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期刊出版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为了检阅我国期刊出版事业的成就,加强对期刊出版工作的导向,扩大期刊的宣传,促进期刊的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决定于1990年9月在北京举办全国期刊展览。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期刊展览活动,是期刊工作者汇报成绩、相互切磋的一次盛会,对于进一步繁荣我国期刊出版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出版事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
  • 简介: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与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7—10日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多个民族,20多个语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有105篇论文在会议期间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促进了各学科、各领域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学术交流,取得预期的效果。

  • 标签: 民族语文 翻译工作 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民族事务委员会 学术交流
  • 简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杨庆存处长、董俊华科长于2004年6月24日来黑龙江省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关工作的调研,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对此高度重视,邀请省内有关著名专家,由省委宣传部潘春良部长亲自主持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社科规划

  • 标签: 杨庆存 黑龙江 哲学社会科学 人才培养
  • 简介:1991年8月3日至7日,由中国译协、四川省民族语文翻译学会、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央民版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民族团结》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隆重举行。国家、省、地、市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凉山州主要领导也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民族、21个语种的翻译工作者、专家、学者百余人汇聚邛海宾馆,交流自1989年以来民族语文翻译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共同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由专家组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12名,在大会上进行了表彰。我所助理研究员黄锡惠的论文《满语地名翻译的语源、音变问题》,因其学术上的重要价值而被选入这次会议,并荣获一等奖。黄锡惠同志从事满语地名的系统、深入研究,取得诸多突破学术成果。目前已发表这方面学术论文30余万字,其中不乏填补空白之作。

  • 标签: 民族语文 黄锡 学术讨论会 翻译事业 中国译协 学术论文
  • 简介:在愈演愈烈的满族“汉化”趋势下,满族文化的式微正在无可避免地发生.对于新时期满族文学而言,民族的彰显与维系愈加艰难.作为一种主动选择,新时期的满族作家开始了“汉化”突围,通过宣告“我是满族”、具象展示满族文化传统、“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的适时整合”来标记、展示文学作品的民族属性.部分满族作家为了克服“展示”所带来的泛化效应,努力深入满族文化的肌理当中,通过反思民族命运、省视民族性格、自我批判与砥砺等方式将民族表达引向深入.此外,他们还自觉秉承满族文学传统,表现满族传统的道德、艺术旨趣,借此维系自己的族书写.

  • 标签: 新时期 满族文学 满族作家 民族性
  • 简介:清代,以敖拉·昌兴为代表的达斡尔族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促进了达斡尔书面语的形成。通过敖拉·昌兴《巡边诗》和达斡尔族英雄史诗《altangalburt》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达斡尔书面语比口语更加严谨、规范。达斡尔书面语形成是迭斡尔文化受满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反映着清代达斡尔族文化发展轨迹。

  • 标签: 敖拉·昌兴 达斡尔 书面语
  • 简介:道光七年(1827年),清王朝已远离盛世,身处中衰之际。不相称的是,该年户部银库收入竟至2380余万两,达清前中期从未有过之高,成为衰败中的一抹亮色。这项以捐纳和盐商报效为代表的高额"临时财政进项"彻底击溃了清朝的收支平衡态势,也打破了官民正常的生存态势。伴随着"临时财政进项"对清王朝的补苴,社会亦百弊丛生。于清王朝而言,表面得之,实则失之,终究预示着其在衰败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 标签: 户部银库收入 捐纳 盐商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