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黄州竹楼记》中的"茶烟"一词,各家注释众说纷纭,各种辞书均未立条解释.为此,本文通过对《全唐诗》、《全宋词》的全文机器检索,发现"茶烟"共有43例之多,除不成词者外,少数是指焙茶或"烹茶炉火的烟气"、"煮茶的烟火",更多的则是指茶水热汽.

  • 标签: 茶烟 《全唐诗》 《全宋词》 全文检索 茶水热汽
  • 简介:文章以"数理统计法"分析两汉时期各韵部的历时演变以及音变条件,检讨"鱼歌"、"侯鱼"、"支歌"、"脂微"、"东阳"、"阳耕"、"真文元"、"质物"、"祭(月去)叶"等合韵关系,此外也对上古的"重韵问题"提出看法。

  • 标签: 数理统计 上古韵 合韵 重韵 两汉诗
  • 简介:―、“万试”的特殊语义道教文献中习见“万试”组合,常用于道教经文及符咒,与“群魔”“邪魔”等词或词组对文使用.《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均无相关解释,学界也未见专门的研究.笔者不揣冒昧,谨就所学对“万试”进行考释,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道教文献 理据分析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 成词 释义
  • 简介:朝鲜在李氏王朝时期刊行了一系列汉朝对音韵书、辞书及会话读本。在这些对音文献中,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鲜汉学家对当时的汉语语音做了较全面的描写和论述,其中近代音中的热点问题几乎囊括无遗。本文以朝鲜文献中的谚文对音为根据,探讨中古微母字在近代的演变过程,指出《洪武正韵译训》(1455)到《四声通解》(1517)时期是微母从半元音向零声母演变的过渡期。

  • 标签: 微母 对音 朝鲜文献 零声母
  • 简介:"偏并"的字面意思是"偏向一处聚集",引申为"偏差、偏颇";"考对"字面意思是"拷打对质、拷打质问"。

  • 标签: 道教文献 偏并 考对
  • 简介:清代是汉语文献语言研究从直接经验状态开始进入初步理论总结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文献解读声韵学方法的理论日益完善,实践亦日益自觉。高邮王氏父子是清代文献语言研究的代表人物.此文首次对其《书经)解读的声韵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详细的语例阐释,对于汉语言文献解释学新的学科体系的建立具有理论价值。

  • 标签: 汉语文献 文献解读 文献语言研究 声韵学方法 汉语言文献解释学
  • 简介:基于秦汉简帛文献语料库,以“貣”与“贷”,“赀”与“訾”两组字为例,全面考察它们在秦汉简帛材料中的使用情况和文献类型分布,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原因,以期把握秦汉简帛文献用字习惯。

  • 标签: 秦汉简帛 用字习惯
  • 简介:对目前音韵学中所用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统计法在音韵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了统计法的科学性,并从统计学原理、方法的引入、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统计法在音韵学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对三种统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方法论 概率论 音韵学 统计
  • 简介:中文姓名的辨识是自动分词、自动文摘的基础.独立于自动分词,我们运用姓名用字概率和规则,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中文姓名辨识系统.对207757字语料进行了测试,召回率达到92.57%,精确率达到80.35%,且速度较快.

  • 标签: 概率分布 规则筛选 兼类姓 专有人名 特殊候选姓名对
  • 简介: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美多个教派的传教士陆续来到华南的客家地区进行传教,其中以巴色会最为著名。各教派的传教士都编写了一些客家方言文献资料,包括客家方言圣经译本、教科书和词典等。此外,19世纪末之后在印尼荷属东印度任职的荷兰人,编写了两部客家方言词典。这些客家方言文献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是同时期中国传统"小学"的相关研究所望尘莫及的,是我们认识一百多年前客家方言的语言面貌和书写传统的最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传教士 荷属东印度 客家方言 方言罗马字
  • 简介:语料库大规模真实语料的汉语句型自动分析与频度统计,是查清现代汉语句型现状的主要途径,也是继汉字字频统计和词频统计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给出以结构特征为标准的句型系统的汉语句型频度表、实验数据与分析、实验模型及其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

  • 标签: 汉语句型 频度统计 句型成分分析 性质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 趋向动词
  • 简介:本文通过介绍和评论基于统计的语言处理模型的工作原理和有关的应用实例,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明统计模型的局限性。通过讨论N元语法模型及其在词类标注上的应用,展示基于统计的语言处理模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讨论了语言结构的递归性特点和语言学知识的结构依赖性特点,指出递归嵌入会使得统计规律被任意数目的嵌入词语打乱,语言学知识的结构依赖性将使得统计模型赖以实现的独立性假设失效。

  • 标签: 统计模型 有限状态语法 马尔科夫过程 递归性 结构依赖性
  • 简介:常用字字量问题是汉字规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探讨在不同条件下确定的不同字表,是否可以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方法,对这些字表的出现概率进行比较,以字表在实际应用中概率的高低来评价其应用效果的大小。经过实际运算,得出了调整后的《规范汉字表》常用字表在应用中的概率高于原3500常用字表的结论。由此证明《规范汉字表》确定的常用字表是合理的、优化的。

  • 标签: 常用字 规范汉字表 累积频率 统计方法
  • 简介:运用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进行校勘是还许书之原貌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此投入了较大的热情。不仅论文迭现,而且时有创见。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研究论著的平议,总结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传世文献 《说文解字》 校勘 特点
  • 简介: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禾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的痕迹,等等。与12世纪的西夏梵汉对音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的承续关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 简介:国外的释义性词语研究始于“基础词汇”词表的研制,最终促成使用最低限量词汇释义的词典编纂方法,而汉语词典的释义性词语计量研究迄今尚无任何进展。本专题基于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方法,率先对《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性词语进行全面性计量研究,依据统计结果划分频度相对等级,列出《XH释义性语料高频词表》。本研究重在为汉语词典编纂优选释义性词语提供基础,也可补现代汉语常用词统计的语料选取缺陷。

  • 标签: 汉语词典 释义性词语 统计 分级 高频词表
  • 简介:语文是一门培养、提高学生处理中文信息的技能与能力的工具性基础课程。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方法引进到语文教学的研究及教学过程中,可以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本文介绍运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统计分析中小学语文课文字词分布的状况及这些统计分析对教学研究、教材编写的价值。

  • 标签: 统计分析 分布
  • 简介:两岸华语在口语语法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指示标记的差异较为突出。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那”比“这”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话语体的性质、新信息、话题跳跃与弱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那”出现。后置性指示标记“这样子”在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颇具特色,男女老少皆用,给人以流行、亲昵的意味。

  • 标签: “这” “那” “这样子” 两岸华语 台湾国语 普通话
  • 简介:摘要长短元音在不同语言中存在不同表现和特征,国内孟高棉语、德昂语、克木语的元音在韵尾时都存在长短对立。对长短元音进行统计研究,有助于认识长短元音本质的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那姆佤话,长短元音对立也是其语言中较明显的特性,另外,长短元音与不同声母的搭配情况与规律也展示其语言的特殊性。

  • 标签: 那姆佤话,声母,长短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