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鄂温克语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论著陆续出版和发表。由于研究人员利用材料的不同、发音合作人的差异以及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所得出来的结论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记音、整理和归纳上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些差异难免给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困惑和不便。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差异进行一些分析研究,以利于统一看法。

  • 标签: 鄂温克语 语音 记音
  • 简介:满语中的动词词组-mbi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在语法著作中它被归入不同几个语法范畴中.-mbi的上述情况与其历史发展有关系.通过比较分析其语法意义认为,-mbi词缀来源于助动词bi'有,在',由于它正处在词缀化发展进程中,所以,它在一些场合虽然已经变成语法词缀,但是在另一些场合它还一定程度地保留着原有词汇意义和用法.基于上述情况它的归属关系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在发展阶段中.

  • 标签: 满语动词-mbi 演变发展
  • 简介:根据代替人或事物的不同称呼把鄂温克语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泛指代词和不定代词等六种。代词的形态变化的复杂性似乎是同名词相等的。代词词干后面可以接缀数(/-sal/-sel/-sl/-sl/-sol/-sul)、格(主格/无专属附加

  • 标签: 附加成分 重叠形式 复数形式 领格 近指 语法作用
  • 简介:本文选编了从1895年至1968年大约70年问,在日本有关杂志、论文集上发表的日本学者关于东北亚研究中满学研究论文,以及外国学者用日语撰写的有关论文、日本学者在国外杂志上用外语撰写的有关研究论文目录。研究成果的内容涉及满族历史、社会、语言、地理、生物等诸方面。

  • 标签: 东北亚研究 满学研究
  • 简介:鄂伦春语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据调查,50岁以上的人能流利地讲鄂伦春语,40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能听懂鄂伦春语,但30岁以下的人完全失去了母语能力。从使用鄂伦春语人的年龄层次上看,不久的将来鄂伦春语会消失。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鄂伦春语濒危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鄂伦春语濒危现象。

  • 标签: 鄂伦春语 濒危现象 原因分析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研究词根或词于各音节都含中性元音的有形态变化动词构成现在一将来时形动词、动名词,以及构成“一般过去时”时,如何根据元音和谐律接缀词法附加成分的问题。结论是:①词根或词干各音节都含中性元音的有形态变化动词构成现在一将来时动名词或形动词时,应在其词根或词干上缀以附加成分-re,而不是-ra。②含元音i的单音节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接缀-he/-ke;含元音i的双音节或三音节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接缀-ka/-ha。③词根或词干各音节皆含元音u的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绝大多数动词接缀-ke/-he,少数动词接缀-ka/ha。④词根或词干音节中,既有含元音i的音节,又有含元音u的音节的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耐,部分动词接缀-ka/-ha,部分动词接缀-ke/-he。究竟哪些动词接缀-ka/-ha,哪些动词接缀-ke/-he,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 标签: 中性元音 聊斋志异 一般过去时 附加成分 动词构成 元音和谐
  • 简介:满文有22个辅音字母,但是其中12个的读音存在分歧。本文主要依据清代汉文(1730)、朝鲜文(1765)、英文(1855)对满文的注音文献推知这12个有争议的辅音字母的读音。认为j、c、s发作/f∫、t∫^b、∫/;当k,g、h一组出现在元立/a、o、c/前面时,发作小舌音/q^b、q、χ/;b、d、g为一组清辅音而非浊辅音;r和l在音节结尾位置时发作/r/和/l/,不是/e/;w读作/w/,不读/v/。

  • 标签: 满文 辅音字母 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