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两课”发展的历史及课程的特色来论述“两课”的重要性。

  • 标签: 普通高校 “两课”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思想品德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大学是中世纪的产物。12-13世纪时产生于欧洲的大学是一种组织化了的教学机构,它由学部、学院、学科、学位、考试等一系列内在要素构成,是一种多学科性机构,是一个学者团体,具有严谨的法人组织性质、办学章程,而这些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学校和专业学院中是不具备的。在古罗马古希腊虽然有像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似的哲学学校,以及为培养教士、

  • 标签: 大学 职能 高等教育史 科学研究 教学任务
  • 简介: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章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产生、发展、完善、转向与复苏的历史发展过程,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美好期待。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章程研究现状极为惨淡、乏力,研究内容较为单一、表面,现实实践大都观望、应付。因此,依靠政府政策支持与强力推动、加强学校章程研究与成果转化、建设区域教育智库与监督机制三大策略,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章程研究与实践的必由之路,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社会学习共同体是保障三大策略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基础教育 学校章程 现代学校制度 历史沿革
  • 简介:近来有学者提出进行学制研究,呼吁学制改革,提出中小学实行九年一贯制。学制问题是个重大问题,中小学学制的形成与改革,最要考虑三个方面:学制的长短,中小学的衔接,课程的设置。因此,我们通过回顾清末以来我国中小学学制变化的历程,反思历次改革的得失,以为新的学制改革提供借鉴。一百二十年以来,大多数学制变革是与政治变革联系在一起的。其中最基本的学制是1904年的癸卯学制,1922年的壬戌学制,1951年的新学制。就中小学而言,1922年学制奠定的“六三三”模式,始终是我国中小学学制的基本模式,多次改革都是对“六三三”的反对与回归。要进行新的中小学学制改革,还必须认真研究“六三三”在中国的起伏。当年“六三三”拟定之时,众多讨论意见还值得反复研究学习。

  • 标签: 中小学 学制 清末 民国 回顾 反思
  • 作者: 王培利郭凤平陈跃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11-21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天津城市型政区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城市由传统向近代的成功转型。而区级政区是城市型政区形成的具体体现,分析天津区级政区的萌芽、沿革以及形成过程,不但折射出天津城市型政区的发展过程,而且透视天津城市的近代化转型。政区地名也因之有所变革。
  • 简介: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是美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全国性教育组织。与目前全国教育协会施行的“会员代表大会制”不同,20世纪20年代以前,全国教育协会按照以理事会为核心的“会员大会—理事会—部门”三层组织管理结构运行。通过分析全国教育协会章程及会议记录,发现这一组织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857年成立至1886年获得哥伦比亚特区法人地位,为维持稳定,全国教育协会齐力推动建立制度化组织结构的时期;1907年获得国会特许状,全国教育协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组织,以教育行政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管理者们拓展理事会职权,并最终成为协会组织管理结构核心理事会集权时期;1907年至1920年全国教育协会改行代表大会制度,伴随协会内部矛盾冲突加剧,协会组织结构经历了民主化改革的预备时期。在全国教育协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争斗及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推动下,协会为求自身生存与发展激发出生命力——对协会组织结构的自觉调整。

  • 标签: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 制度化组织结构 科层化组织结构 民主化变革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为行文方便,下面将20世纪80年代简称为“8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是新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重要一页。本文以我国的教育方针变革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80年代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历程,80的代教育方针的变革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80年代教育方针变革的动因、结果以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历史变革的经验和教训。

  • 标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国 教育改革 价值取向 教育方针
  • 作者: 代翠红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分为两部分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部分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第二部分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 简介: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308(1999)06-0024-03高中历史课本近几年改革的一项内容就是增加了历史资料。历史资料在课本中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行高中历史课本朝着深层次、高起点的方向发展,它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

  • 标签: 高中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 历史课本 文献资料 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中
  • 简介:〔摘要〕历史教学常常很抽象,有时很呆板,学生们学习常失去兴趣。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能力,但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启迪”,让学生们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 标签: 〔〕良好习惯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教学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全淑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9-19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9期
  • 机构:〔摘要〕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而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则是以老师“满堂灌”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有兴趣而对“历史课”没有兴趣。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导入语的优化设计,让历史课充满魅力,
  • 简介:〔摘要〕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从中发现其命题规律熟悉中考熟悉,陌生中考熟悉,熟悉中考陌生,陌生中考陌生。

  • 标签: 〔〕高考历史命题研究
  • 简介:〕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灌输式”“论证式”和“表演式”为主,这些模式导致了教师主要以完成教学大纲内容为目的,学生则以死背硬记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互动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应成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目标与方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符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有效
  • 简介:美国的历史科国家标准中对历史思维的论述(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叶小兵译按语:1995年1月,美国“全国学校历史科中心”(NationalCenterforHistoryintheSchools)颁布了历史科国家标准(NationalStandards...

  • 标签: 历史思维 历史叙述 国家标准 历史科 历史分期 历史事件
  • 简介: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理解”的本质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共识和共享,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历史教师应从共存、共生的角度审视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范畴与内涵、课程目标与实践,并由此归纳出历史学科国际理解教育的共同价值,旨在借助课程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完善历史课程,使之为健全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 标签: 国际理解教育 历史课程 历史教育
  • 简介:〔摘要〕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素材。

  • 标签: 〔〕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