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武术伦理研究囿于既有的研究范式与窠臼,道德理论理解与关注较多,内在心理动机与行为理智的逻辑阐释较少,使得相关研究是抽象理论命题而非切身生命智慧。以生命哲学理论中的行动、实践与存在关系为逻辑出发点,依据刘宗周“慎独之外,别无工夫”之说,从“慎独”的视角,试图解读并开显武术道德修身工夫的独特内涵。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慎独”为一种“见性知命”、“体用兼备”、“检身之谨”、“律己之严”、“是非之几”的修身工夫。这种修身工夫充分地彰显出了武术人以“合内外之道”为其生命之要旨,以“大写的人之生成”为其生命之皈依,他们在自省与体认之中不断地探索着生命之隐秘与生命之智慧。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到中国武术“慎独”的道德修身工夫,既是对中国武术文化面貌的真实还原,又可以为武术伦理思想的经典阐释提供新的理论样式。

  • 标签: 中国武术 武术文化 武术伦理 修身 生命哲学
  • 简介:以汉语竞争性和中庸性成语词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生90名.采用3加工类型×2刺激材料×2测验的混合方差设计,考察体育认知的内成分(无意识).结果显示:1.加工类型对被试的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有不同的影响,即表现出了实验性分离;2.内良性竞争性态度是可以测量的,且影响被试的社会判断;3.内竞争性态度是可以测量的,且明显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判断;4.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性在无意识维度上存在.体育环境或体育文化可以激发、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态度.这一研究范式将丰富、拓宽体育对个体社会化功能的认识,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标签: 现代体育 内隐态度 良性竞争性
  • 简介:采用内联想测验(IAT)方法,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内攻击性的特点与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具有明显的自动化特征,表现出积极的内攻击性态度。(2)青少年运动员的内攻击性存在着性别、技术等级、训练年限及项目特点差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有更强的内攻击性;不同技术水平运动员内攻击性的强度无显著性差异;4年以下训练年限运动员的内攻击性强度显著高于9年以上的运动员,并呈现出训练年限越长青少年运动员内攻击性强度越弱的趋势;集体项目运动员比个人项目运动员有更强的内攻击性。

  • 标签: 青少年运动员 内隐态度 攻击性 内隐联想测验
  • 简介:当前部队疲劳性骨膜炎和骨折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军事训练。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长跑训练中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和骨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寻求降低其发生率的对策。调查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负重、场地硬度、鞋子缓冲性能、跑步着地技术、训练安排等。

  • 标签: 军事体育训练 长跑 疲劳性骨膜炎 疲劳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