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唐代教育 寺学 寺院 佛教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之后,中国大学开始广泛参与民众教育和乡村教育实验。以往对大学所办教育实验的讨论多集中于教会大学,而对国立、私立等其他性质大学所办教育实验区的讨论尚不充分。位于上海的私立大大学将参与实验作为学校的民族复兴教育方针,立足于学校周边社区民众实际生产生活,积极创办起大公社、大民众教育实验区等实验机构,对改善周边民众生存状态和社区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前后相继的实验过程中,大大学与周边社区互为依托,互动频繁,同时其间主导者从马宗荣到邰爽秋的变化,显示出学者的流动及其学术观念流变对办理实验区的深刻影响。这也是其所办教育实验区的特别之处。

  • 标签: 大夏大学 大夏公社 大夏民众教育实验区 民众教育 乡村教育
  • 简介:〔摘要〕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权利,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

  • 标签: 〔〕教学问题培养能力
  • 简介:子屋为江户时代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私塾为中国以启蒙儿童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育形式。作为传统教育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二者都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但是,子屋在改造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私塾却废而不除,此外,他们在中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论文试以私塾与子屋的比较为切入点,管窥中日两国传统教育资源的命运异同。

  • 标签: 私塾 寺子屋 传统教育资源
  • 简介:约翰.S.布贝克,是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曾任耶鲁大学、密执安大学等大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涉及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思想等方面,尤其是他关于高等教育哲学的研究,使其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他在1978年出版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

  • 标签: 美国 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 教育哲学
  • 简介:19世纪末,整个世界的教育测评因受科学思潮的影响,开始广泛借鉴心理学、统计学和实验等科学方法。不断加大客观性检测的力度,力求将学生习得的知识、能力予以量化、标准化。桑代克(EdwardLeeThomdike)在1904年出版的《心理与社会测量》一书中甚至宣称:“一切存在物都是数量的存在,而数量存在是可以测量的。”

  • 标签: 教育测评 夏丏尊 语文 关怀 社会测量 19世纪末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维金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山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鲁教版)初中化学新课程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体系的构建、教材体例的确定、教材内容的选择及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传统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我们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现行教材的使用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感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