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由间苯二酚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制备香豆素衍生物7-羟基-4-甲基香豆素.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固体超强酸催化香豆素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间苯二酚0.2mol,乙酰乙酸乙酯0.2mol,固体超强酸催化剂0.5g,微波功率210W,微波辐射时间6min,收率92.5%.

  • 标签: 微波辐射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香豆素衍生物 间苯二酚 乙酰乙酸乙酯
  • 简介:采用回流吸附法和饱和浸渍法制备负载型杂多酸PW12/C,分别以γ-AI2O3和Y-分子筛为载体制备负载型杂多酸PW12/γ-AI2O3和PW12/γ-AI2O3分子筛,用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各种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乙酯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PW12/γ-AI2O3和PW12/γ-AI2O3分子筛的活性远远低于PW12/C.将PW12/C用于乙酸乙酯的合成,并优化出最佳的反应条件.

  • 标签: 乙酸乙酯 合成反应 催化剂 负载型杂多酸
  • 简介:以甘油作为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中循环NY3催化剂的溶剂,并探讨了甘油对原工艺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且用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油不参与原反应,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都是非统计重要的;最后得出了加入甘油溶剂时的较佳反应工艺条件:N2充压1.0MPa,NY3催化剂20g,水比≥4.6,甘油量在20~45g之间,反应温度120~140℃,反应时间约20min,产品的选择性可达95%以上。

  • 标签: 甘油 催化水合反应 正交实验 转化率 选择性 循环催化剂
  • 简介: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癸酸和甘油合成癸酸甘油酯,并与油酸进行对比.癸酸和油酸分别在50℃和60℃下获得最高平衡转化率.在开口反应器中,加酶量100u/g,50℃下癸酸最高平衡转化率为90%,移去水的方法不同对最终转化率影响很大.

  • 标签: 无溶剂体系 脂肪酶 癸酸甘油酯 酯化 平衡转化率
  • 简介:首次将稀土元素镧改性并以HZSM-5分子筛担载制备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ZrO2/La2O3-HZSM-5(SZLH),用于合成原油降凝剂单体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合成了3种甲基丙烯酸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种类、醇酸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5.6%以上。酯化产物经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甲基丙烯酸高级酯,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 标签: SO24-/La2O3-ZrO2-HZSM-5 甲基丙烯酸 高碳醇 甲基丙烯酸高级酯 酯化
  • 简介:将SO4^2-/TiO2-HZSM-5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4^2-/La2O3-TiO2-HZSM-5,以对羟基苯甲酸和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对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实验条件为n(醇)∶n(酸)=5∶1,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3.0%(总物料),酯化率可达96.0%。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适宜合成对羟基苯甲酸酯。

  • 标签: SO4^2-/La2O3-TiO2-HZSM-5 催化活性 酯化 对羟基苯甲酸酯
  • 简介: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用苯甲酸和异戊醇两种原料,直接酯化合苯甲酸异戊酯.首先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TiO2,然后以此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映过程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酯化反应的影响,由此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h,异戊醇和苯甲酸摩尔比4:1,催化剂用量2%(以体系总质量计算).由此条件下,其中苯甲酸异戊酯的收率达87.50%.

  • 标签: 固体酸催化剂 催化 酯化 苯甲酸异戊酯
  • 简介: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苯丙素苷是一类天然糖苷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消炎等生物活性,其全合成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挑战性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对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糖苷苯丙素苷全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 标签: 苯丙素苷 糖苷化 Acteoside和Conandroside VERBASCOSIDE
  • 简介:叙述了9个苯并-15-冠-5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在以乙醇为溶剂,浓盐酸为催化剂回流与微波辐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只有2个化合物e和h适合于高温回流和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反应,其它化合物出现了分解或变质现象。对于化合物e和h,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仅仅3分钟,反应几乎定量完成,是目前发现的最高效的合成方法。

  • 标签: 苯并-15-冠-5 缩胺基硫脲 合成方法
  • 简介: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磁分离技术是从废催化剂中分离出重金属含量低、活性和选择性好的低磁催化剂再利用。该技术可以优化催化过程,改善产品分布,提高轻质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率,同时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催化剂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低磁剂的微反活性、比表面积、重金属含量等较处理前大幅改善,使用后系统催化剂性能明显好转,能显著提高装置轻油收率,并降低催化剂单耗,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催化剂磁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小、能耗少、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品、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催化裂化 磁分离 平衡催化剂 回收
  • 简介:摘要元素化合物是职高化学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比较难学的部分,而且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鉴于这种现状,需要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职高化学中元素化合物教学部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 标签: 职高化学元素化合物
  • 简介:选取镍镉网为基体,利用硫酸氧钛和醋酸锰合成了一种锰钛光催化剂,XRD分析其主要由锐钛矿型的TiO2晶体及α-MnO2构成,根据Scherrer方程计算晶粒尺寸约为20nm和30nm。以甲醛为污染物,研究了污染物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相对湿度和光能量等反应条件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 标签: 光催化 锰钛催化剂 甲醛 二氧化钛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修饰的碳纳米管(SiO2-CNTs)为载体材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化学还原方法制备Pt/SiO2-CNTs电催化剂。然后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谱仪对Pt/SiO2-CNTs电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SiO2-C电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与商用催化剂PtRu/C电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催化剂载量和实验条件下,Pt/SiO2-CNTs电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能力。

  • 标签: 二氧化硅 电催化剂 纳米
  • 简介:本文对生物质与废塑料混合物的共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装置主体是由一个自制的常压间歇式固定床反应器所组成,采用的生物质原料是多年生毛竹中段,废塑料选用的是LDPE,催化剂选用的是自制的贵金属负载催化剂Pd/Al2O3,在无氧或者低氧的密闭系统里进行了混合的催化裂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控制裂解反应温度在490℃2时,Pd/Al2O3,催化剂在H2气氛下的裂解效果较好,得到的液体产品里烯烃含量较低,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高,得到的油品产量和质量均较好。

  • 标签: 共裂解 贵金属负载 生物质 废塑料 油品
  • 简介:本论文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吐昔烯盘状液晶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一维的1HNMR、13CNMR、DEPT,二维核磁共振gHMBC、gHSQC等实验技术对化合物的碳氢进行了归属;为该化合物结构的解析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NMR) 2D NMR 吐昔烯
  • 简介:以红霉素A为起始原料,经红霉素腙法合成红霉素胺,再与制备的侧链溴代乙醛缩二乙醇进行缩合生成地红霉素,同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工艺合成地红零素的总收率为19.2%.

  • 标签: 地红霉素 合成 表征
  • 简介:本文探讨在相转移催化催化下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酸。通过实验对催化剂种类,用量,原料摩尔比,水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最后找出最佳反应条件为:TBAB为催化剂,用量为5%(摩尔百分比),甲苯/高锰酸钾/水:1:2.2:260,反应时间为2h,收率可达80.50%。

  • 标签: 甲苯 合成 苯甲酸 相转移催化 实验改进 实验教学
  • 简介:设计是人的基本生活要素和基本生活方式,也是当代人的一种必然的选择。这项活动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一切文明创造活动,体现了人的创造观念和行为的主动性。设计从物质上、精神上更关注着以人为根据、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归宿的价值判断,它必然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这是显而易见的。反之,人类的各种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对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人们的设计行为和观念。文章以下四方面来阐述人的行为方式对设计的影响: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人对设计的强烈依赖;人的价值观及审美取向。

  • 标签: 设计 行为方式 改善生存环境 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 人对设计的依赖 价值观及审美取向
  • 简介:通过模拟电路完成方波信号的产生、分频、滤波、放大、衰减、移相以及合成等功能,形成符合要求的正弦波与三角波.由方波、三角波傅里叶变换后的特性决定各产生波形的幅度和相位.设计采用MSP430F149完成了对各正弦波的测量以及数字显示功能.本系统设计的电路结构简单,各波形良好.

  • 标签: 振荡电路 分频 滤波 信号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