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文化寓于语言,语言折射文化,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语言接触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接触的过程是促进语言深层接触甚至语言融合的过程。语言接触和文化融合在构建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基于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的和谐文化是一种语言文化双和谐的优秀文化。

  • 标签: 语言接触 文化融合 和谐文化
  • 简介:《英语学习》线上系列讨论第37期的主题是'基于主题与语篇整合学习路径',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整合?为什么现在强调整合?整合中语言知识怎么教?整合中语言技能怎么教?整合中如何关照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以及整合学习的案例分享讨论等。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在此分享给各位读者。

  • 标签: 主题语 学习路径 整合学习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的单元整体教学,到如今的整合学习路径,这两者有着必然学理的联系。整合学习路径要关注系统整体,也要关注生成整体,而且一定要坚持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在学习的层面进行整合。

  • 标签: 单元整体教学 整合学习路径
  • 简介:及物性作为动词特征的观点有其局限性。本文将及物性看作小句特征,及物性高低不同的小句共同构成一个典型范畴,体现典型效应,有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分。非典型及物性与典型及物性的差异体现为语义偏离。及物性的意义是及物事件类型及其参与者的概念化,因此及物性偏离可根据小句所勾勒事件的类型、施事、受事语义特征参数缺失情况来判断。参数数量和类型以不同方式引起小句及物性不同程度地偏离典型及物性,并涉及转喻等认知机制。

  • 标签: 小句及物性 及物性偏离 语义特征参数
  • 简介:“万物皆数化”的数据时代,教育逐渐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发生转移,数据素养成为当代高职教师亟待提升的能力之一。本文从教育观念、体制及政策的制定,提升教育专业职前培养水平、培育教师革新思维,加强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高职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 标签: 数据素养 路径 研究
  • 简介: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因此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一直在探索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但收效甚微。本文试图从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入手,来探讨借助任务教学法把写作课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课或口语课中进行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能找到一种适合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 标签: 任务教学法 写作 阅读课 口语课 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探索了在二语写作课程中有效进行思辨能力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二语写作能力的融合式教学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施。通过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本研究侧重于回答三个问题:(1)所采用的融合式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思辨和写作成绩的有效性;(2)学生的思辨和写作分数之间的关系;(3)该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思辨和写作学习所产生的具体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辨和写作成绩,且两个成绩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r=0.893,p〈0.01)。此外,研究访谈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有效地将抽象的思辨理论与交互式的写作活动贯穿起来,实现了思辨和写作的教学与训练的紧密融合,从而对学生的思辨和写作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 标签: 思辨能力 二语写作 融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研究方法 思辨能力评估
  • 简介:动机是构成成功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作者回答了什么是教学路径及教学技巧。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测试等带来的外在动机,采用交互式教学路径和教学技巧激发内在动机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带来其它的学习成果的假设。作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寻找有效的教学路径和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收集了学生的四级成绩和期末成绩加以分析对照。结果表明:学生成绩高于另外的班级,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态度积极,交际能力提升,自信心逐步增强,敢于冒险等品质。

  • 标签: 教学技巧 学习动机 交互式教学 路径 激发 内在动机
  • 简介:该文在简要分析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基础上,结合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进行探索。

  • 标签: 高校 外语教师 专业学习共同体 构建
  • 简介:本文立足于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的现实,探讨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前提,提出了一系列以教师自身为资源的实践路径,旨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使其在教育实践中一步一步实现专业成长。

  • 标签: 专业发展 自身为资源 教育实践
  • 简介:为了培养学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系列思想政治必修课程。但是,在这些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态度消极等问题。为了提高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及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笔者以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将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教学的设想。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了大连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及授课教师对课程融合教学的态度及对两类课程融合的方法。研究发现:(1)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两类课程融合教学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听力、写作和翻译课程是学生优先选择与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融合教学的英语语言技能课程;(2)多数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英语语言技能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的教学方式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本国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及其英语表达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结合课程、开设时间、教师合作以及教材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实施两类课程融合教学的建议。希望本研究结果对解决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中国政治思想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内容与语言融合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 融合
  • 简介: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外语类院校学科发展和国际化办学的需要,近年来国内许多外语类院校在原有语言优势学科基础上开设了以双语教学为发展方向的涉外社会科学学科,拓展和提升了传统外语院校的发展空间和办学质量。外语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结合四川外语学院外交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探讨外语类院校双语教学的优势、瓶颈、途径及教学模式,以期对外语院校的双语教学的开展提出建设性的参考。

  • 标签: 语言 专业 融合 双语教学
  • 简介:2015年完成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降低了英语技能课的比例,规定英语专业必修课(含外语技能课和专业基础课)占总学分的30%-40%。这一要求意味着英语专业需处理好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探索“语言与内容融合式教学”模式,从而使英语技能在专业课学习中得以保持和提升。本文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一项教学改革实践,即讨论型课程的建设背景和设计理念,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该课程类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由“教师引发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或展开)-教师跟进提问-学生进一步阐述”等步骤构成的课堂讨论模式,为兄弟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经验和教训。

  • 标签: 讨论型课程 融合式教学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