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份美好,如果一人独享将仅仅有一份美好:但如果多人共享它将升华为多份美好。生活之中处处有分享,我们应该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美好。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分享,一个温馨的词语;分享,一种有爱的行为;分享,一种人生的智慧。分享,传播和聚集知识、思想、快乐,给人带来希望和成功。在网络时代,分享是一种时代精神。作为现代人,学会分享,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很多哲人论述过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网络时代 时代精神 现代人 人生
  • 简介:要从斯德哥尔摩回北京了,我到Z教授家话别。正交谈间,忽然他女儿莲娜兴、中冲地跑进起居室,连帽子和大衣都没有脱,唤了我一声,便像宣布一件世界要闻般地对我说:“我同学芬妮答应借给我麦考利的《独自在家》啦!明天上学带给我,您就能到我家来看啦!”她那张红扑扑的脸,放着光,正对着我,双眼更进射着难以形容的强波。我的心被重重地敲击了一下。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开头写法一一扣题提示写什么:我是什么时候学会分享的?是和姐姐分苹果的那一次,还是和外公外婆分荷包蛋的那一次?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那天,姐姐的脸笑得像花儿一样绚烂。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大大的红苹果,递给我。

  • 标签: 写法 苹果
  • 简介:青春是即使我什么也没有,也一定要坚强,永不退缩!分享几首励志歌曲,高考fighting,身体和精神都要在路上!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我会怀念所有的这些曲折.朴树《空帆船》

  • 标签: 《分享》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转眼间.3年的初中生活已经结束.回想起这3年与朋友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一起分享的岁月.我的心里就会不平静.

  • 标签: 《分享》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罗素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由于他学识渊博,涉及研究领域众多,且都成就斐然,故曾获得"当代的亚里士多德"之美称.但凡认真读过本书的人,都不能不为作者的无畏精神及精湛见解所折服.作者通过对现存的各种教育制度的评估,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改方案.作者还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教育理论以民主与科学精神为基本特征,

  • 标签: 感悟 社会活动 诺贝尔文学奖 科学精神 亚里士多德 20世纪
  • 简介:《赫胥黎自由教育论》是阿尔杜斯·赫胥黎关于教育的本质、目的与手段的经典论述.本书围绕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这一主题.从童年后的教育、政治与教育的关系、因人施教、通识教育、文学艺术与教育的关系、宣传与教育的关系等多方面讨论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的本质及其功能.

  • 标签: 教育的本质 感悟 通识教育 经典论述 因人施教 文学艺术
  • 简介:冬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去捡木头,只有小狐狸躲在家里不出门。小狐狸说:“天气太冷了,我才不出去呢!”

  • 标签: 温暖 小动物 狐狸
  • 简介:李家与赵家一墙之隔。李家院内有棵苹果树,结着香香的大苹果的树枝伸进了赵家院内;赵家院内有棵枣树,挂着甜甜的大枣的树枝也“越境”伸进了李家院内。

  • 标签: 分享
  • 简介:班恩可以和苏希分享他的肉桂卷,可是她不想吃半个,她只要一小块就好。班恩正在看报纸。罗柏可以借看体育版.但是他看完后要再还给班恩。琳达吃不完整个披萨,苏希可以吃一部分.但她只想吃一两块。

  • 标签: 体育版 报纸 中等教育 英语 阅读 理解
  • 简介: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有过关于学与思的经典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所写之本文,则是以其见长的闲适的笔调,阐释出自己对于现代教育、理想教育的透视与感悟.

  • 标签: 感悟 20世纪 现代教育 理想教育 林语堂 笔调
  • 简介:晏阳初(1890.10.26—1990.1.17),我国近代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曾先后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耶鲁大学。晏阳初于20世纪20年代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1922年在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并发起识字运动实验;1923年在张伯苓、蒋梦麟、陶行知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9年,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展定县实验,并在定县实验过程中,提出了以“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四大教育并进改造中国农民“愚贫弱私”四大核心问题的理念。

  • 标签: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平民教育家 感悟 平民教育运动 定县实验 香港大学
  • 简介:陶行知是生活教育学说的创立者,一生致力于从当时的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出发,建设中国教育。1921年至1927年,陶行知先后参与成立了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设了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中国教育改造》这部著作见证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实现了从“教授”到“教学”,从“教学”到“教学做”的层层递进与逐步深入。

  • 标签: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生活教育理论 中华教育改进社 感悟 中国国情 1927年
  • 简介:《思维与语言》俄文版出版于1934年,作者维果茨基是一位极有才华的学者,被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史学家斯蒂芬·图尔明(StephenToulmin,1922—)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1962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Bruner,1912—)介绍,汉夫曼(E.Hanfmann,1905—1983,俄裔美国心理学家)和卡瓦(G.Vakar)合作翻译的英文版《思维与语言》(ThoughtandLanguage)正式出版.本书在西方出版后,

  • 标签: 图尔明 合作翻译 科学史学家 维果茨基 卡瓦 最近发展区
  • 简介:什么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在回答叶纶恕的时候说道:"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含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他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

  • 标签: 教学做合一 学非所用 来学 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 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