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语言测试与评价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理论建构,抑或测试的开发与实践都日臻成熟。GREENANTHONY的新作《探索语言评价与测试—动态中的语言》从社会文化学视角解释语言评价和测试中的伦理问题,体现了语言测试的综合性和社会转向。本书对于语言测试研究的发展、应用和研究方法都颇具指导意义,为语言教师和语言测试初学者、研究者提供了方向。本文拟对该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介。

  • 标签: 语言教育 应用语言学 语言测试 研究方法
  • 简介:在对话语评价的研究中,评价的本质是所有研究者不能回避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评价语言,对评价的看法也会有差异。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评价问题,把评价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是评价主体、客体、价值评判和评价标准等要素互相作用的有机体系。

  • 标签: 评价理论 价值 评价系统
  • 简介:《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40期的主题是'核心素养下的语言知识教学',主要围绕语言知识的概念以及教学展开,其中重点讨论了语言知识学习的途径,语言知识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语言知识教学的误区,不同语言知识的内涵以及如何在语篇中进行教学,语言知识的测试和复习。很多老师还分享了他们的语篇教学案例。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在此分享给各位读者。

  • 标签: 核心素养 知识教学 素养语言
  • 作者: 李玲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09-19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9期
  • 机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些英语教师在讲课时能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却很沉闷,缺乏生机活力呢?我想这与教师个人的语言魅力是分不开的。下面我就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谈谈自己的见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语言学习者评价一直是国外语言学界探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从课程标准运动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大规模基于学科内容的评价检测模式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基于学校层面的二语课堂评价研究以及学术性语言技能的评价研究等方面对国外语言学习者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服务国内的外语教学。

  • 标签: 语言学习者 评价 综述
  • 简介:本文以教师评价素养为切入点,在介绍评价素养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美国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策略的主要形式,如针对职前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在职教师的培训项目,学区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依托基金会进行开发研究立项等。与美国的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策略相比,中国在该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因此,面临新时代的评价要求,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评价素养体系,在外部政策规范、职前与在职培养、强化教学评价反思等方面迎头赶上。

  • 标签: 评价素养 学生学业评价 基于“标准”的改革 发展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评价是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是主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即具有一定价值观念的主体对客体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在翻译的转换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评价人际意义,选择准确的词语和结构进行转换,以达到评价人际意义等效。本文以马丁和罗斯的评价系统理论、亨斯顿和辛克莱的评价局部语法为依据,以唐诗《蜀道难》及其五种英译文为素材,探讨评价人际意义与等效翻译问题。全文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着重阐述如何从概念和语言两方面识别评价;第二节运用功能语言学‘形式体现意义’的原则,以说明形式是达到评价人际意义等效翻译的重要因素;第三节小结,以其说明评价人际意义在翻译中要达到等效,必须掌握马丁和罗斯的评价系统理论、亨斯顿和辛克莱的评价局部语法,正确地识别评价以及与评价相关的成分,领会形式体现意义,选择就是意义的科学论断,分析其语境,选择贴切的词语或表达式进行转换;同时说明诗歌语篇类型的翻译要转换评价人际意义,在文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和语言结构无冲突的条件下,直译是达到等效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评价 人际意义 评价局部语法 等效翻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听、说、读、写是人类社会基本的语言技能。这些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培养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而词汇的掌握是积累语言材料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词汇角度讲,听和读主要需要接受性词汇知识,而说和写主要需要产出性词汇知识。但在教学中该如何结合四项语言技能教授词汇?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 标签: 词汇知识 任务 语言技能
  • 简介:本文扼要介绍了Blake的《莎士比亚语言的语法》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同类著作比较,阐述了其主要特色,认为该书具有现代语法的描述性特点,体现出很强的语法体系意识。

  • 标签: 莎士比亚 语法 评介
  • 简介:作为本专辑的"导读",本文首先勾画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说明这个语言学理论的可应用性,接着进一步说明为什么系统功能语言学是"适用语言学",最后对本专号所收辑的论文做些简要的介绍。

  • 标签: 韩礼德 系统功能语言学 适用语言学
  • 简介:认知语言学之实践意义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本文试图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观,找到教师语言观与认知语言学基本观点的异同,说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可以在外语教学领域有所作为。本文建议教师应改变陈旧的观念,适当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方法,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意识。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教师语言观 语言意识
  • 简介:人类之所以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主要是依赖充裕可懂的语言输入,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在低焦虑的情感过滤的条件下,通过将外观语言知识不断地转化为内隐知识,然后再经过反复尝试与印证,逐步肯定与强化,最终习得而实现的。

  • 标签: 语言准确 语言习得 语言能力 语言材料 语言层次 能力层次
  • 简介:本文以《普通语言学教程》和《普通语言学手稿》为基础文本,以语言哲学为视角,考察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的负性概念。研究发现,在普通语言学理论层面,负性概念被作为一种方法和正性、对立、差异等概念一起用于定义和描写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要素;在语言哲学层面,负性概念被作为语言系统结构的基础原则,制约着符号系统构成要素在各层面上的组织和运作方式。负性原则作为制约语言系统底层结构的基础原则反映了索绪尔在立论之初对语言系统的本质和语言科学学科属性的深刻把握和洞见。

  • 标签: 语言哲学 负性原则 索绪尔 语言理论
  • 简介:语言研究者对翻译产生兴趣,是因为翻译与两种语言的话语活动密切相关。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国内外就开始系统地研究翻译语言学,藉以阐释翻译实践中的种种语言现象。雅格布森、弗思和旺德鲁斯基认为,翻译理论是语言理论的基础,而纽马克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建议所有的翻译活动应以语言理论为依据,任何翻译工作都是应用语言学的一种练习形式。尽管这两派理论的主从关系尚未定

  • 标签: 语言功能 翻译活动 语言成分 表情功能 交际功能 语言理论
  • 简介:认知功能语言学关于语序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成分的时间顺序,对语言成分的空间顺序未予以足够重视,使语序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统一的解释。引入语言结构的空间顺序的观点,尝试对一些语序现象作出统一解释,并提出在时间顺序之外,空间概念顺序作为语序的一种生成机制的事实,它反映出人类独立于时序的认知成果。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语序的认识并给不同语言的语序找到统一的解释。

  • 标签: 语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认知
  • 简介:1.语言1.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所谓动物的“语言”,仅是一种刺激反应(stimulus-bound),无论就其表达功能或复杂性来说,都无法与人类语言相比。1.2.语言能力是人类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技能。生理学研究证明,人脑中有专司语言的神经区域。小孩一般7—8岁对语言神经区域就在大脑中固定了下来(Lateralized)。一般情况下,

  • 标签: 外语教学 文化知识 语码 表达功能 沃尔夫假说 生理学研究
  • 简介:新时代的中国俄语语言文化研究,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之一:如何结合俄罗斯语言文化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编纂一系列适合我国俄语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现状的俄语词典。黄苏华、刘光准主编的《俄语语言文化辞典》,正是这样一部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全新型俄语词典。本文重点评析《俄语语言文化辞典》的新颖独到之处,并就辞典中个别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俄语语言文化辞典 语言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