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副词“真”“很”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本文着重比较两者的词义语用功能,突出它们在表现感叹陈述语气上的差别,揭示副词“真”“很”用法上的异同。

  • 标签: 副词 词义 语用 感叹
  • 简介:<正>我国古代把首都叫“京”或“京师”“京城”“京华”。如早在《诗经·大雅·大明》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意思是挚国姓任的第二个女儿,从殷商来嫁给周国,也就是说到首都来作新妇(“嫔”的意义是“妇”)。“京”的本义是“大”。(《春秋公羊传》(桓公九年)中有这样的说明:“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可见,“京城”的意义原来是“大城”。元代的首都就叫“大都”。“鲸鱼”在古代写作“京鱼”,如扬雄的《羽猎赋》:“骑京鱼”,也是从鲸鱼硕大无比得义。古汉

  • 标签: 首都 我国古代 古代写作 春秋公羊传 京城 殷商
  • 简介:“然后”“后来”都是表示后时意义的连贯句标记。“然后”体现的是扫视性的动态连续关系,“后来”体现的是静态式时间比照;“然后”具有短时义,“后来”具有长时义;“然后”可表示已然未然事件,“后来”只能表示“已然”事件;“然后”连接非先序事件,“后来”只连接后序事件。

  • 标签: 扫视与比照 时距 已然与未然 事序与事类
  • 简介:无论是风靡全球的韩国整容热,还是已经销声匿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裹脚,都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时期女性文化的生存状态。笔者从跨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两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的缘由与体现的社会文化功能,从而揭示中韩在审美上折射出的不同社会文化意蕴。

  • 标签: 女性 缠足 整容 社会功能
  • 简介:越南语中的“cung”一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副词“也”,有时也可翻译成汉语的“都”。从母语方面来看,学生的母语越南语对学习汉语副词“也”有影响,虽然越南语中的“cung”汉语中的“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用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就汉语的“也”越南语中的“cung”进行比较梳理,以期为针对学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教学提供借鉴或帮助。

  • 标签: 越南语 汉语 副词 c(u)ng
  • 简介:从篇章功能角度对两者进行辨析,力求进一步地揭示同属于反预期范畴的语气副词"偏偏""反倒"各自深层的语义特征找出制约两者替换的语义条件。"偏偏""反倒"在辞典释义中均含有"相反"之义,但不同的是前者强调偏离预期即可,而后者更侧重的是预期的对立面。只有当"偏偏"表示与预期相对立的情况时,两者才可以互换;当"反倒"用于反递句式时,也即表示与预期对立面程度更深的结果时,一般不能与"偏偏"互换。

  • 标签: 偏偏 反倒 语气副词 篇章功能 语义特征
  • 简介:不少教师没有针对中考的评分标准设定指导方案,这导致作文复习的效果不明显。在新材料作文指导中,教师可以从'旨''事''情''理'等方面,针对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要点,令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 标签: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新材料作文
  • 简介:教师可以借鉴闻一多先生'绘画的美'理论,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选取不同视角、运用多彩词汇、关注细节变化放飞想象等途径,令小学生尝试运用诗画同源的特点尝试创作,写出唯美的作文。

  • 标签: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绘画的美”理论
  • 简介: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差异性、多元性以及发展性,在学校教育中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性启示性。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运用,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在将来的研究中,将多元智能语文教学的现状相结合,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综合实力以及智能素养,为将来语文教学提供一条可行性路线。新课程改革指出:'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解读了多元智能理论及有效教学理论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有效性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以听说读写为基础的汉语言教学,在围绕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的动态变化逐步着手教学方法的调整后,其教学的重点依然会停留在对汉语语法语音等汉语基本构成要素的范畴。针对汉语语法教学目前存在的弊端,引入布龙菲尔德理论,梳理布龙菲尔德理论应用下汉语语法教学的变更,并将其作为汉语语法教改可借鉴的依据。

  • 标签: 汉语语法教学 布龙菲尔德 结构主义语言学
  • 简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老师如何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即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学到扶到放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 标签: 比较阅读 深度学习 教学实例
  • 简介:黄树先著《比较词义探索》于2012年3月由巴蜀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汉语文献、方言及印尼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为材料,对529组核心词的词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展示了核心词的概念在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有哪些共同的演变,解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选词问题,

  • 标签: 出版社 词义 历史比较语言学 汉语文献 选词问题 核心词
  • 简介:<正>一十年树木。《汉语学习》创刊十年,已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了。它的影响遍布全世界。我在西德三城市、东柏林波兰三城市所遇到的许多从事汉语研究教学的人都订购、阅读或知道这个刊物。《汉语学习》成功的原因很多,我想除开它比较好地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团结各方面的语言学工作者这一点外,其重要原因是它侧重从外族人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研究汉语(这是《汉语学习》办刊的主要宗旨),也就是贯彻了语言比较的原则。所以我特地选了这个题目作为对《汉语学习》创刊十周年的献礼。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比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王充(公元27—约97)在《论衡·案书》中说:“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洛克(1632——1704)非常重视比较的方法。他说:“知识是由我们比较各种明白而清晰的事物而获得的。”“关系底本质就在于两个事物底互相参照、互相比较”。爱因斯坦也非常重视比较的作用。他说过:“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在近代科学中,恩格斯指出,首先在生物学中,“应用比较的方法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对语言的自觉认识,也首先来源于比较。对此英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宾斯说过:“对语言的自觉认识最早可能是

  • 标签: 语言接触 汉语学习 学习语言 妻子 《现代汉语词典》 外族人
  • 简介:核心词是语言中最基础的部分,许多词义都由这些词派生出来;核心词的研究不仅对于我们认识语言里的词语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对文献进行解读。文章研究核心词词义的演变模式,不仅采用传统的训诂方法,还进行跨语言的比较。跨语言的比较,就是寻找语义演变的共同模式,而这种共同的语义演变模式,对于我们解读文献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专门讨论比较词义在文献解读中的作用。

  • 标签: 核心词 比较词义 跨语言语义比较 文献解读 训诂
  • 简介: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都存在词类活用这种语言现象。1898年马建忠就曾在《马氏文通》中提出“字类假借”的说法,即先确定某类字经常充任某种句子成分,碰到他类字来充任这个成分时,便说是假借他类字为该类字。这说明马建忠已经意识到有“词类活用”的现象,但他并没有真正提出“词类活用”这种说法。真正提出“词类活用”这种说法的是《国文法草创》(1922)的作者陈承泽,他在《国文法草创》的“活用之实例”中,首先阐明什么是活用,认为词的兼类不是词的活用,又对活用与变义加以区分。然后叙述活用的种种情况,

  • 标签: 词类活用 现代汉语 《马氏文通》 句子成分 语言现象 古代汉语
  • 简介:否定比较句是上古议论语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X不如Y"为主要结构形式,其含义是说话人做出"X不及Y"的判断或评价。由于语用推理的影响,否定比较句在比较的基础功能上,又拓展出两种新功能:择优推断建议行为,比较联结词"不如"由动词虚化为副词连词,否定比较句的功能也由言语认知行为扩展到言语交互行为。

  • 标签: 上古议论语篇 否定比较句 言语认知 言语行为
  • 简介:本文从19世纪俄国文学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多余人的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他们的共性特征:双重人格、自我分裂、言行脱节.分析了共性的本质核心是惰性。并逐一对每个多余人的特殊个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多余人 共性 个性 比较分析 双重人格 自我分裂
  • 简介:李清照与席慕蓉思乡诗内容的相同点是:深挚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内容的不同是:思想情感抒发的指向不同;现实理性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两人思乡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是:借景抒情,意象鲜明;典雅含蓄的艺术风格;善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艺术手法的不同有三个方面:意象选取;写作手法;艺术形式。究其不同的原因,与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个性与文学观念有关。

  • 标签: 李清照 席慕蓉 思乡诗 比较
  • 简介:近年来,利用古写经与刻本的对比,发掘语言词汇的发展变化、考辨可疑佛经等,成为新的研究方法。敦煌遗书中绝大多数是佛经写卷,这些写经对传世佛经的校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姚秦竺佛念译30卷本《出曜经》的三组异文为例,利用敦煌写经与传世刻经进行对比研究,略窥利用敦煌写经校勘传世刻本大藏经的作用。

  • 标签: 中古佛经 写本 刻本
  • 简介:工作总结与述职报告是使用频次相当高的事务文书。由于二者有一定的相近之处,故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混淆现象。如某新闻单位年终干部述职,近30名中层干部中几达70%是在作本部门工作总结(其中一多半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总结)。其混淆状况可见一斑。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工作总结与述职报告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比较、分析。

  • 标签: 述职报告 中层干部 新闻单位 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