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相对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农村劳动力是绝对过剩的;相对于全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而言,农村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尽管这种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但我们必须把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把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必须把农村劳动力流动看成强化农业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一大突破口而倍加重视。历史性地考察改革开放19年的进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第一时期,1979年~198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现极大地激活了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在强大的内部冲击和外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第一次大规

  • 标签: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非农产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劳动力市场 基础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1983年,哈雷摩托车成立了品牌社区性质的车友会——HarleyOwnersGroup(哈雷车友团),将其粉丝聚于一堂,并被简称作铿锵有力的IIOG。今天,ItOG已经发展到115个国家,80多万会员,在中国有数千位死忠粉丝。

  • 标签: 粉丝 原动 文化 挖掘 激发 哈雷摩托车
  • 简介: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既取决于企业的规模,也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决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文章对人力资源会计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主要障碍和具体对策。

  • 标签: 人力资源会计 障碍 对策
  • 简介: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己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河南是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诸多障碍因素,本文就自然环境方而加以分析。一、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及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农业的概念是1991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其涵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

  • 标签: 可持续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 生态农业 河南省 耕地面积
  • 简介:“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对全省158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7.5%。比2005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全省4915万农村劳动力中实现转移的人数约1843万人,比2005年增加483.2万人,增长35.5%,年均增长6.3%。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十一五”期间 河南省 移情 扩大内需政策 抽样调查
  • 简介:当今,信息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审计业务的方法、内容与范围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无疑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问题。信息系统审计是传统业务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措施进行解答。

  • 标签: 信息系统审计 发展 动力机制 问题 措施
  • 简介: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始终不高。有人将此归结为宏观调控引起的市场疲软。但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与此相适应的是较为强劲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是不会产生市场疲软的。以我国的机床产品为例,每年都存在着大量的积压产品。由此看来,似乎机床市场很疲软,然而与此同时,进口机床设备却逐年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机床进

  • 标签: 根本技术创新 我国企业 障碍分析 R&D 企业文化 市场疲软
  • 简介:最近收到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办的《同赢》杂志,看到封面的世界地图上赫然印着七个大字:“国际化势如破竹”。或许中央电视台的国际化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但是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却更适合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而要实现中国创造则更加艰难,但这是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当然,为了避免这一新的大跃进出现盲目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之间的差距。

  • 标签: 中国制造 中央电视台 鸿沟 国际化 世界地图 中国品牌
  • 简介: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问题,这成为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土地和户籍是制约市民化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述。

  • 标签: 农村转移劳动力 市民化 制约因素
  • 简介: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农村新增劳动力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逐步减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截止1996年底,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48万人(按半机械化操作,每人承担5亩耕地计算),占农村劳动力的57.1%,在目前新的特色产业没有形成之前,持续、大规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较为困难的,因此,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洛阳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将变得较为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任务较为艰巨。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特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产业间不能转向,城乡间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洛阳市 农村劳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 乡镇企业 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