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色在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这方面,《规范词典》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种语文规范标准都是一个个法规,广大语言文字使用者一般情况下并不理会它们存在。借助词典这个重要载体,

  • 标签: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李行健 异体字
  • 简介:本文认为成性是异形词整理规范最重要原则,并对相关三个问题作了阐述:学理性在异形词中正体异形之间从来没有表现出整齐划一规律,它只有在几个异形词难以分辨高下时才能起辅助作用;对《现汉》异形词整理成果要充分地继承,但要进行新求证,使之符合当代语言事实;对已经完全定型了异形词进行整理规范,不应是"推荐"性,而应突出它"规定"性.

  • 标签: 异形词 词汇规范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 简介:文章主要讨论疑问代词“谁”意义和否定意义形成机制。文章尝试证明虚指用法“谁”字句通过不确定性陈述语气,来消除疑问代词“谁”询问意义,但是保留了它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虚指用法“谁”表示“不能确定一定存在某些个人”。而否定用法“谁”字句通过质疑和反驳等反问语气,在“疑信无”原则指导下,不仅消除了疑问代词“谁”询问意义,而且消除了它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否定用法“谁”表示“确定不存在某些个人”。最后,文章还分析了“谁让我小呢?”之类特殊句式意义,说明它跟一般“谁”类反问句在语义解释上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疑问代词“谁” 询问意义 虚指意义 否定意义 疑有信无 语义解释
  • 简介:世界上任何语言发生和发展都是“约定成”,“约定”就是规范,不约定、不规范,大家各行其是,语言成不了系统,说话写字没有了准则,实现不了交际工具职能,就会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国将普通话作为语言规范,汉字作为文字规范,由来已久,似乎没有问题。

  • 标签: 李行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词汇 语法
  • 简介:汉语历史词汇发展往往写有千丝万缕关系,“埴陆”、“嚷”、“塔橙”、“杪板”、“坌”和“吆喝”必须通过写考释其语义及来源。

  • 标签: 俗字 历时词语 考释
  • 简介:<正>王余先、徐雁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以下简称《读典》)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的专题工具书以其“新颖可读、书香博雅”受到了专家学者和各界读者好评。确实,这是一部经过认真思考,经过调查研究,经过反复构思,经过精心编辑优秀工具书。笔者以为,《读典》

  • 标签: 工具书指南 读书方法 辞典 名著导读 条目 调查研究
  • 简介:<正>诗人流沙河在《滥欧化句》一文中将“作为公安部门,对于盗版行为.必须予以打击”这样句子称为“滥不堪欧化中国话”,并认为纯正中国话应该直说;“公安部门必须打击盗版行为”,以为两种表达相比,“孰简练孰繁.孰剀切孰拖沓,一目了然.”据流沙河先生分析,“作为——对于——予以——”句式形成是译体文章教唆结果.由于此种句式存在,竟导致“写文章弄糊涂了,竟不知道一个句子是造成‘家长应该关心学生课外阅读’好呢,还是造成‘作为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应该予以关心’好呢。”流沙河先生又认为古汉语“以最少材料造最大容积,使人吃惊”.外语虽自有其大,“但不必效法其

  • 标签: 流沙河 公文语体 句式 语言手段 中国话 格调气氛
  • 简介:<正>"往"作为时间词,一般都过去。《论语》"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的话,楚辞《惜往日》篇名。"往者"、"往日"之类,至今仍然沿用,不过"往"在古代汉语中也间或可以指称未来。如下例:(1)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尊客盛鐉,则三之,可损不可增。(《东坡志林》卷一"记三养")(2)每日但食花草,数旬以往,不觉寒饥。(《夷坚志补》卷二十一"利路知县女")(3)陈又再徙张泾汇,孙屋复空,而安安犹无恙。今方一岁,未保其往也。(《夷坚志》支丁卷六"陈六官人")

  • 标签: 古代汉语 时间词 未来 楚辞 论语 指称
  • 简介:摘要在一个学校发展过程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十分重要,良好师德师风环境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保证教师教学效果发挥。师德是对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确保教师行为规范化,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多方面的现代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学习反思进行探究。

  • 标签: 师德 立德树人 学习 反思
  • 简介:摘要《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双音词词典,仿《尔雅》体例编排成文,拥有丰富词汇量。本文从《骈》一书作者、版本、内容、体例和价值及其不足等几个方面对其略作讨论。

  • 标签: 《骈雅》 朱谋㙔 连绵字 内容与体例 价值与不足
  • 简介:儒家礼仪符号系统起源于初民仪,经周公改造为以政治统治为主等级文化符号系统,并以自上而下方式逐层推进。在礼崩乐坏之后,面对日益颓坏社会现实,孔子将周公创立政治文化符号系统普及到伦理日用之中,内化为个体道德规范,在儒家后学阐发下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伦理符号系统,维系了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但同时又制约着古代社会发展。面对当今社会伦理问题,反思儒家伦理符号思想,探析如何有效发掘其"制动价值",当是方今传统伦理符号思想研究一大方向。

  • 标签: 儒家 礼学 伦理 符号学
  • 简介:"前/原+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使用具有一定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选择倾向。

  • 标签: “前” “原” 指人名词 对比变化性 选择
  • 简介:一言语可接受性语感能在人们说、写时候,调整言语;又能在听、读时候,辨别言语规范与否。笔者指出(王,1996),语感听说读写能力是两种不同能力,而两者是密切相关。听说读写能力往往先行发展,语感才随而发展。儿童语感最早出现时期是二岁到...

  • 标签: 语感 语言规范 语文教师 出租车 可接受性 语言规划
  • 简介:《广·释诂四》“交,定也”“定”为“一定、必定”之义。“交”这个义项广泛存在于中古时期文献之中。

  • 标签: 《广雅》 必定
  • 简介:《〈圆音正考〉注说》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文章就该书在反切、尖团字、上口字、语音学、音韵学、方言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逐一加以分析,供作者在修改时参考。

  • 标签: 《〈圆音正考〉注说》 反切 尖团字 上口字
  • 简介:《广·释诂》历来被看成是“故训汇编”、“同义词典”,这种笼统认识影响着学界对《广·释诂》科学评估。文章把《广·释诂》还原到词义研究历史脉络中,把它重新定位为“同训词典”。这对我们科学认识古汉语训诂材料、重估《广·释诂》乃至《广学术价值以及深入探讨相关问题都是重要意义

  • 标签: 《广雅·释诂》 性质 考辨
  • 简介:吴玉搢是清一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仿《尔雅》体例,“取字体之假借通用者,依韵编次”而成《别》,不仅在收录内容和体例上是对《尔雅》一类补充和拓展,而且在文字、音韵研究方面也具有一定价值。《别》在中国“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别雅》 吴玉搢 成就 不足
  • 简介:<正>一引言《切韵掌图》相传为北宋学者兼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所作,长期以来被尊为等韵图权舆。自明代起,就有学者怀疑此说,而清末邹特夫氏更提出确凿证据,指称此图为南宋产物,假托司马温公之名而已。既然传统司马光作《切韵掌图》之说不可信,那么,此书究竟成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呢?关于作者时代问题,赵(1934)董(1948)两位已有专文论及。根据他们研究,我们现在都相信以下两点:(1)《切韵掌图》不是最早韵图。它不但晚于《韵镜》和《七音略》,而且晚于

  • 标签: 指掌图 切韵 韵图 人声 方言 中原音韵
  • 简介:文白异读是普通话常见一种异读现象,也是语音规范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实践,分析和讨论"血、露、剥、薄、蔓"等常见文白异读现象,对文白异读性质、《审音表》处理方法及语音规范原则进行探讨,并对教学和测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异读词 文白异读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语音规范
  • 简介:《埤》将草木鸟兽虫鱼等词语从词汇中剥离出来,收词范围相对集中于生物领域,是我国第一部以收录专科词汇为主辞书。《婢》不以训诂为目的,而以解说名物形状、特征、性能为目标的释义方式,为开创专科词典体制做了成功尝试。《婢》吸纳宋代名物研究成果,以词典形式训释专科词汇,丰富了辞书类型,拓展了辞书空间。

  • 标签: 埤雅 专科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