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依托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新增感知成本的技术接受模型,设计了知识付费行为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之后,文章进行了影响因素变量的测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相对利益是影响知识付费行为支付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感知成本、付费习惯、版权意识、集体规范和获取难度对支付意愿也有显著影响,而自我效能评估和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等人口学变量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文章通过中介作用检验,验证了行为态度对感知成本和支付意愿存在中介作用。文章的研究为理解知识付费这一在线学习主要形态的用户动机提供了有价值的解释,有助于在线学习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计划行为理论 知识付费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从我国实施分税制后各地政府对其所属高校的财政投入现状与投资能力出发,为了逐步缩小因各地财力发展失衡而导致地方高等教育事业日渐增大的差距,在建立科学与规范的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并进行了模拟转移支付与结果分析.

  • 标签: 高等教育 转移支付 财政 教育经费
  • 简介:<正>奥地利是中欧的一个小国,全国人口750万。80年代初期,全国有12所大学和6所高等艺术学校,在校大学生约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正副教授约1750人,离休和荣誉教授约460人,其他教师约万余人,即各类教师超过1.2万人。

  • 标签: 正教授 中欧 大学教师 额位 在校大学生 副教授
  • 简介: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评价的作用愈加突出。如何开展教师评价,是一个十分严肃而迫切的任务。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教师评价的相关认识:教师评价要以价值为取向;教师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教师评价方法要多元;教师评价系统要规范;教师评价体系需要再评价,旨在探索教师评价的方向、内涵、方法和要求,引起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的关切和重视,从而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

  • 标签: 教师评价 内容 方法 规范 再评价
  • 简介: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教师工资的增长如果总落后于其他经济部门的职工工资的增长,那么教育部门就只能从劳动市场上得到最差等的专门人才。基于这种认识,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出发,苏联党和政府对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一向十分重视。1964年,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是90.8卢布,1969年是116.8卢布;1982年是137.5卢布,已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77.6%。1984年4月,苏联决定每年用35亿卢布增加教师工资,使中小学教师工资平均增长30—35%。

  • 标签: 工资改革 职工工资 劳动市场 全国职工 工资制度 增加工资
  • 简介:在不同的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下,日、美两国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前者为总量一次性补助与专项配套补助组合,而后者则为专项一次性补助与专项配套补助搭配.透过两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纷繁复杂的外表,可以发现,两种模式具有很多内在一致性,这些内在规律对建立我国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义务教育 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日本 美国 比较教育 教育管理体制
  • 简介:全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正在合理有序地进行中,作为特殊身份的独立学院如何依托环境,结合实际,抓住契机,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反思过往失败教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分析绩效工资的涵义和当今绩效工资管理的难点,把握独立学院在实行绩效工资管理中的五个原则,从而科学合理地建立独立学院的绩效工资管理体系,对于独立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管理体系 独立学院
  • 简介:<正>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国家历来都有规定。以五类地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为例:中师、大专、本科的在80年前月工资分别是34.5元、43.5元、50元;在80—85年分别是41元、47元、53元;85年调整之后分别

  • 标签: 工资收入 本科生 大专生 毕业生 脑力劳动者 普通工
  • 简介:人文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关注人的各方面状况,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教师的角色是多方位多角度的,首先他是一个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人在参与社会劳动的过程中有着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因而他既是一个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一个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主体。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同时,更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人文关怀,他们和其他社会劳动者一样,既有着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更有着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因此,在对教师工作实绩进行有效量化和评价的过程中,在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实施中,有必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因素。

  • 标签: 教师评价 绩效工资 人文关怀
  • 简介:工资对于教师供给及教师队伍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了解幼儿教师工资和其他因素对幼儿教师流动和流失的影响。通过对4省市649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绝对工资水平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内的流动影响作用较大,而相对工资水平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外的流失作用显著,此外,编制、办园类型、职称、工龄、本单位工作时间等对幼儿教师流动、流失也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完善有如下启示: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加强不同性质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完善工资管理机制,提高教师薪酬满意度;保障幼儿教师的权利,增强其职、止认同感.提高社会蚰.位。

  • 标签: 幼儿教师 教师流动 教师流失 教师工资
  • 简介: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之后出现的大学工资溢价和大学劳动力相对供给呈同方向变化,以及新老年龄组的大学工资溢价同上升的的演化趋势特征,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得出结构式计量经济模型,采用两阶段估计法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其成因。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相同教育组内不同年龄劳动者间的替代弹性非常强,中国大学工资溢价不受特定年龄组劳动力相对供给的影响,而只受两个教育组总相对供给的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在1995-2007年期间对大学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长强劲,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停止扩招而是产业升级。

  • 标签: 大学工资溢价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供给
  • 简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是提升学校管理绩效的关键所在。调查发现:积极的薪酬管理过程满意度对教师薪酬结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且对学校绩效也有积极影响。要提高学校绩效,需要制定基于"标准"的绩效评估体制,注重薪酬管理过程的改进,构建规则合理、公开透明的绩效工资发放体系,注重薪酬结果的合理应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成就感。

  • 标签: 绩效工资 薪酬满意度 学校绩效
  • 简介:通过对浙江和江西两省2005年相关数据的定量研究发现,县级教育支出都明显地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两省都会正向影响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但上级指定用途的专项补助,在江西省干扰了县级政府的支出行为,使得它为了完成配套,或是完成上级指定的项目,不得不减少本级的教育投入,而在浙江却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看来相对雄厚的地方财力会使得教育支出更有保障,而财力较弱地区更依赖上级的转移支付,只维持对教育的基本支出需求。在不改变当前干部考核机制的情况下,单纯靠转移支付并不能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 标签: 农村教育支出 财政转移支付 挤出效应 浙江 江西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7个省份的510所城乡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收入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工资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存在着教师对工资收入、工资分配制度不太满意等问题。为此,应建立健全教育政策与法规,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师工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工资制度,确保工资分配公平公正。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工资收入 满意度
  • 简介: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是县乡两级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县乡财政支出的近四成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有必要研究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陕西2000年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3省转移支付都有效地增加了县乡财政教育支出,但以浙江的影响值最大,陕西其次,湖北居末。浙江的向县乡倾斜的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陕西获得较多的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决定两省财政转移支付对县乡教育投入积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湖北 陕西 浙江 县乡两级基层政府 教育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