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了青少年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的对策,并对青少年自身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家庭作为青少年第一课堂的积极作用,加强磨练教育;二是学校和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自尊与自信;三是家长和学校要避免孩子和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交,以防孩子学坏.同时建议青少年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自我保护,培养一种到两种健康的爱好.

  • 标签: 青少年 犯罪 现状 对策
  • 简介: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大严重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为社会风气的恶化、独生子女被家庭的一味溺爱、学校及社会的管理力度不够、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缺失等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应是切实做好青少年素质教育,德育唱主角.

  • 标签: 青少年 犯罪率 思考
  • 简介:流动青少年率的急剧上升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者们的关注。流动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为:渴求财富但是实现手段不足、归属结群中盲目的哥们义气、对于家庭和学校的逆反和报复、恐惧和侥幸的耦合、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要加强犯罪心理的预防,以更加有效地解决流动青少年问题。

  • 标签: 流动青少年 犯罪心理 心理分析
  • 简介:3年前,未满18周岁的他为供哥哥上大学,偷了别人4万多元现金,被法院判处缓刑,成为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在法官的帮助下,他走进一所高中,一边学习,一边改造.2003年8月20日,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 标签: 圆大学 大学梦 少年犯终
  • 简介:以大众传媒为中介力量的影视文化商品化与流行艺术娱乐化趋势日益强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在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这一关键时期,当代影视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正负面因素双重交织。对影视流行文化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位,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发展。伪个性的叛逆与娱乐化的过度,直接导致了当代影视文化价值的偏离。需要从外在的“法制健全”和内在的“主体培育”两个层面,帮助青少年鉴别影视文化的良莠,提高其媒体素养,提升其审美修养。

  • 标签: 影视文化 青少年 成长 价值偏离
  • 简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广东明清经济史研究’95年综述刘正刚六月上旬,广东明清经济史研究在广州举行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一是回顾过去的工作,讨论今后的发展计划,二是换届选举。广东明清经济史研究成立于1984年。10多年来,学会广泛地联合了广东地区高...

  • 标签: 经济史研究 社会经济史 明清 广东社会 珠江三角 学术讨论会
  • 简介:玉田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以下简称农研)成立于2004年1月,是由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农业教育工作者、农村种田大户、科技种田能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和农产品经纪人参加的专事农业产业化研究和实践的民间社会团体。农研会成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会员便由成立初期的50名发展到1500名,又先后组建了15个地方分会,一个专事农产品销售的创鑫分会和一个脱毒马铃薯研发中心,涉及全县20个乡镇、382个行政村。现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民营科技服务组织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标签: 农业产业化 研究会 玉田县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科技人员 农产品销售
  • 简介:在西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德育工怍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我们对西宁市12所中小学调查后认为,当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与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方针相差太远。提高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

  • 标签: 青少年 德育教育 中小学教育 西宁市 教学质量 家庭教育
  • 简介:诚信是一个养成和积累的过程。我认为,诚信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是一种法律意识,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因此,诚信教育必须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社会的整体教育效果,才能使青少年诚信教育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 标签: 诚信教育 青少年 社会公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问题
  • 简介: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对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阅读推广可以有效实现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地方文献建设,同时让青少年对家乡的地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为此,应根据传播对象,选定适合的文献;以读者为中心,构建合理的传播方式;争取多方支持,建立长效机制。

  • 标签: 地方高校 阅读推广 青少年 文化传承
  • 简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受科学和技术理性支配程度的增强,在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发展的同时,社会上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等事件发生率有所增高。青少年抗干扰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侵害,这无疑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不健康行为倾向 社会风气 德育工作 学校教育 家庭环境
  • 简介:绪言一九八三年四月至八四年一月,根据日本学术振兴会和中国教育部的协议,我作为访问研究员,以"中国明代土地制度的研究"为总课题,在中国进行为期十个月的研究交流,分别访问了复旦、厦门、武汉、南京及北京的五所大学.这期间,除了在上述五所大学以外,还获准参加在昆明市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学术讨论,有机会访问了上海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的南京博物馆,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市的南开大学等学术机构.有关这些活动的概略,已有另稿『和中国历史学界的十个月』(92卷史学31,1985年)发表.本文主要介绍一九八三年九月在厦门大学度过的一个月之间,和傅衣凌、杨国桢以及该大学历史研究所、历史系研究生院的各位先生举行共同研究的情况.由于我在去厦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回国后也没有及时整理,一九八五年六月才能用日文在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报告.

  • 标签: 明代 土地制度 "乡族" 土地契约 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