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话语隐性意图的理解是话语理解的难点和重点,语用学理论对此也缺乏具体讨论。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本依据,考察言语实践,总结出隐性意图理解的若干可操作性规则;强调辨识话语标记和追寻语境的关键要素等对于隐性意图理解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话语理解 隐性意图 语境关键要素
  • 简介:文章以制图理论为框架,从比较句法的角度来检视汉语中语气词和时体系统之间相互相生的关系.此外,文章也主张隐性范畴其实是类型学上显著性表征:正因其显著,反倒无需标记.从汉语中的光杆数量句、虚拟补语句、外疑问状语、非典疑问句等确切事证出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汉语在限定性上的类型特色.

  • 标签: 语气显著性 限定性 隐性模态词 光杆数量句
  • 简介: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的词义结构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性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的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们分别归入叙实词或半叙实词、逆叙实词和非叙实词。然后考察这些动词跟否定极项副词和代词的共现限制,发现断言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极项副词“从来”和/或“根本、压根儿”;断言或推论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最后简介隐性否定动词允准否定极项的跨语言比较研究。

  • 标签: 隐性否定 语义平面 叙实性 否定极项 跨语言比较研究
  • 简介:基于ERS时体理论研究发现,在时意义方面,“刚刚(刚)”指称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之间主观性的短暂时段,在不含其它时间词的单句中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现在时;“刚才”指称说话时间之前客观性的短暂时段,在单句中不能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过去时。在体意义方面,与体助词“了”共现时,“刚才”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经历体,“刚刚”不能引入情状变量;与体助词“了”不共现时,“刚刚”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将行体、动态/静态起始体以及静态完成体,“刚才”不能引入情状变量。

  • 标签: 参照时间 刚刚(刚) 刚才 时与体 情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