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陕西省电力发展建设公司成立于1993年4月,是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的直属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53万元;具有送变电施工三级资质,主要职责是承担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与施工管理,水火电工程没备、材料、工器用具、仪器仪表、安装、装修、电子设备、咨询服务。

  • 标签: 建设公司 电力发展 陕西省 施工管理 输变电工程 直属企业
  • 简介: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选取2008年中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以及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治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良性互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使公司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 简介:2007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审计局组织43户炼油化工企业探索开展了节能减排专项审计调查,这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审计体制改革后,审计部门创新审计思路、拓展审计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审计部门坚持突出管理效益,服务企业发展的方针,按照统一的审计实施方案,历时两个多月,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审计任务。纵观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 标签: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专项审计调查 管理效益 企业发展 节能 服务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企业成本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中国石化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方案,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是全员参与、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全方位优化与控制的成本管理体系。本文结合中国石化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进行论述,为企业寻找一种更适合新经济形势的成本管理制度。

  • 标签: 成本目标管理 全员参与 中国石化 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
  • 简介:低碳经济下,针对石化类上市公司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问题,通过建立石化类上市公司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方法。首先运用粗糙集的知识约简方法挖掘评价指标,利用基于粗糙集理论中信息量的概念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判各个公司低碳发展情况,实现公司横向与纵向发展水平的比较,为公司投资人、债权人、管理人提供相关信息。

  • 标签: 粗糙模糊集 约简 指标体系
  • 简介:目前学者们对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前的困境预测上,而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如何恢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2005—2009年国内被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研究样本分为逐渐走出财务困境的公司(一类公司)和一直处于财务困境中的公司(二类公司),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管理层持股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这两类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之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对困境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处于不同的财务情况下,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公司逐渐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公司逐渐摆脱财务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时的公司治理关键在于股权集中度,大股东在公司摆脱财务困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财务困境恢复 公司治理 股权集中度
  • 简介:实施内部控制是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控制环境是内控各组成要素的基础。文章以中国联通为倒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指导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有效的构建。

  • 标签: 内部控制 COSO框架 内部控制环境
  • 简介:因长期在石化企业从事财会工作,王彩俊很注重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管理业务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创新,努力强化财会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979年他组建了车间一级的会计核算,组织设置了完整的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通过建立的“厂内银行”进行厂内车间之间业务交换,在实践两年的基础上,对“厂内银行”的交换程序进行简化和调整,并将车间级会计核

  • 标签: 燕山石化公司 总会计师 王彩俊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中国
  • 简介: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是投资者,债权人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可公开获得的财务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通过试验1,260种变量组合,我们发现负债一权益比,应收财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和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有着显著的预示效应。就判别正确率而言,本研究所发现的最优模型能够从上一年ROE公告小于5%的上市公司中预测出73.68%的下一年会进入ST板块的公司,总体判别正确率为78.24%。

  • 标签: 财务困境 预测 多元逻辑回归 交互检验 判别正确率 中国
  • 简介:美国会计准则曾被认为是最具体、最完善的。但安然案发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反思美国的会计准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就其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应制定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并采取了具体的行动。自1998年开始,我国环账准备计提有关准则由规则导向转变为原则导向,本文研究坏账准备准则变化前后上市公司利用坏帐准备利润操纵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转型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更容易利用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所赋予的职业判断的空间来操纵利润;而针对规则导向会计准则规定本身而言,公司难于利用其来操纵利润。

  • 标签: 坏账准备 上市公司 利润操纵 中国 会计准则 规则导向
  • 简介:崔学刚的论文“大股东变更、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下简称崔文),以1997—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大股东变更前的股权结构以及变更后的公司治理的改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者发现,大股东变更前目标公司的国家股比例,收购方是否是民营企业、大股东变更后半年内董事长变更等对大股东变更后公司绩效的改善都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绩效 流通模式
  • 简介:随着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和演进,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这对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什么因素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通过借鉴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的三类动机: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收益和管理层能力信号传递,并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 标签: 业绩预告 管理层盈余预测 自愿信息披露动机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研究推崇英美模式,而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开始反思英美模式的不足,并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治理模式。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司治理研究的进程,然后比较说明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最后指出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国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标签: 经济危机 中国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 简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内控体系的健全与良好能够促使集团公司实现其经营规划的目标,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集团公司内控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主要环境控制问题和业务活动管控问题,并且对公司内控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仅供同行业朋友相互参考借鉴。

  • 标签: 集团公司 内控体系建设
  • 简介:本文根据历史数据.总结和汇报了我国上市公司1992年到2004年闻的盈利状况。我们发现,平均来讲,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在这一时间段内有显著的下降;公司上市后的业绩也呈下滑迹象;同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着较强的均值回归特性。

  • 标签: 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 股票市场改革
  • 简介:随着股权激励在中国不断的发展,股权激励的一些负面效应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股权激励的作用。文章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模式
  • 简介: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是首家获准在中国西北地区设立的外资银行分行。2002年起正式开展对各类客户的全面外汇业务。2007年对境内居民开展人民币业务,这是西安分行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西安分行自经营人民币业务以来,业务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2005年至2007年实现利税连年翻番,分别为432万元、1678万元、4906万元,增长幅度达160%、288%、192%,其中分别缴纳税收279万元、812万元、1614万元,每年都是外资企业中的纳税大户,为陕西地方经济腾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西安分行 东亚银行 公司 有限 人民币业务
  • 简介:Givoly和Hayn(2000)发现1950年以来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应计持续下滑,并将此归因于稳健性的提高。本文将其主要方法拓展到中国资本市场,发现1998年后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应计也大幅下滑,但采用Basu模型却发现稳健性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发现IPO后公司的会计应计在大幅下滑,而控制了IPO公司的影响后,上市公司整体并没有表现出会计应计下滑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出的会计应计下滑只不过是带着面纱的IPO后会计应计下滑。

  • 标签: 会计应计 时间序列趋势 稳健性 IPO
  • 简介:本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了"特别处理"(ST)的上市公司之所以进入"戴帽"行列的主要因素,并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我们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成长性、营运能力、资产规模,以及前期利润等因素对于公司是否进入"ST"具有决定和预测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减值准备政策的出台并没有改变特别处理公司的属性,而是导致了普遍的特别处理公司的"洗大澡"(Bigbath)现象。

  • 标签: 特别处理 财务困境 生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