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屈原诗《涉》第一段,通行的解释,包括教参,是:本段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吾方高驰而不顾”,诗人以服饰的奇特比喻(应为象征)自己德行的高洁及志向的远大,因此不为流俗所容,但仍坚持理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第二层,从“驾青虬兮骖白螭”到本段结尾,诗人的理想不为世俗所理解,便向古代寻求知己,想象驾虬龙,同舜帝漫游瑶圃……依然坚持自己的远大的理想和高洁的志行,最末点出流放的原因。

  • 标签: 《涉江》 诗人 屈原 世俗 象征 知己
  • 简介: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位小学生要续写《西游记》。当时看罢觉得这有几分可笑。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西游记》是名著以至不容人续写,而是因为:它的产生是由于小说作者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强烈不满又无力改变从而发出的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寄托,希望有一根正义的金箍棒来降妖除魔,保天下之太平。它带有较强烈的幻想色彩。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需要把心灵寄托于超自然力量了,那位小学生竟还要去写那样的文章,便显得不合理了。

  • 标签: 高二学生 自然力量 西游记 小学生 小说作者 超自然
  • 简介:释“渐近自然”刘雪梅陶渊明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一篇研究作者身世、思想的重要文章,但对于其中一段相当重要的话,历代注家都未做出正确的解释。这段话是:(桓温)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孟嘉)答曰:“渐近自然。”对于这段话,著名学者...

  • 标签: “自然” 渐近 《陶渊明集》 人工痕迹 魏晋南北朝 《庄子·齐物论》
  • 简介:我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人民群众用灵活多样的口头创造能力创造出无数经典作品,并滋润着民众的精神生活。以卫拉特蒙古人的《格尔》为例,其活态传承、表演逐渐已趋于衰微。史诗《格尔》的传承、保护和研究任务迫切,更重要的是这一民间文学经典如何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延续它的生命,继续发挥它的文化价值和作用,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从史诗的文本、语境、表演等方面浅谈个人观点和思考,供大家讨论。

  • 标签: 史诗 文本 语境 表演 保护与传承
  • 简介:<正>(一)潞坝德昂族婚俗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德昂族共有一万二千人,散居于滇西南的德宏、临沧等地州,其中有八百多人聚居于保山市潞坝的北寨、拉线、大沟边自然村。潞坝历史上为傣族聚居,明代以来为潞江安抚司署所在地;东临怒江,西

  • 标签: 潞江坝 德昂族 婚俗 新娘 口头文学 婚姻自由
  • 简介:魏晋时期,儒学衰落,文人士大夫们摆脱了儒学的束缚,从繁琐的经学、虚伪的名教中解脱出来,他们轻功名利禄而重自我人格力量,崇尚…种自然无为的生活。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正好契合了他们追求自然无为的心理,在与山水的朝夕相处中。

  • 标签: 山水 刘勰 文人士大夫 自我人格 “自然” 魏晋时期
  • 简介:自然口语中“完了”具有一种话语标记的功能,在话语中不再影响句子的真值,仅仅是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的痕迹。这种话语标记的用法是在动词“完了”表动作终结的词汇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在叙事中频繁地被用作承上启下的手段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话语标记 “完了” 语法化
  • 简介:《人民教育》今年第12期发表的徐等的《改造语文教学研究——以"确定教学内容"的思考为例》(以下简称"徐文")的一个重要观点和主张就是"超越文本体式的约束,走向哲学思维"。我们通过反复研读发现:徐文是冲着"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而来的,在他们看来,

  • 标签: 语文教学研究 “超越” 读写教学 文体 《人民教育》 超越文本
  • 简介:从玻璃作为艺术媒介使用起,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元性,技法、造型、色彩、光影等不断被玻璃艺术家们探索着,这不仅仅是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更是艺术家从精神层面表达自我表现情感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生命·自然'这一主题在玻璃艺术领域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当代玻璃艺术家的作品案例对玻璃艺术中有关'生命·自然'的运用和表现进行解析。

  • 标签: 玻璃艺术 生命 自然
  • 简介:人与自然构成了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纷繁多变又源远流长。我们所确信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最初人类躲避着自然的灾难以求得生存和进化,之后他们与自然和平共处,之后他们开始试图征服自然以取得地球上的霸主地位。他们立足于大地,开始向高山进击,向天空进击,向自然的一切进击。

  • 标签: 人与自然 白鲸 亚哈 征服自然 小说 船长
  • 简介: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关风景描写的作文教学是比较困难的。首先,风景描写类文章需要作者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日常学习比较紧张,体验生活的时间不充裕;其次,风景描写往往需要作者有极强的想象力,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缺乏的就是想象力。因此,很多学生都感到,很难写出优秀的描写风景的作品。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风景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发现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风景描述能力。

  • 标签: 善于发现 高中作文 教学策略
  • 简介:《徒然草》是日本中世纪作家吉田兼好的随笔作品,与《枕草子》(清少纳言)和《方丈记》(鸭长明)并称'日本大随笔文学'。《徒然草》中涉及内容广泛,其核心思想是无常观。文章主要从自然物象的分析角度,进一步阐释吉田兼好的无常思想的转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标签: 吉田兼好 徒然草 无常观 自然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本文尝试采用'用,采词酿文'法,以期训练学生的习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 标签: 积累 运用 作文
  • 简介:成语“令五申”的“”、“五”沿用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指次、五次,比喻多次。“令五申”谓多次命令,反复说明,即再告诫的意思。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一般只用数词表示动量。数词表示动量有两种情况:

  • 标签: “三令五申” “三” “五” 上古汉语 动量词 表示法
  • 简介:诗歌的语言是一个诗人表达感情的基础,优秀的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极富有张力的,而诗歌语言是否富有张力也成为衡量一个诗人创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美国'垮掉派'代表人物之一——加里·斯奈德其诗歌作品就极其富有自然的语言张力。他远离大都市生活的喧嚣,将创作对象指向自然万物,他将自己的沉思蕴含在各种大自然的意象中,他用诗歌文学中最接近事物本真的东西对抗整个社会的失衡。他的诗歌中的语言张力主要体现在审关内涵、自然形象、诗歌语义和画面意蕴四个方面,只有深入理解加里·斯奈德的诗歌,才能体会他诗歌中的自然语言张力。

  • 标签: 加里·斯奈德 自然 语言张力
  • 简介:<正>小姐,别生气!有一次,在我院学汉语的苏联记者伊林娜来看望我,转达他的苏联导师郭列洛夫教授对我的问候。我顺便问她学习汉语的情况,她在谈了一般情况之后告诉我,“昨天一位美国女同学生气了。”我问为什么生气,伊林娜说,“一位老师称她为‘玛丽小姐’”。我不解地问:“称‘玛丽小姐’为什么生气?”伊林娜说,“在一本汉语教科书上写着:‘小姐、太太这类称呼带有轻视、嘲讽的感情色彩’。玛丽认为老师看不起她,所以生气了。”

  • 标签: 帽子 对外汉语教学 漫议 小姐 高帽 掼纱帽
  • 简介:享誉世界的德国汉学,如果从德国汉堡殖民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习的1907年算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德国汉学在现、当代经历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的德国汉学,跟欧洲其他国家的汉学并没有什么两样,明显受到帝国扩张主义的影响。在希特勒暴行的纳粹时代,部分学者被迫流亡他国,造成了德国在汉学史上的巨大损失。而二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也使得双方汉学研究的路向南辕北辙:东德汉学为逃避政治的敏感而长期处于孤

  • 标签: 前瞻德语区 历史回顾 史国际
  • 简介:V.S.奈保尔,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移民作家和旅行作家。《游击队员》是奈保尔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游击队员》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体现出多重主题的写作特点。

  • 标签: 奈保尔 自然主义视角 《游击队员》
  • 简介:几千年来,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对国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心理调节以及教育思想起着极强地指导作用。其"至人"、"真人"的育人目标蕴含着"全人"思想,即实现学生身心灵的和谐平衡和自我意识的生成与超越。该思想可以警示当前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漠视,探寻其施教方法益于指导教学实践。

  • 标签: 自然无为 至人 真人 全人教育
  • 简介:做作是什么?做作就是不真诚,就是装腔作势,就是扭捏作态,就是搔首弄姿,就是故弄玄虚,就是虚伪。做作是令人不快甚至令人作呕的东西。而艺术最忌做作,最须真诚。罗丹说得好:“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罗丹艺术论·遗嘱》)但现在有许多诗,做作有余,真诚不足。1992年2月号《诗刊》“爱的花瓣”一辑中,有两首诗就

  • 标签: 艺术论 罗丹 作文 结果 朗诵 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