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自从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成为支撑封建王朝政治的重要支柱。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见新科进士从端门列队而出,得意忘形之际,禁不住感慨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弓箭射程之内称为彀中。在他看来,科举制度乃是使英雄就范的手段,是“牢笼志士,驱策英才”的良策。然而,尽入封建王朝“彀中”的是什么“英雄”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明末、晚清科举考试中的三则轶事。

  • 标签: 科举考试 明末 科举制度 轶事 封建王朝 进士
  • 简介:文章从史的角度,分析了清末民初湖湘学派的领军人物叶德辉在文字学方面的著作,认为他的研究虽涉及到一些出土材料,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严格的古文字研究,从整体来看,仍属于《说文》研究的范畴。这实际上也就是当时湖湘学派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材料的缺乏有关,也与当时湖湘学人的主流学术思想有关。

  • 标签: 清末民初 叶德辉 湖湘学派 古文字研究
  • 简介:西欧重商主义和中国晚清重商思想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都将商业和贸易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两者。但由于内部环境和外在条件的差哟,差异,两者在内容作用等领域也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重商 中西 比较
  • 简介:晚清政府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纷纷派出各级政府官员,到日本考察明治维新的教育、社会、经济、农业等改革发展情况。这些官员以日记体写成了大量的考察工作报告,并呈报上级机关或主管领导审阅。这些日记体行政公文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明确,出于公务需要。而作者的身份,都是晚清朝廷的公职人员,他们的考察日记,也几乎都是用朝廷的拨款来出版发行的。其次,写作的格式和写作顺序较为固定。第三,这些公务日记中,不全是“公”的成分,但公务记述占绝大部分。这些晚清东游考察日记虽名为“日记”,但其实是一种公文,而且是没有保密等级的。即完全公开,甚至是晚清朝廷强制要求公开的行政公文。这与今天的工作报告有一些相同之处.

  • 标签: 晚清 东游 日记 公文 研究
  • 简介:汉字一直是非汉字圈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一大难题。早在19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即对这一学习难点进行了探讨。本文以西方人编写的汉语汉字教材为依据,进行历史总结,以期对当今的汉字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他们把汉字看成正字法的一个部分,关注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注重汉字结构分析和部件学习,在汉字教学和学习上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还编写了很多专用的汉字教材,以应对汉字学习中的不同问题。他们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与当今汉字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体现了更强的针对性。

  • 标签: 汉字教学 汉字教材 汉语教育史 晚清时期
  • 简介:文章对近代中国的晚清海关促进汉语学习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在赫德、安格联两任总税务司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海关洋员汉语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赫德率先把推进洋员汉语学习作为战略决策,以强制方式在海关推行汉语学习,安格联则较好延续了赫德的做法。海关洋员汉语学习与考试聘用、选拔晋升、奖金津贴、教育培训、考绩报告等政策制度紧密结合,使汉语学习成为强制性或体制性的需求,具有组织化、制度化的明显特点,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有着现实启示意义。

  • 标签: 汉语学习 晚清海关洋员 政策措施
  • 简介:内容简介:晚清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随着新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形成了历史上西方人汉语学习的第二次高潮。以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为主的西方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学习汉语,编写了类型多样、卷帙浩繁的汉语教材。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夜雨秋灯录》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晚清社会的民生百态:反映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揭示世风的污浊和道德的沦丧,颂扬善行美德和良知侠举;揭露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残酷桎梏,发掘女性身上的人性美、道德美,赞颂她们的义、侠、智、勇;披露当时社会上各种旧俗陋习,揭示邪教的虚伪本质,讽刺“时文”和官场的阿谀奉承。

  • 标签: 宣鼎 《夜雨秋灯录》 晚清社会 民生百态
  • 简介:晚清众多来华外交官中,无论从个人汉语水平而言,还是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说,英国来华外交官威妥玛和翟理斯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尤其是威妥玛编著的《语言自迩集》(1867)以及翟理斯编写的《汉言无师自明》(1872)和《华英字典》(1892),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汉语教材匮乏之不足,成为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不仅有力推动了西方人汉语学习的整体进程,对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探索也具有相当的历史借鉴意义。

  • 标签: 来华外交官 威妥玛 翟理斯 对外汉语教学 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