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五四”以后汉语组织形态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欧化。王力《中国语法理论》曾列举出汉语欧化的种种表现,如主语和系词的增加,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的词尾增多,关联词语、代词、并行结构、补足语的频繁运用,句子结构复杂化等等。

  • 标签: 汉语欧化 文学语言 句子结构 组织形态 “五四” 语法理论
  • 简介:戴震是清代学术的领军人物,他所倡导的“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启导了乾嘉时期的朴学之风,尤其是他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四部汉辞书的研究与推崇,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语言文字学和经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戴震 小学研究 两汉辞书
  • 简介:“三言”“语”说香港[香港城市大学]邹嘉彦一前言香港自开埠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对香港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1858年清廷与英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的有关条款对后来香港社会与语言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条约规定了中英种语言在...

  • 标签: “三言” 语言转移 粤方言 香港社会 香港语言 官方语言
  • 简介:<正>一行士玺《古玺汇编》二八页著录如下方楚印:(1)行士玺。0165(2)行士之玺。0166印文的"行士"显然是职官名。先秦的外交官叫"行李"或"行理"。《左传》襄公八年:知武子使行人子员对之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行李,行人也。

  • 标签: 楚国 行人 少数民族 文物 战国文字 著录
  • 简介:本文通过共时分析和亲属方言土语比较,揭示小陂苗语受汉语影响已进入核心领域,应属于深层影响,开放型影响;语言影响引起的语言演变已进入与汉语逐步趋同的状态,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出现了与汉语相同的特点;并用、竞争、弱化、泛化是小陂苗语语言接触出现的几个特征,是我国不同语言之间语言接触的一种类型.

  • 标签: 语言接触语言演变 变异深层影响
  • 简介:“一语话”和“一文体”是岸的语文生活现状。在“和平统一、一国制”政策背景下面对当前岸关系和研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都需要一个视角的转换。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化现象;反映“一语话”语言实际的新型词典的编纂;“话”在交流中的融合趋势以及岸在语言规划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等。“一语话”和“一文体”的语言观念与“和平统一、一国制”方针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岸和平统一需要文化基础的构筑,新视角下的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的设计,将对此有所贡献。

  • 标签: 两岸 一语两话 一文两体 差异 扩容 词典编纂
  • 简介:部《莎士比亚辞典》的比较李伟民最近年来,已经和将有5部莎士比亚辞典问世,它们是《简明莎士比亚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年)、《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莎士比亚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莎士比亚辞典》(...

  • 标签: 莎士比亚 专科辞典 词条 《外语教学与研究》 时代背景 《哈姆莱特》
  • 简介:读了李海民同志的文章《涌列——一种修辞新格新探》(见《修辞学习》1990年第1期),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求教诸位。李海民同志称“把众多的人物、事象排列一起,织成了超常规的并列”为“一种新颖的修辞方法”,“姑且称之为‘涌列’”。他列举了王蒙的《海的梦》、《布礼》,刘心武的《银河》等一些作品为例,证明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李海珉同志所说的并非什么“新颖的修辞方法”,其实这是一种早已出现的创作方法,是意识的创作方法。意识,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及后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盛行于本世纪二十一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意识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 标签: 意识流 同志 李海 《修辞学习》 创作方法 修辞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为了向出国人员以及从事外事工作人员提供一本有关外语会话的工具书,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即将出版一本《中英俄会话与词汇手册》(赵兴仁、杨松林编著)。这本手册共分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同外国客人交谈时和出国人员出国后的常用会话。内容包括:海关、旅途、城市、交通、衣、食、

  • 标签: 工具书 词汇手册 工作人员 科技文献 会话 经济文化
  • 简介:<正>在古典诗歌教学与科研领域,应该把文学和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冶于一炉,使之济互补。笔者在高校中文专业古典诗歌教学中,经常结合作品,列语言修辞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或点拨,力求使学员在文学课上适时获得语言修辞方面具体而鲜活的知识,并逐渐掌握汉语诗学的基本规律。实践证明:这种融和着语言修辞理论与分析方法的文学课,很受学员欢迎。(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促进了自身语言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 标签: 古典诗歌教学 语言修辞 畛域 鼎足对 学员 流水对
  • 简介:<正>1987年5月,我们带领汉语专业的学生到宁波市进行方言调查实习。我们请了宁波市甬剧团的退休老演员、在职的青年演员和退休中小学教师,共九名发音人,记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及我们自己设计的《字组连读变调调查表》等。返校后我们整理了调查所得的材料,比较研究了已经发表的有关宁波方言著作,撰成本文。本文有些调查结果及观点跟以前有些学者的不一致,有些观点涉及吴语声调和变调的性质及声调调查方法论,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下讨论。本文所谓老派音系指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语音。

  • 标签: 宁波方言 两字组 连读变调 调类 宁波市 单字
  • 简介:<正>一状态持续与动作进行1.0现代汉语普通话动态助词"着"既可以表示状态持续也可以表示动作进行,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日本学者木村英树(1983.2)最近试图区分个"着":表示状态持续的"着"是补语性词尾;表示动作进行的"着"是时态词尾。除了"词尾"这一名称尚可斟酌外,本文原则上同意这样的分类,并进一步扩大讨论的范围,寻求多方面的论据。1.1"着"由动词虚化为助词,逐步形成了汉语表示动态的个语法次范畴:状态持

  • 标签: 状态持续 单音节动词 动作完成 汉语普通话 现代汉语 动态助词
  • 简介:<正>点明修辞手法,是以往注释书当中的传统做法之一。但有时只是点明属于何种修辞手法,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修辞的特性.去认真揣摩古人行文中的修辞意图;否则,便无法真切地把握原文的意旨.下面,我想从《荀子》的处比喻为例,试作一些说明。一、根据喻之多“边”来考察古人用比的含义.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中提出了“喻之多边”的说法。他指出:“比喻有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放。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

  • 标签: 《荀子》 金石 比喻 训诂 修辞手法 《荀子集解》
  • 简介:摘要“家”与“傢”、“据”与“據”分别是组非对称繁简字,人们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其进行繁简的对应转化。本文通过对这组繁简字进行字形、字义方面的分析,分别梳理了这组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照关系,从而使人们能正确地对这组字进行繁简转化。

  • 标签: 繁简字
  • 简介:本文以语料库的方式分析“廿”和“卅”的使用情况。在大陆,以20世纪50年代初为界,前后个时期“廿”和“卅”的用法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表数字的功能日趋淡化,指称对象愈来愈单一。在台湾,这个字的用法基本上保持了1950年之前在大陆使用的特点,即可以较灵活地与其他数字汉字进行搭配,较自如地起到数字表达的作用。本文还探讨了“廿”“卅”的记数功能在台湾地区得到延续,而在大陆地区则明显萎缩并几乎消失殆尽的原因。

  • 标签: 海峡两岸 廿 使用
  • 简介:摘要宜兴市位于太湖西岸,宜兴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大约有一百多万。宜兴话内部有差异。本文从组易读错的字恬和莲,李和二,来分析这组字的异同,以及在用方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读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宜兴话声母浊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