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认为,由于媒体文化深刻形塑了男男女女的思想与言行,所以传媒教育势在必行。对普通男女来说,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文化研究者而言,则需进行批判性的媒体文化研究。我们在借鉴凯文化批判思想的同时,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他过于强调批判性而在事实上把知识分子扮演的角色狭隘化了;其二,他以美国为焦点的媒体文化偏于负面,世界各地的媒介文化繁复多样,必须在具体语境中考察传媒与社会的关系。

  • 标签: 凯尔纳 媒体文化 传媒教育 意义 局限
  • 简介:传统定义上,微是一种通常少于140字、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的简短文本,但时至今日,微早已突破了字数的限制,视频上传等功能的拓展激活了中国公众空前的话语热情。微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上的意义表现为对大众艺术普及的深化,微的使用改变了当下的生活存在,也直接引发了微文化的草根性。

  • 标签: 微博 日常生活审美 草根 民主 话语
  • 简介:医学是《米德马契》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三种身体形态在小说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分别是病患的身体﹑死亡的身体﹑女性的身体。卡苏朋的心脏是个人主义的悲剧,费瑟斯通死亡后展示了当时异化的群体,罗莎蒙德的流产事件暴露了个人私欲的野心,从而表达了爱略特对社会顽疾的批判,以及重构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 标签: 身体 《米德尔马契》 共同体 爱略特
  • 简介:在现在的21世纪,网络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我们的生活现在已经离不开网络。学校的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等都与网络发展密不可分。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媒体,微凭借本身的短小精悍、使用便捷,博得了很多大学生的青睐。因为新浪微是所有微中用户最多,影响最大,所以本文所说的微具体指的就是新浪微。微日益渗透至大学生的生活,通过分析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样能够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 标签: 网络载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
  • 简介:作为一种迅猛发展的新兴媒介,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领域和话题。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微阵地,充分认识利用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微载体下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构建富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 标签: 微博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可接受性
  • 简介:如果说本雅明通过艺术作品"物性"或"光韵"的丧失来把握艺术作品的本真性问题,那么海德格的策略则是反其道而为之,从存在论角度通过"艺术作品"是否能见到"物性"和器具性来把握艺术作品的本源。两者思考路径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皆指向图像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本真性问题。艺术作品的图像化分享,冲击了传统艺术史对艺术作品的既定确认模式以及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交由审美体验来确认,即审美体验介入艺术。其后果是原本的"艺术作品"与均质化的"图像"在审美体验上日益趋同化。

  • 标签: 光韵 物性 本真性 艺术作品 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