述,并提出作为因变量的国家形象。受到威胁度这一自变量的影响。

  • 标签: 国家形象 国际政治语言学 权力 国际秩序 威胁度
  • 简介:基于学习者立场的优秀教师形象研究是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的关键。本研究打破该领域使用因子分析的量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着眼于个案研究,通过可信性、重现性高的个人态度构造分析(PAC分析)得知:学习者心目中的优秀日语教师形象及学习者对优秀日语教师形象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专业知识和阅历、授课能力、性格与人格魅力、形象气质五方面。本研究对日语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寻求自我发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优秀日语教师 PAC分析 学习者 教师自我发展
  • 简介:由明惠参与创作的日本高山寺藏绘卷『華厳宗祖師絵伝』是涉及朝鲜古代佛教史的日本绘卷艺术的经典之作。明惠不仅在该绘卷中描写了善妙,还将自己有关善妙的梦境记录下来。贞应二年(1223),明惠为在“承久之乱”中失去丈夫的贵族女子建造尼寺时,刻意将寺院取名为“善妙寺”。本文拟以『華厳宗祖師絵伝』、『夢記』以及善妙寺为中心,考察明惠所描绘的善妙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以及接受善妙故事背后的女性救济观。

  • 标签: 明惠 善妙 女性救济
  • 简介:从资本主义转向“四本主义”──日本人评价企业形象的最新标准吉林大学于长敏「资本」和「四本」发音一样,都读作。但是把资本主义改成「四本主义」可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游戏,它意味着企业形象的转变,预示着新企业文化时代的到来。资本是指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其中也包括...

  • 标签: 企业形象 资本主义 日本文化 无形资本 文化事业 住友财团
  • 简介:"翻译语"与汉语语境中拿一个现成的汉语词来解释和翻译外语的"译词"不同,它是用创制的新词来解释性地翻译外语相应的词,并最终使其融入译入语系统中。柳父章是现代"翻译语"研究的第一人,他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从个别词语切入,通过考查"翻译语"的演变来梳理日本翻译思想的形成过程,并认为"翻译语"具有"宝匣效应",是健康语言的征候,而此前翻译界则普遍认为随意使用"翻译语"的现象是语言上的一种病态。柳父章还注意到"翻译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翻译文体"的语体和风格,而翻译文体的这些特性又直接推进了日语文体、风格的现代化。这些观点在翻译史及翻译理论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方法论上启发和影响了我国的一批学者。

  • 标签: 柳父章 翻译语 宝匣效应 历史文化语义学 翻译文化
  • 简介:2016年8月2日新出台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中横加指摘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公船航行及建设岛礁,渲染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使中国的国家形象蒙受损害。本文运用Fairclough三维话语分析框架。对2016年防卫白皮书进行批评分析,通过分析白皮书中词汇选择、被动句及互文手法等的话语策略运用,试图揭示日本政府的权力与利益取向对“中国威胁论”话语建构产生过程的影响,挖掘日本制造“中国威胁论”的意识形态,从而揭露中国威胁论的虚伪与双标。

  • 标签: 日本防卫白皮书 “中国威胁论” 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实践 意识形态
  • 简介:“OPI日语口语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PI测评方式的日语口语教学法研究”中提出的主要教学改革内容。其主要原理是为达到外语口语学习的应用性目标,把OPI测评方式的方法、手段应用于日语口语教学课堂;同时,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协作学习”的优势来弥补OPI教学模式在课堂效率方面的不足;最后指出继承现有外语教学方法中重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能力培养等优良传统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实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积极的教学改革、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 标签: 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OPI 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