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以中国的20种主要出口作为研究对象,考察1997年一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特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了显著的非对称传递效应,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远强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也远强于汇率小幅变动的情形。汇率传递效应在汇改前后表现出动态的非对称性,汇率因素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在2005年汇改之后才开始显现。由于进口投入品比例上的商品异质性,汇率传递效应及其非对称性传递特征仅限于资源性产品和中低技术制成品,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价格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汇率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出口价格 汇率传递效应 非对称传递 商品异质性
  • 简介:我国已经加入WTO,意味看进出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影响进出贸易风险的因素繁多,风险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就贸易结算、贸易合同、贸易货物运输等环节,简述进出贸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防范。

  • 标签: 进出口贸易 风险防范 中国 结算风险 合同风险 货物运输风险
  • 简介:一、生产企业自营进出的历史与现状自从1988年随着外贸体制改革、国家下放进出经营权的审批权开始,我国赋予生产企业进出经营权的工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8—1991年的改革试点阶段.这一阶段明确规定由各省市外经贸委负责赋予生产企业进出经营权的审批工作.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生产企业经营进出泛滥过多的现象,后经清理整顿,至1992年初保留了480多家生产企业的进出经营权.第二阶段是1992—1996年的正常审批阶段.为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1992年5月国务院批转经贸部和国务院生产办《关于赋予生产企业进出经营权有关问题的意见》,从此,我国正式开始赋予生产企业进出经营权.第三阶段是1997—1998年的加快审批阶段.由于上一阶段我国赋予生产企业进出经营权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1997年2月,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此,我

  • 标签: 生产企业 进出口经营权 进出口业务 自营进出口权 自营出口 外商投资企业
  • 简介:进出企业中很多经济业务的原始计价单位是外币,如从国外购进产品、支付海空运费以及产品出口等。但会计计量需要的是统一的本国货币,所以需要把这些经济业务中涉及的外币折算为本币,进行双重反映。这中间需要进行外币购销交易的会计处理。

  • 标签: 外币购销交易 进出口企业 会计处理 汇率 产品成本
  • 简介:运输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市场占有率(MOR)、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四个指标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标签: 运输服务贸易 竞争力 RCA指数
  • 简介:根据国务院有关决定,现对有进出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规定如下:一、凡有进出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一律实行“免、抵、退”的税收办法。本条所述有进出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的生产企业、有进出经营权的内资生产企业及生产型集团公司。有进出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及生产型集团公司内部设立的进出公司(部门),也一律按此办法执行。1993年12月31日前已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继续按现行免税办法执行

  • 标签: 进出口经营权 生产企业 出口货物 国家税务总局 统一实行 进项税额
  • 简介:使用2003—2016年中国与5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从总样本和分样本层面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层面上,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贸易;分样本层面上,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替代中国与东盟、印度和俄罗斯三大经济体的出口贸易,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进出贸易。在中美贸易摩擦凸显的现状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针对性地投资对于加快我国"走出去"步伐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进出口贸易关系 系统GMM 国际贸易 双边贸易
  • 简介:城镇住宅作为商品,按照住宅的价值出卖给用户,用户把住宅作为自有财产,拥有所有权、使用权和维修管理权。过去,我国把住宅和房地产业作为福利事业管理,国家和单位统一建房,以供给制的方式分配给职工,征收微薄的房租。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住宅越来越紧张,需求和供给矛盾越来越尖锐,只依靠国家投资建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近几年来,我国对基本建

  • 标签: 房地产业 城镇住宅 城镇经济 福利事业 供给矛盾 维修管理
  • 简介:<正>《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品采购应按供货单位,商品类别等设置明细帐,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在途商品的采购成本.”我们到商品流通企业进行审计时,常见一些企业不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中关于“商品采购”科目规范的内容和核算方法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对“商品采购”科目不十分理解,或者不重视,以致不按规范要求核算.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种情形.一、不设置“商品采购”的三级明细帐,而二级帐的摘要写得太简单,增大了查帐工作的难度,看不清楚哪一笔是真正属于运入在途的商品.二、货到未付款的核算也运用“商品采购”科目,月末反映贷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抵减库存商品反映存货,这样就不可能正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三、代销商品也错误地在“商品采购”科目核算,月末反映贷方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抵减库存商品后反映存货,既混淆了债权债务关系,又造成存货的虚有额.

  • 标签: 商品采购 商品流通企业 在途商品 会计制度》 供货单位 采购成本
  • 简介:商品包装泛指一切用于包裹、盛装、束缚和保护商品的容器或包扎物,使商品不易损坏、散落、溢出、变质,以及用于装饰商品的装饰物。商品包装作为商品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顾客购买与否和商品的畅销和滞销。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包装的作用愈来愈突出,被誉为“无声的推销员”,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商品本身的质量可以忽视。

  • 标签: 商品包装 市场营销活动 组成部分 市场竞争 装饰物 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