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 标签: 人生 世界 历史
  • 简介:本研究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244名幼儿教师创造性儿童特征的内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教师创造性儿童特征的内观主要包括11个因素,涉及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认知;人格;外在行为表现;对外界环境的态度等方面。幼儿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性儿童对环境的探索和好奇。幼儿教师创造性儿童特征的内观中没有出现明显的集体主义倾向,但与智力等认知特征联系紧密,在创造性与破坏性的关系上表现出一种模糊甚至矛盾的态度。机体变量对幼儿教师的内观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幼儿教师 创造性儿童 创造性儿童的特征 教师的内隐观
  • 简介:道德故事是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材料之一,学前儿童对道德故事内信息和主旨的理解影响着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选择。本研究将322名学前儿童随机分配到四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儿童分别阅读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行为者对自身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旁观者对行为者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控制组则阅读非道德故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对不同类型道德故事的内信息和主旨的理解存在差异:在故事内信息理解方面,学前儿童对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的道德故事内信息的理解好于对其他类型道德故事和非道德故事内信息的理解;在故事主旨理解方面,4岁儿童对各类故事主旨的理解程度相近,5岁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的道德故事的主旨,6岁儿童对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主旨的理解好于对其他类型道德故事主旨的理解。这提示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归纳能力,并选择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以促进4。6岁儿童对道德故事内信息与主旨的理解。

  • 标签: 道德故事 道德教育 内隐信息理解 主旨理解
  • 简介:幼儿园教师所持有的创造性儿童画特征的内观对他们在绘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调查了125名幼儿园教师关于创造性儿童画特征的内观,结果表明:(1)幼儿园教师对创造性儿童画认同的最重要的前10个特征依次是:想像力、反映孩子的个性、表达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构思大胆、幼儿能根据画解释丰富的意思、内容丰富且生动、让看画的人有很多的遐想空间、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延伸进行创作、反映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敢于探索等;(2)幼儿园教师有关创造性儿童画特征的内观结构表现为:独立自主创作且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表现方式独特、技巧相对成熟;(3)个体变量对幼儿园教师有关创造性儿童画特征的内观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儿童画:内隐观念:绘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