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文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抽象性,如果能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吧数学知识溶图到实际社会生活实践中,更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饿哦的提高数学成绩。本文就针对小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 作者: 李浩然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自然地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 作者: 吕新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新课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教材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 简介:〔摘要〕高中政治课堂“生活教学理念的提出,一方面,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教学中,依据理论观点阐释其意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以便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主张将课堂回归学生,确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加强培养学生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将“生活”的教学理念切实地运用到高中政治课程中,成为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 标签: 〔〕高中政治课程生活化
  • 作者: 陈剑彬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效组织课堂互动,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密切初中地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本文探讨了初中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构建策略。
  • 简介:〔摘要〕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概念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 标签: 〔〕政治生活概念教学
  • 作者: 张爱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玉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物理与实际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本文将展开基于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
  • 简介:〔摘要〕化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想。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化学很多知识点不理解,看不到化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表现,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

  • 标签: 〔〕生活化学教学应用探究
  • 作者: 陶尧思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专门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学习做人”是它的核心。而传统的品德教育过重于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品德融入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才能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我认为,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位生活坎坷的朋友向我说,他这一辈子在生活上虽有诸多的不如意,但是有艺术、阅读、写作相伴,还不至于心灵枯竭、精神萎靡。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在朋友所言及的三种自我救赎方式中,竟然均与语文直接或间接相关!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当下我们所企求的优质教育,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应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对学生现实与未来生活的泽润。

  • 标签: 间接相关 自我救赎 不如意 综合性学习 激趣 阅读欣赏
  • 作者: 张仙会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伴随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指的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文就如何将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做了相关探讨。
  • 简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重组教材素材,纳入新鲜的、有生活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材料,把数学与生活有机整合,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做数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对用“活”教材,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
  • 作者: 胡碧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中班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步步进行,做到“有益有趣、有效引导、自我纠错、操作体验、习惯养成”。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年龄和接受能力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学习和模仿的能力,教师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生活,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模仿,从而达到习惯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提升自理。
  • 简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是观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特征的标准或尺度。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不仅是实施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还是诊断与提升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概念界定模糊,指标类型设置不尽合理,指标数目确立较为随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前瞻性等方面。为此,我们需要厘清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内涵与外延、注重研究基础与方法创新,注重"本土化"指标体系研制,加强评价指标顶层设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评价指标更新与发展,从而为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工具。

  • 标签: 教师 工作生活质量 评价指标 检视 重构
  • 作者: 张达霖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文言文教学做了相关探讨。
  • 作者: 蔡回乾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便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化改变了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状态,增强了趣味性,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进行了探讨。
  • 简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信正成为学校和社会越来越普遍的网络通信工具。教育正在由传统的模式向物联网时代转变。微信作为便捷的交流平台不仅在图文、视频、语音等方面带给了教育最新的沟通平台,同时有利于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家校共同体。微信给教育带来了学习的春天。微信应用于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在校表现及课堂生成,第一时间呈现给家长,更让学校与家长进行了无缝隙

  • 标签: 微信教育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