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恭敬不如从命"的情形中,近十年来,为朋友与弟子的著作献的任务,似有越来越重的趋势。我一直以为,朋友之"请"与弟子之"求",意味着我的为人处世得到了朋友的认可,意味着我的课堂闲扯与平常交流得到了弟子的肯定,而这种认可与肯定,总是令我感动乃至感激,于是在感动乃至感激中,像样或者不太像样的,也就越写越多了……上面的这段文字,是2014年4月4日我为硕士弟子蒋少华《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所写序言的

  • 标签: 萧梁 地理研究 政策评价 十年 萧衍 成武
  • 简介:34年前,年仅17岁的忠苏赴美留学,中国证券市场尚未启动;20年后,他卖掉美国的房产回国,主持、策划和设计了中国证券史上规模最大的系统建设工程。忠苏在上证所4年,深刻感觉到中国IT行业低效的弊端,决心自己开创一番事业,采用一种高效的计算模式。早在2007年,忠苏就为自己的事业定下了“云计算”这个大方向。

  • 标签: 陈忠 中国证券市场 2007年 “云计算” 赴美留学 建设工程
  • 简介:“九叶”诗人敬容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她能根据特定情感与题旨的需要,选择最契合的色彩进行抒写,以表现其人其时的心理感受.早期的诗歌作品中,诗人擅长以冷色调的意象表达内心茫然孤独的情感体验;中后期以后,诗人逐渐告别独语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色彩意象的选择上由寂寞哀愁走向明朗乐观,由冰冷低沉的色调扩展为底色纯净的五彩画卷.此外,诗人还喜爱在整体诗歌创作中反复使用某类色彩意象,以使其成为一种带有原型意义的主题语象.

  • 标签: 陈敬容 诗歌 色彩意象 情感体验
  • 简介:梁武帝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佛学家。他与《涅槃》关系密切,不仅敕僧人撰集解、义疏,还亲自讲说、著疏;在参与"涅槃"的翻译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解,成为十家翻译的第七家;对中主张禁止食肉的观点特别提倡,颁布《断酒肉文》,施行素食制。梁武帝对《涅槃》的种种举动,扩大了《涅槃》的受众,推动涅槃学说的深入人心。

  • 标签: 梁武帝 《涅槃经》 注疏 戒律
  • 简介:“本无异”与“本无”宗在论述般若思想时,都把“无”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但对“无”的理解,二者又有不同。道安的思想中有受印度般若空观正统思想影响的成分,也有受中国先前传统观念影响的成分。而竺法深的思想虽也受佛教思想影响,但其对“空”的解释则主要是受中国先前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空观与印度般若类经空观主导思想的距离较大。印度佛教中般若思想的“空”观念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或精髓。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很快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道安等人虽对于般若空观在印度的发展线索不一定十分清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些般若空观的主要涵义,并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弘传他所理解的这一佛教核心理念。“本无”及“本无异”之说作为这一时期的极有特色的中国对般若思想的诠释,最能反映当时中国佛教界对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的态度或理解。

  • 标签: 道安 佛教 般若学说
  • 简介: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诗人,高的一生主要在羁旅漂泊中度过.在辗转不定的流浪生涯中,高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出高内心对元末政局的态度经历了一段从希望参与政权、施展抱负到退避权力、置身事外的微妙的心路发展历程.他的内心总是在失望与希望的夹缝中挣扎,时局的发展使他不断从心怀希望到陷入失望.即便如此,他在诗中仍时常流露出一种社会责任感,实际上,他从未忘情于国家安危、百姓祸福.

  • 标签: 元末 陈高 内心世界 失望 希望
  • 简介:基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高等教育观的转向,提出“竞争嵌入”与“项目法人”治理二元策略,为高校人才培养注入良“制”提供应然秩序之“土壤”,实现“制”与实然秩序的“螺旋化”高效同构,以达成破解高校人才培养“制性陷阱”,强化高校“法治”结构之目的。

  • 标签: 义务本位 制序性陷阱 权利本位
  • 简介:从《道德》研究角度看,道德教育有一个“合道”与“离道”的问题。当代道德教育领域,存在强制强迫、过分说教、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等误区,这都是“离道”的表现。万物尊道而贵德。但道之尊、德之贵,却恰恰在于它任由万物顺其自然地生长,而不去强制它们。做道德教育,不仅要看是不是“合理”,更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合道。因为理经常会离道自生。离道的极端表现是“盗夸”。如果以教育的名义对儿童进行控制和压迫。剥夺和戕害他们的自由天性,这就不仅是离道,而且是“盗夸”行为,成为“教育之盗”或“盗的教育”。面对道德教育种种异化的情形,深入探讨和解读《道德》,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梳理源流、辨明是非,而且能够给我们在解决现实问题上带来诸多深刻有益的启发。

  • 标签: 道德经 道德教育 合道 离道
  • 简介: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一直秉承重视语言本体的创作精神,借助语言形成诗的结构"张力"与审美空间。仲义教授的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吸纳西方"新批评"理论成果而又自我创新,使诗的各种形式、技巧展示与研究均指向了"张力"之美。此书的出版对现代诗的话语研究与诗人创作实践均具理论指导价值。

  • 标签: 张力 现代诗 语言 文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