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从校外培训机构的'供给'是否适应学生及家长'需求'的角度分析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数量和科目过多、教学质量和师资素质不高、环境条件和服务水平欠佳等诸多问题,与学生及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实际和良好愿望不相适应。导致这些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培训市场监管的统合力和持久力不足,校外培训机构偏重经济利益而忽视自身的责任和建设,学生及家长对校外培训存在价值高估和盲从心理。为有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促进校外培训行业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建立和完善校外培训市场的统一性和长效性监管机制,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树立'教育'理念并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而学校及教师则应指导学生及家长有选择性地参加校外培训并正确处理校外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 标签: 校外培训机构 供需偏差 监管机制
  • 简介:课外辅导机构身份属性的营利性与服务产品的公益性在现实中既有冲突又存在共生的可能,需要政府通过外部规制对其加以规范和引导。实践中,政府对课外辅导机构进行规制的边界不够清晰,规制主体及职责不够明确,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够健全。我国正值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的过渡期和关键期,政府应厘清行政规制与机构办学自主权的边界,明确规制主体及职责内容,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健全课外辅导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推动课外辅导机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课外辅导机构 营利性教育 公益性教育 教育规制
  • 简介:学校和影子教育机构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使用博弈论"囚徒困境"重复博弈模型和4C模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模型)对学校与影子教育机构的博弈竞争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学校和影子教育机构存在对抗、互补、合作和吸纳四种关系模式。为进一步促进二者关系的融合,应提高学校和影子教育机构博弈的理性水平,牢固树立合作发展的意识,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 标签: 学校 影子教育机构 竞争 融合 4C模型
  • 简介:近四十年来,我国校外培训行业的市场准人管制逐步从行政审批模式向负面清单模式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仍有诸多不足亟待解决。各界呼吁政府提高教育培训市场的准人标准、加强事前审批监管,这种行政监管方式忽视了教育培训产业的特征,也不利于教育培训行业的公平竞争。从规制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消费者权益理论的三个理论维度来看,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中应当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借鉴日本、美国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人管制经验,不仅要依靠市场机制保障校外培训行业的竞争秩序,还要厘清与行业协会的监管责任分工。因此在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人管制转型过程中,有必要明确市场准人的负面清单,清理在准人环节对于资质获取、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法规政策,同时也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同治理作用,强化对市场主体法律责任的监督机制。

  • 标签: 校外教育培训 市场准入 管制转型 负面清单 竞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