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新型的肌肉无创诊断技术--肌肉功能状态分析仪(TMG),分析振动训练后下肢肌肉的机械收缩状态,评估振动训练的效果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恢复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招募并筛选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训练组,7人)和对照组(非振动训练组,6人)。振动训练组下肢功能训练在PowerPlate振动台上进行,而对照组的训练在非振动台上进行。训练负荷及时间:持续时间30min,刺激频率为45Hz,一周两次,共8周。两组受试者者在病情、症状、体征、纳入标准上均无差异。测试指标:采用肌肉状态分析仪(TMG)测试肌肉的机械收缩指标,主要指标有肌肉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径向位移(Dm)。测试肌肉包括腓肠肌内、外侧(GM、GL)和胫骨前肌(TA)。结果:8周的训练后与实验前相比,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较实验前Tc都有所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的更多,两组较实验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M的Tr时间缩短了12.3%,对照组增加了45.7%,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的比率较振动训练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A和GL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振动训练组TA的Dm增长13.52%,对照组却缩短了0.25%,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L、GM的Dm分别增长了42.7%、38.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61.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44.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I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TA、GM和GL的收缩时间和径向位移均增加,而放松时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这提示振动训练可以提高CAI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CAI患者的平衡能力,但振动训练的效果更显著。TMG可以作为CAI患者康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 标签: 慢性踝关节不稳 振动训练 肌肉功能状态测试仪 康复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下肢进行振动牵拉和PNF牵拉柔韧性训练,分析比较振动牵拉训练和PNF牵拉训练的不同效果,了解振动牵拉训练对人体下肢柔韧性的帮助,以便可以更好地将振动牵拉训练应用于实践和训练之中;研究方法:运用振动训练仪和PNF牵拉的方法对人体下肢进行柔韧性训练,振动牵拉训练组和PNF牵拉训练组各进行2min的柔韧性训练,振动组用POWERPLATE进行牵拉训练,振幅2mm,振频为30Hz。在柔韧性训练前、后通过坐位体前屈测量仪定量测定下肢柔韧度的数据作为比较的依据;结果与结论:振动牵拉训练组较PNF牵拉训练组柔韧性提高更明显。

  • 标签: 振动牵拉 主动静力牵拉 柔韧素质 即时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固势-撒放阶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6名射箭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杆)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振动杆训练(每次训练30min,每周3次,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测试积分肌电值(iEMG)、12支箭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射箭运动员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和肌肉活性、固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结论:振动杆练习能显著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缩短固势-撒放时间以及提高黄心命中率,可作为射箭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射箭运动员 振动杆训练 肌肉活性 固势-撒放时间 黄心命中率
  • 简介:自由泳蹬离池壁后的双臂划水技术短距离自由泳的转身技术对运动员转身后获得最大冲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将以往传统的转身蹬边后一手前伸,一手往后划水的第一次配合动作改为双手同时向后划水的动作(和蝶泳划手一样),可以获得最大的冲

  • 标签: 游泳技术 划手 池壁 游泳教练 无氧练习 训练计划
  • 简介:发球技术主要有三种:切削发球、平击发球和旋转发球。而旋转发球又分为内旋和外旋。作为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除了有较好的底线技术、网前技术和高压技术外,必须很好地掌握以上三种发球技术,以达到在每场比赛中灵活应用。发球是网球运动中较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发球的动作速度、用力协调性和动作节奏及发球的弧线是发球的关键技术环节。

  • 标签: 网球运动员 发球技术 动作结构 动作节奏
  • 简介:近一、二十年来,随着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不断提高,世界中长跑纪录也不断被突破。生理学阐朋了植物器官在取得优异成绩方面的价值,由于它的成功,使得中长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在教练员眼里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所降低。然而实践证明,早

  • 标签: 中长跑运动员 腾空时间 训练强度 后蹬 技术训练 运动成绩
  • 简介:一、压水花技术的意义压水花技术对我们来说是新的东西,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其规律,取得一定的效果。苏联教练员也介绍过这种技术,但他本人也没表示要推广这一技术,由于我们交往不多,目前也不大了解情况。但是,近几年来通

  • 标签: 上肢力量 身体姿势 刘恒 徐益 世界大学生 比亚
  • 简介: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大多数运动员认为过杆技术是跳高的重要环节,其实不然,和其他三个因素(LJ、TJ、PV)相比助跑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事实上,我们所遇见的青少年跳高运动员,他们已拥有完美的过杆技术,而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完美的助跑。

  • 标签: 跳高 技术环节 过杆技术 助跑
  • 简介:辨析客体短跑放松跑技术的内涵,明确主体掌握短跑放松特殊综合运动能力的概念、多学科的理论指导基础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运用短跑放松跑技术提高教学训练水平。

  • 标签: 短跑 放松技术 放松能力
  • 简介:美国罗伯特、原莱霍夫在《自由泳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描绘了一个“履带”明翼轮装置以说明多年来对自由泳臂划水路线的“误解”,从而论证只有曲线划水路线才能产生最大的推进力。并引用康西尔曼的话说:“获得水中最大效能,是靠把大量的水推一个短距离,而不是靠把少量的水推一个长距离。”

  • 标签: 康西尔曼 支撑反作用力 划步 生物力学分析 游泳技术 翼片
  • 简介:每项跨栏比赛都是根据各田径协会制订的规则举行的,这些规则是每个跨栏运动员,尤其是女子100米栏、男子110米栏和男女400米栏运动员必须遵守的,而这些项目都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 标签: 跨栏运动员 技术训练 过栏 起跨 栏架 加速跑
  • 简介:近年来广西男女蛙泳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除在选材、训练手段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外,本文试图从蛙泳技术,尤其是蛙泳的收腿技术来分析探讨广西蛙泳技术落后的原因。

  • 标签: 蛙泳 腿部技术 流体动力学
  • 简介:从我国现阶段国家队的中锋来看,虽具有一定水平但从中锋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理论上对中锋策应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和运用情况及其如何发挥它的攻击性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训练方法提出一些意见。

  • 标签: 中锋 篮球比赛 国家队 训练方法 攻击性 技术
  • 简介:本女对传统跑的技术概念,主要用力部位的力量训练和现代跑的技术概念,主要用力部位的力量训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晰、比较总结,并得出了现代跑的技术是合理正确的结论。

  • 标签: 力量训练 用力 技术 结论 概念 合理
  • 简介:旋转推铅球技术使教练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潜力。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员都能运用这种技术将铅球推得比背向滑步推铅球推得更远。作为教练所要做的就是估计两种技术的潜力,以及哪种技术最适合于你的运动员。投掷姿势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投掷圈比喻成钟,后部是12点,抵趾板是6点。以右手推铅球的运动员为例,适宜的姿势为图一、二,在圈的前部,两脚开立比肩宽8—10时,脚尖分别指向9点和7点(左脚),左脚尖与右脚跟平齐。两肩与12点和中点的连线垂直,体重大部落在右脚上。球位于锁骨窝处,肘抬起以便上臂与肩平行。左臂屈肘也与肩平行,此时如果让球

  • 标签: 旋转推铅球 抵趾板 滑步 投掷圈 肩宽 屈肘
  • 简介:单脚起跳扣球技术,是经历了一个从使用——不使用——发展的过程。在五十年代初,就有人在比赛中使用这项技术,但当时却被人称之为“不规格的扣球技术”,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被淘汰了。七十年代初期,以辽宁女排的于子飞等队员为代表,又重新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在比赛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在无

  • 标签: 单脚 五十年代 起跳方式 子飞 后排攻 背飞
  • 简介:近些年来,田径运动成绩出现突飞猛进地发展,这是与技术训练的不断创新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不及时掌握世界先进的技术,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田径教练员在技术训练中要认真注意田径技术训练的动向,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 标签: 训练特点 技术训练 现代短跑技术 后蹬 对抗肌 跳远运动员
  • 简介:跳高是个技术比较复杂的田径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只有通过合理而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作用。郑凤荣、倪志钦和朱建华的教练都非常重视技术训练,并且还都能根据运动员个人的特点和科学原理,在某些技术环节上作大胆的革新,积极地培养他们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郑凤荣在五十年代中期跳的是剪式。当时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剪式几乎都是斜角(40-50度)助跑起跳,并且在起跳时作屈腿摆动。而黄健教练根据郑凤荣素质全面、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强、柔韧性好的特点,采用与外国选手不同的直角(90度)助跑起跳,并且在起跳时,摆动腿作十分积极的大幅度

  • 标签: 技术风格 助跑起跳 郑凤荣 倪志钦 田径项目 专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