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以杜仲叶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杜仲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设计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强和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杜仲叶总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压强〉温度〉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强30MPa,时间120min。同时按照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验证提取,提取率高达10.55%。

  • 标签: 超临界CO2 萃取 杜仲叶 总黄酮
  • 简介: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5.47%,GC—MS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芳香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8.8%,26.4%,8.60%,7.54%,8.44%,6.11%.和无夹带剂相比,夹带剂无水乙醇可以提高荔枝核的超临界萃取率.

  • 标签: 荔枝核 无水乙醇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结合工程实际需要,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焊缝自动跟踪系统——基于CCD视觉传感器的焊缝自动跟踪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较好地实现了大厚板窄间隙焊所要求的高精度跟踪.

  • 标签: CCD传感器 焊缝跟踪 控制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气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详细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基于膜捕集的称重法是最基本的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但是基于其他原理的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在颗粒物的实时在线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类监测方法的优缺点作了对比,指出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大气颗粒物浓度检测仪器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浓度 检测 实时在线
  • 简介: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选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二乙醇胺(DEA)、一乙醇胺(MEA)、氨基乙酸钠(SG)和氨基乙酸钾(PG)5种吸收液进行CO2脱除试验,考察吸收液种类和浓度、气液流速、烟气中CO2含量等因素对脱除率和传质速率的影响。如在一定的气体流速下,吸收液流速增大,CO2的脱除率和总传质速率增大;吸收液浓度提高,脱除率和总传质速率也随之提高。

  • 标签: 膜吸收法 烟气 二氧化碳 多因素
  • 简介:经济有效地控制氨氮废水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简述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危害及来源,介绍了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处理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工艺在国内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 标签: 氨氮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废水污染 应用
  • 简介:针对酒精精馏过程中酒精的溶液浓度难以测量的问题,利用阿贝折光仪来进行酒精浓度测量实验。通过实验,测取了部分数据。实验过程表明,在酒精精馏过程中,用折光法快速、精密地测量溶液浓度的方法不是十分理想,还有必要探索其他方法。

  • 标签: 折光率 酒精浓度测量 阿贝折射仪
  • 简介:利用2014~2015年漳州市区蓝田、三中和九湖3个监测站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对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漳州近地面臭氧浓度在夏季较低,而峰值主要出现在4月或10月.臭氧浓度与NO2浓度密切相关,在全年统计下呈正相关.当温度高于20℃,日照时数大于5h,风速小于2m/s时,漳州市区易形成臭氧污染天气.

  • 标签: 臭氧 污染特征 气象要素
  • 简介:随着煤炭消耗、汽车消费、建筑消费的快速上升,我国城区大气污染严重,多数城市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年平均浓度超过35μg/m3国家二级空气标准限值。由于PM25表面积大、富集有害有毒物质、可在大气中长时间远距离漂移.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沙土扬尘是大气微细粉尘污染的3大主要来源。采用电凝并、移动电极、高频电源、脉冲电源等技术的电除尘器,能有效减少工业微细粉尘的排放。对于汽车尾气和沙土扬尘所产生的微细粉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综合治理。为了解决污染源较广、污染机理不清晰、治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对微细粉尘的产生过程及其危害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为有效减少大气微细粉尘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微细粉尘 PM25 大气污染 综合治理
  • 简介:干式磁选机是矿山机械行业磁选设备中的重要设备,在磁铁矿选别等一般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精矿浓度不好判别,且工业上用于检测铁矿含铁量的传感器大多是在矿浆状态下进行的,这样干式磁选机的含铁浓度的无法判别就成了制约悬浮式干式磁选机发展的瓶颈。因此本设计考虑如何检测含铁浓度以及如何根据含铁浓度对分选速度做相应的变换。通过分析大部分铁矿含铁量的情况,设计一种检测含铁量的装置,并根据检测结果采用智能优化设定模型、PLC控制系统和变频器驱动系统实现其精矿品位、尾矿品位的优化控制。

  • 标签: 干式磁选 悬浮式 矿石浓度 PLC 变频器
  • 简介:以聚乙二醇(PEG2000)为致孔剂,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从EA)及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单体,制备具有快速响应性的多孔P(AAEA—CO—DMAA)pH敏感水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的断面形貌,探讨各制备条件对水凝胶pH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G2000被洗脱后可在凝胶内部形成互相贯穿的孔洞结构。当n(AAEA):n(DMAA)=3:1,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8%,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1.2%,反应温度为68℃,致孔剂质量分数为10%时,多孔水凝胶的pH敏感性最强。

  • 标签: PH敏感性 多孔 快速响应性 从EA
  • 简介: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碳酸钠为发泡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泡沫稳定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泡沫体系分散聚合法制备P(AA-co-AM)高吸水性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FTIR及SEM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成功制得P(AA-co-AM)多孔高吸水性材料,较优制备条件为n(AM):n(AA)=0.3,n(Na2CO3):n(AA)=0.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比为0.5%,交联剂占单体质量比为0.07%,泡沫稳定剂占单体质量比为3.5%。材料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液速率快于在蒸馏水中的吸液速率。

  • 标签: 多孔 高吸水性材料 丙烯酸 丙烯酰胺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氯氮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DiamonsilTMC18反相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3mol·L-1醋酸铵-甲醇(25:75);流速:0、8ml·min-1;柱温:40^oC;检测波长:254nm。以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80:20)为提取剂。结果氯氮平的高、中、低(1000.0,400.0,10.0ng·mL-1)3种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36%,98.63%,97.46%,日内、日间差RSD均低于7%(n=5);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为5.0ng·mL-1;线性范围为10.0—1000.0ng·mL-1。曲线方程:C=25,69F+3.47,r=0.9997(n=1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标签: 氯氮平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对培养嗜高浓度甲醛废水的活性污泥的净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及脱氮除磷工艺(A2/O工艺).考察了停留时间、溶解氧多少、进水的pH值和水温等对微生物净化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水的pH值在7~9范围内,水温在10~30℃,停留时间控制在48小时,并根据进水浓度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溶解氧,获得的活性污泥的净化性能最佳。

  • 标签: 高浓废甲醛 活性污泥 生物净化法
  • 简介: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在共晶盐BaCl2水溶液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分散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对TiO2悬浮液的分散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TiO2粒子的体积分数表征纳米TiO2在共晶盐水溶液中的分散状态,并利用稳定机理对共晶盐水溶液中TiO2分散稳定性作了解释。最后获得了一种较好的制备纳米复合蓄冷材料的方法。

  • 标签: 纳米复合材料 相变蓄冷 分散性 TiO2
  • 简介:采用循环式生物曝气滤池工艺(CBAF),对炼油碱性污水硫化物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其去除机理。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pH等对污水中硫化物的影响。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2h,溶解氧不小于2mg·L^-1,pH范围在5~8时,硫化物平均去除率达到99.5%,且循环式生物曝气滤池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

  • 标签: 循环式生物曝气滤池 去除率 碱性污水 生物处理
  • 简介:从石家庄的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出发,分析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状况,认为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在于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工业布局等方面;要防治污染,需合理利用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严格控制交通污染,加强城市绿化并通过宣传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 标签: 石家庄 大气污染 防治对策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雾霾频繁发生,空气质量超标。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严格测量大气环境变化和质量,是大气环境执法和治理的必要前提。本文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讨论,更有效的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大气环境监测 数字化 测量
  • 简介:我校机械系从87年率先在全国开始实行三加一办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教委把它作为成功的经验,已在全国职业技术院校推广.在制定的全国职业技术院校机制类教学改革中,明确规定四年制本科机械类的教学计划中不少于一年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大约三年的理论课教学时间,即所谓三加一办学模式.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必须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和工种等级证书方可毕业.即实行双证书制.通过这一教学改革,为本市中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简称中职校)、特别是郊县的中职校培养了既能讲理论课又会技能操作的能文能武的指导教师,受到社会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在94年获得市级教学改革优秀成果集体三等奖.我校遵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加快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 标签: 办学模式 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操作技能训练 教学改革 中职校 职业技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