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至少在中国人眼里。其涵义早已脱离了科技或学术之本意,很多人对获奖者的成就似乎并不在意,而是把注意力投射到了是否有中国人.退一步说,是否有华裔科学家获奖。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中又出现了一位华裔科学家,这让很多中国人再次兴奋起来。

  • 标签: 诺贝尔奖 综合征 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裔科学家 复发 中国人
  • 简介:1.什么是动词重叠1.1动词重叠的性质谈动词重叠,首先就要遇到究竟如何认识动词重叠的性质的问题。以往,一些专家学者已注意到这个根本问题。归纳起来,这些意见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种是动词重叠归属“形态学”(即词法),另一种是动词重叠归属“结构学”(即句法)。对此,我们同意前一种看法。

  • 标签: 动词重叠 名量 原式 动量词 有定 构形法
  • 简介:汉语名词不可以脱离数量词语的限制而孤立地重叠,一些学者所说的名词重叠现象实际上是叠音词、名词的反复用法、“-+N(名词)”短语省略形式的重叠、“N与N”短语的省略形式等,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名词的类重叠”。正确地看待汉语名词类重叠现象的本质,有利于合乎逻辑地分析和理解这几种语言现象,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 标签: 名词 重叠 个指 类指
  • 简介:本文对《元曲选》中的动词重叠作了充分考察,并着重和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作比较,运用历时的观点,对以下三个目前尚存在争议的动词重叠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1)“VV”式和“V—V”式的关系;(2)“V1V1V2V2”式的来源;(3)动词重叠的本质。

  • 标签: 《元曲选》 动词 重叠
  • 简介:文章联系说话人和动作行为主体的主观心理,从可重叠动词、动词重叠的意义和动词重叠的语法行为三个方面分别考察动词重叠的主观意愿性。考察表明:可以重叠的动词、动词重叠后的意义和动词重叠式的语法行为都具有主观意愿性。从主观意愿视角考察动词重叠,便于对动词重叠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 标签: 主观意愿 可重叠动词 动词重叠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语法行为
  • 简介:作为一个多义范畴,量词重叠可以表达“周遍”“多”和“连续”三种意义,如何把握三种意义之间的联系是讨论量词重叠的一个重要议题。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量词重叠是两个相同量词的语义复合,复合得到的一个基本语义为“多重实例”。这一基本语义和句法构式进行互动。可以得到不同的语义解读。

  • 标签: 量词重叠 认知语法 复合 构式 语义解读
  • 简介:藏缅语族中双疑问代词重叠现象很多,在数量上,代词重叠能够表示加大的维度变化,核心意义表示"多数",泛指意义则是在"多数"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表周遍性的"所有"、"每一"。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有表示客观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主观量的增加和主观程度量的增加,主观量是客观量的高级形式。考察藏缅语族的疑问代词重叠情况以及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重叠情况,得出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的基本功能是表示量的增加。

  • 标签: 疑问代词重叠 客观量 主观量
  • 简介:<正>一般语法书上都谈到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的现象,但不说明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它们分别为什么词性?根据是什么?动词重叠式还是动词,最主要的根据是(1)能受“不”的修饰,例如:你怎么不问问?他们为什么不讨论讨论?动词重叠式受“不”修饰只限于反问句。(2)能带宾语,例如:我每天只是看看报,听听收音机。你们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 标签: 形容词重叠形 形容词重叠式 词性 动词重叠式 性质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大多可以带时态助词“着”表示“进行体”,也可以重叠,表示“尝试态”或者“短时态“,这在语法研究中已经讨论得很多;但动词带“着“后还可以再重叠,构成一种形式和意义都不同于“V着”“VV”的“V着V着”重叠式,这却鲜有论述。重叠式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考察重叠式同其基式的异同。“V着V着”同动词带“着”和动词重叠都有直接关系。本文试图从分析一千三百万字比较典范的现代白语文著作中收集的174例“V着V着”重叠式同“V着”和“VV”之间的对立出发,对重叠式提出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描写与解释。

  • 标签: 重叠式 谓语性 汪曾棋 先行词 主语 从维熙
  • 简介:文章通过对比汉语和泰语中的名词重叠式的词性及语义,发现这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式具有部分相同之处,更多的相异之处。其中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种语言名词重叠后均具有的词性有名词、形容词和量词。而不同之处则主要有:汉语和泰语能重叠的名词小类不一样,能重叠的具体的词语不对应;汉泰语中基式属于同一语义类型的名词,重叠后两者的重叠式在语义上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汉泰语名词重叠后的词性不完全一样。

  • 标签: 汉语 泰语 名词重叠式 语义 对比
  • 简介:文章从四个方面讨论名词重叠AABB式:1)A与B的结构关系;2)A与B的语义关系;3)AABB的语义类型;4)AABB的句法功能.重点指出该格式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多量",此外还有六种附加意义:表每一;表泛指;表夹杂;表相继;表遍布;表描写.这些附加意义在具体的句子中往往表现为核心意义.

  • 标签: 名词重叠AABB式 基本意义 附加意义 核心意义
  • 简介:重叠是语言类型学普遍研究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孤立语如越南语、汉语,重叠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ABB式形容词重叠是在日常生活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重叠方式。然而这种结构尚未得到越语学界的关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对比了越汉ABB式状态形容词,揭示了越、汉语中这种结构在构词、语音、语义方面的异同。

  • 标签: 越南语 汉语 对比 ABB式形容词 重叠
  • 简介:《玉堂闲话》重叠式副词与原式在语用上有差别,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义轻重不同,重叠式要比原式语义更重一些,体现为频率更快、程度更深、情态更切。二是语气强弱不同,重叠式要比原武语气更强。三是语境文白不同,原式较多地带有文言色彩,重叠式较多地带有口语色彩。

  • 标签: 《玉堂闲话》 副词 重叠式 语用特色
  • 简介:基于纵向追踪获得的自然习得语料,本文考察了普通话儿童输出的动词重叠形式及其外部输入的情况,揭示了儿童早期习得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进程与习得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动词习得是基于规则的;同时,外部输入能为早期动词习得提供动词重叠方式等句法特征。

  • 标签: 儿童早期习得 动词重叠形式 基于规则的习得
  • 简介:<正>阅读下面文章,试按要求做出答案。报刘一丈书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

  • 标签: 门者 相公 主者 闻鸡 称位 寒毒
  • 简介:<正>怎样对教育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又是不可回避的。从作文和论文如何评分这样的具体问题,到教学质量,班主任绩效,乃至教师选拔,教育系统的功能等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一种比较科学的测量评定方法,谈提高、谈试验、谈改进都将成为一种随心解释的事,无标准可言。近来,为了寻求数量标准,追求量化的潮流还是有增无减,似乎只要量化了,就科学了。实际并非如此。100分与0分平均,

  • 标签: 综合评定 综合评分 权数分配 评分者 课堂教学质量 模糊统计试验
  • 简介:<正>§1从关系名词到亲属关系名词;§2语义方面;§3语法方面;§4交际方面;§5社会方面1.0关系名词是名词中一个很特殊的次类,它的特殊性,表现在语义、语法和交际功能各个方面。有人曾举“小芹的娘是于福的老婆”一类句子,认为它不能说成“娘是老婆”,以此批评中心词分析法。其实,这不能全怪中心词分析法。根据向心离心理论,偏正结构是可以把整体功能归结到它的中心语上的;这样,用“摘心”来简化分析一般还是可以的。这里的问题在于句中的两个“心”都不是一般名词,而是关系名词,恰巧它们在一般情况下

  • 标签: 亲属称谓 亲属关系 名词 中心词分析法 定语 整体功能
  • 简介:文章研究中级综合汉语教材语言点练习设计中的语体不对应问题:教材中设置的口语对话语体的练习形式与语言点本身所要求的书面语正式语体之间的矛盾现象。提出借助大型语料库来判定一个语言点的常用度和语体属性。文章认为常用度非常低的语言点不宜进入教材,常用度高的语言点要在教材编写中注意其在实际语料中的语体分布比例,以便科学地设计练习形式。

  • 标签: 中级综合汉语教材 语体不对应 语料库 练习设计
  • 简介:为了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到学生的学习中,通过开展专题阅读、口语交际、资源共享和接触自然等途径,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语感,激活学生的作文意识。

  • 标签: 小学语文 作文意识 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