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正>传统上,美国存在着两种相对独立的办学形式。一种是主要由政府运用公共资金或资助的公立学校;另一种是由私营机构、教会或个人举办的私立学校。当代,两种办学形式从管理因素看,出现相互影响的趋势。一方面,政府加强对私立学校的积极干预,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另一方面,私营机构或私人基金会参与公立学校的管理活动,其势头有增无减,这主要表现在本世纪90以来。本文所研究的公立学校私营化问题即属于后一种情况。

  • 标签: 公立学校 私营化 公共事业 私立学校 私人基金会 教师
  • 简介:<正>美国自1986以来公共学校经费发生重要变化。在这段时期公共学校全部和生均实际经费持续增长,其增长的原因是同这一时期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50的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60的贫穷和公平计划,在这20学生在校注册人数都有增长,此外70的学校财政和财产税的改革,80的教育质量改革。学校经费长期、持续地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公众对公共学校的强烈支持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美国经

  • 标签: 教育经费 教育改革 参与意识 学校财政 教育质量 改革建议
  • 简介: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美术在中国的传播是通过出版、展览、教育三个主要渠道进行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严密的传播体系.尽管当时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完善而且大众传播体系属于建立的初期,但在传播和输入苏联美术方面,大众传媒是完全投入的;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传媒的介入是非常成功且富有诚效的,使得苏联美术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美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标签: 中苏交流 大众传媒 美术
  • 简介:台湾新竹郑氏家族,历经各地转迁,明末迁至金门,于清乾隆年间(1760-1775)陆续渡台,最初落脚苗栗后龙,以农、渔维生,第四转从商,移入竹堑。郑家子弟郑用锡主持明志书院讲席,后高中进士。其曾任京城官员、协防大安港、安定台湾漳泉粤械斗、协办团练;辅以堂兄弟积极经营商业、参与地方事务,奠定郑氏家族作为清代台湾新竹地方士绅的地位。1895台湾割让,继承家风的郑如兰(1835-1911)、郑拱辰(1860-1923)、郑神宝(1880-1941)一面活跃于竹社,一方面持续经营各类事业,发展为兼具商业、社会与文化影响力之家族。透过台湾新竹郑家崛起与竹堑诗书画发展互动的实例,可以管窥清代至日治时期台湾地方领导阶层家族势力的维系,是在累积经济资本外,更进一步参与文化活动,其家族园林更是官、商、文交际的辐辏地,其辐辏范围包括台湾其他地方士绅、诗社和书画团体,更与闽浙地区中国文人、书画家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

  • 标签: 台湾地区 新竹 郑用锡 郑神宝 北郭园 竹社
  • 简介:  进入20世纪90以后,英国高等教育新的格局逐渐形成.<1992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取消了高等教育的双重制,英国大学的数量大大增加,现已有170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英国的大学'在历史上以亲密的师生关系和高质量的本科生教学闻名',这甚至可称为'英国的大学理想'.英国的高等教育在整个80都处于动荡不安的大变革之中,但'直到80,没有发生急剧变革的东西,乃是对本科生教育和小型大学的两项承诺.'到了90,出于大学面临的政治、经济背景和高等教育结构、规模的变化,大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革.……

  • 标签: 大学教学改革 伯顿·克拉克 师生关系 大学理想 教育质量 本科生教育
  • 简介:20世纪70,美国基础教育财政诉讼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州开始涌现,并经历了从“均等”到“公平”的发展阶段,体现了社会公众关于教育平等理念的嬗变。“充足教育”的理念深刻影响着美国基础教育的财政政策,使之在财政拨款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测算拨款充足的方法多样性、拨款充足有具体的公平标准几方面对我们有所启示。

  • 标签: 均等 公平 教育财政诉讼 充足教育
  • 简介:20世纪90以来,在各大学纷纷要求自主和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台湾高等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主要包括:实行大学多元入学制度、改进并发展大学课程、引入“学程制”建立弹性的学制和改革公私立大学的经费等几个方面。通过改革,使台湾高等教育逐渐朝着更加灵活、自主和适应社会多元发展要求的方向前进。

  • 标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台湾省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入学制度 学制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一个时期,毕业生曾经发起两次求职请愿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国民政府举办了就业训导班,招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并提供实习机会,最后加以分发任用。就业训导班举措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思路也值得当代社会借鉴。

  • 标签: 国民政府 高校毕业生 就业训导
  • 简介:20世纪80美国的优质运动展现了保守主义在实现全面复兴与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围绕着对“优质”概念符号进行批判、生产与再批判的线索,进而达成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的钳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激进主义之间的冲突,也出现了保守主义阵营内部——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斗争,并进而帮助反思“永恒”、“常识”、“科学”等习以为常、普遍接受的语言符号中所蕴藏着的不平等的权力。

  • 标签: 优质运动 进步主义 传统派 新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 简介:学术界对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关注以及对学科建设问题引起的争鸣,是推动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对20世纪80以来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争鸣状况、分析争鸣的原因、探讨争鸣给外国教育史研究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总结该学科发展的某些规律和有益启示,以期推动新时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建没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外国教育史 学科建设 中国 研究对象 学科名称
  • 简介:九十抚顺人才发展战略与对策的实施研究报告(上)抚顺市教委李正香为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八五”和今后十发展规划,卓有成效地实施抚顺科教兴市发展战略,从1991起,我们就九十抚顺人才发展战略与对策的实施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这...

  • 标签: 人才发展战略 九十年代 高层次专业 研究报告 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资源配置
  • 简介:<正>从理论上看,八十年代初期的教育经济学基本上是七十的教育经济学的延续和发展没有大的突破。但随着时代的变更,新的问题的出现,一些分析现行问题、修正旧观点、采用新方法的研究便陆续出现了。这里介绍四个有代表性的研究,反映八十年代初期国外教育经济学的动态。

  • 标签: 教育经济学 学校教育 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发展 综合性 认知技能
  • 简介:<正>三、七十国外教育经济学的新理论自七十以来,国外部分的教育经济学家摆脱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束缚,提出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及途径去分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重新评估教育的经济价值使教育经济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是“第二”教育经济学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大体说来,他们的观点可分为三类:筛选假设,社会化理论,及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以下对这三类学说作简单

  • 标签: 教育经济学 人力资本理论 传统教育 教育水平 社会化理论 学校教育
  • 简介:文革至上世纪90,冰心在家信里密集谈及她第三孩子们。本文通过对这些信的梳理,试图展示冰心晚年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她和第三的关系;这些信也反映了冰心一直以来对家庭第三教育问题的重视。

  • 标签: 冰心 家信 第三代 教育
  • 简介:<正>当前小学生学习负担之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课后作业过量而又不合理。今年初考前,一位毕业生家长告诉我,单元测验后,语文老师规定,默写(大约400字的一段文章)错4个字以上者全文抄10遍;数学老师又规定,80分以下者全卷抄10遍。他的孩子抄到第8遍,累得直哭,他只好越俎代庖。问抄一遍大约多长时间,答曰:15分钟。

  • 标签: 小学教育 误区 单元测验 初考 课后作业 儿童
  • 简介:20世纪80(为行文方便,下面将20世纪80简称为“80”)的中国教育改革是新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重要一页。本文以我国的教育方针变革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80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历程,80的教育方针的变革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80教育方针变革的动因、结果以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历史变革的经验和教训。

  • 标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国 教育改革 价值取向 教育方针
  • 简介: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除通过军事侵略中国外,还发动了文化侵略,实行语文奴化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其基本策略是删改占领区的国语教科书和编写日、满政府的国文教科书。在其所编的国文教科书中,企图通过课文的选编以建立满族认同、消解异族反抗、宣扬日本亲善,并最终达到全面实行奴化教育、统治中国的目的。虽然这种企图最终失败,但仍值得中日两国人民反思,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 标签: 日本 奴化 语文教育
  • 简介:对张洁、王安忆、方方、徐刊等几位当代女性文学大家的语言进行探寻,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解读不同女怀作家的作品并准确把握其内涵,又有助于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分析千差万别的女性文学创作个性,还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当下不同阶层类型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内心生活.

  • 标签: 性学 语言 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