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民办院校是指由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教育经费、自主经营与管理的面向社会提供选择性教育服务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其崛起从本质上讲是我国公立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三次立法上都把民办高等教育定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初期,教育部明确了要求民办高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路并在相关政策上进行严格的控制。

  • 标签: 民办高职 定位策略 ESP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财政性教育经费 中国高等教育
  • 简介: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肩挑教育扶贫重任,确定了"立足当地、面向农村、为农育人、助农致富"的办学思路,为山乡孩子和农民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土秀才""土专家"队伍,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继续教育,多渠道救助失学儿童。

  • 标签: 苍溪县 高级中学 农村劳动力培训 家庭贫困 红阳猕猴桃
  • 简介: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农业院校如何抓住学校特色,立足自身,不断改革完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农业院校应从教育观念、师资队伍、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构建重基础,宽口径,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素质
  • 简介:<正>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彰显职教特色才会具有生命力。众所周知,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的重任,检验职校是否实现培养目标的唯一标尺就是看培养的人才企业是否欢迎。从企业的要求看,企业希望职校的学生毕业之后能"零距离"上岗,就是希望学生一进入企业就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就能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

  • 标签: 职教特色 校园文化 办学方向 职业心理 创业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
  • 简介:2008年11月13日,由中国就业促进会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健康安全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在京正式启动。项目启动仪式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张幼云副会长主持,中国就业促进会林用三会长、王英才常务副会长、王锡赞秘书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领导、德国拜耳集团董事会成员沃夫冈·普利琴科博士等出席了启动会。

  • 标签: 农业富余劳动力 德国拜耳集团 就业促进 健康安全 医药保健 转移就业
  • 简介:枣庄市台儿庄区自2008年开始采取"先期试点、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分三步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走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无富余新路子。

  • 标签:
  • 简介:近日,中国国际承包商耳熟能详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被独立法律服务调研机构Who’swhoLegal授予“2009年度全球领先建筑律师事务所”。这是该律师事务所在过去四年中第三次被评为全球领先律师事务所,前两次分别在2008年和2006年。本刊记者为此对品诚梅森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庄本信律师和上海代表处负责人丘健雄律师进行了采访,请他们介绍该所在中国的成长之路。

  • 标签: 国际律师事务所 国际承包商 “走出去” 中国 特色服务 梅森
  • 简介:“通过‘阜宁就业'微信公众号,在外地就看到《致阜宁在外乡亲们的一封信》,返乡时在汽车站又收到‘返乡创业就业大礼包',看到鼓励我们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提供的岗位,听到干部和周围的人算的经济账、亲情账、长远账。年后我决定留在家乡创业,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从苏州返乡的阜宁县村民唐棠高兴地说。

  • 标签: 阜宁 创业政策 一封信 社会创业 工资性补贴 空间布局
  • 简介: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他们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转移就业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和“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新时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提高他们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能力.在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化、转移。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职业教育 农业现代化 转移策略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
  • 简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想提升此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课程导入,重构教材内容,开展新颖互动,关注价值教育。

  • 标签: 课堂教学 重构 价值
  • 简介:马鞍山市现有人口12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2万人,农业劳动力36.25万。目前,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有25.16万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4.15万人,外出就业11.01万人。外出务工农民主要流向为长三角地区5.77万人,珠三角地区0.84万人,津京地区0.57万人,本省1.71万人,其他地区2.12万人。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人均年收入在17000元。目前在我市实现就业、创业的外地农业劳动力的总数为6.62万人。外来农民工就业行业分布为建筑业占56%、服装加工占7%、餐饮业占8%、洗浴服务业占11%和个体经营占18%。年均收入约为19000元。

  • 标签: 农业劳动力 转移就业 马鞍山市 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建设 区域优势
  • 简介: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芜湖市农业人口近120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其中就地转移25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5%,与09年同比增长3%;外出务工24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4%,与09年同比增长5%;受金融风暴影响,返乡农民工14.7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7%,与09年同比增长7.6%;帮助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2万人,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1.16万人。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承接产业转移 返乡农民工 示范区建设 皖江城市带 农业劳动力
  • 简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4]21号)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问题,由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会同公安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提出具体落实意见的要求,现将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 标签: 进城务工 国务院纠风办 人口和计划生育 劳动和社会保障 不合理收费 行政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