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全面深化公共预算改革进程中,建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是构建现代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也是适应新《预算法》的基本要求,而提升预算执行效率是硬化支出约束、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继续巩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提升预算执行进度和效率,以促进现代预算制度向纵深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依据新时代背景设想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目标模式,从四个维度深入剖析我国建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所具备的现有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预算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措施建议,以期为有效促进预算执行进度、提升预算执行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实时监控 预算监督 预算执行效率
  • 简介:选取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市场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资产注入型的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资产注入型的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的定向增发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进一步又以资产注入型的定向增发为样本,依据注入资产的相关性进行分组,讨论了大股东及关联股东的参与、注入相关性资产对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显示,大股东注入与上市公司相关性的资产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相反,注入不相关资产降低了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因此,加强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的监管与控制,才能实现公司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资产注入型 大股东参与 双重差分法 多元回归
  • 简介:企业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是,以往研究重点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问题,现实中企业社会责任非效率投入普遍存在,对于这些非效率社会责任投入的成因和治理,目前理论研究鲜有关注。文章借鉴公司治理的核心手段一激励和约束制度,分析高管持股与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非效率投入的影响,利用2012—2015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非效率投入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较低水平高管持股加剧了企业社会责任非效率投入,较高水平高管持股表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非效率投入的治理作用;较高水平高管持股与内部控制的共同实施对企业社会责任非效率投入具有显著的综合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在目前阶段主要依靠约束机制,股权激励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才能发挥预期的治理作用。

  • 标签: 高管持股 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非效率投入
  • 简介:目前我国各地区均已制定了促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策略,技术创新效率直接决定着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深度,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也会带来各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差异。以我国不同区域创新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为研究主线,利用DEA分析法,从企业的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以及不同阶段的效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比较低,而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明显,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效率明显要高,而且研究也发现,在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技术成果转化效率要比技术开发效率的地位更加重要。

  • 标签: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 简介:利用1997-2015年分省数据,基于多阶段DEA方法测度区域金融效率水平,进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群战略对区域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战略显著促进了区域金融效率的提高,该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具有说服力。城市群对区域金融效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地区间表现出差异性,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内陆地区金融效率获得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可见城市群不仅能够提高区域金融效率,还有助于缩小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 标签: 城市群战略 双重差分法 区域金融效率
  • 简介: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摆脱资源与环境的双重束缚,是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此,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利用宏观及微观数据,选取一定的农业科技投入产出指标,并运用DEA模型,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湖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近几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波动较大、增长不规律;农业科技效率明显,但增长缓慢;农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据此,文章从完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适度引进农业科技资源、加大农业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和优化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 标签: 湖北省 农业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对策
  • 简介:提高经济增长效率需要集约式利用投入要素,通过创新扩大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份额,这种背景下教育经费投入的经济增长效率提升效应需要深入探究。基于2000—2014年省域尺度数据和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显示,由于存在人力资源优势长期释放、"干中学"效应和创新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等,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效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并表现出双重门限特征。随着教育经费存量跨越不同门限,教育经费的经济增长效率效应表现出加速现象。为此需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稳定财政资金投入,多渠道拓展办学资源;通过转移支付和教育财政支出完善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效应,畅通教育经费投入与创新发展之间的联接渠道。

  • 标签: 教育经费 经济增长效率 门限回归模型
  • 简介:近年来,为发展生态经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各地竞相建设生态经济区。科学评价生态经济区的政策效果,对政策本身的完善及检验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采用2004-2015年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与倾向值匹配法(DID-PSM),研究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成立引致的农业经济效应。研究表明:政策促进生态经济区内人均农业产出效率提升了6.2%,政策促进效应呈现地域异质性与时间动态增长性,政策通过提升产出效率提高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GDP;政策提升效应在DID-PSM核匹配下依然显著。

  • 标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DID-PSM 农业产出效率
  • 简介:基于200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规制效率;基于Theil指数法,测度了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呈阶梯状分布格局,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2)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总体上有较大波动,但近年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小;而在区域间差异上,东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最大、东部与中部之间差异最小。(3)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环境规制效率的提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四个指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4)分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度两个指标在三个区域中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要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 标签: MALMQUIST指数 环境规制效率 THEIL指数 影响因素
  • 简介:文章基于“法治、公平、效率、透明”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我国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总体上提出了我国税收制度现代化的实现路径选择。即,着眼法治,健全税收法治体系;着眼公平,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着眼效率,完善财税体制;着眼透明,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 标签: 税收制度现代化 国际经验 推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