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颜小挺 唐富琴 徐玲珑 谢红燕 李春胜 王燕青 吴琼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7期
  • 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痛风中心),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院办,台州 318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随访系统在高尿酸痛风患者院后随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治疗后出院的12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试验组实施基于云随访系统的随访随访前和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随访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随访前,且高于对照组随访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云随访系统的新随访模式有助于提高痛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 标签: 痛风 随访 云随访系统 尿酸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需求的日益提升,大型队列研究逐渐替代传统小样本队列研究,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随访作为队列研究中的获取疾病发病、死亡以及迁移或失访资料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对队列研究的结论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随访监测方案成为大型队列研究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外大型队列研究随访监测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建队列研究随访方案设计和现有队列随访方案改进提供建议和思路。

  • 标签: 队列研究 研究设计 随访 超大队列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腭裂患儿的中耳功能状态与病程以及腭裂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腭裂患儿的诊疗经过,其中男44例、女32例,接受腭裂手术时年龄为6~23个月。记录其新生儿听力筛查,腭裂修补术前、术后3个月、1~2年、2~4年及5年的病史以及电耳镜检查、声导抗、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等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中耳功能状态的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腭裂病程看,除外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耳功能异常的比例逐渐较少(χ²=12.130,P<0.05);从腭裂分型看,软腭裂、不完全腭裂、完全腭裂发生中耳功能异常的比例存在差异(χ²=8.316,P=0.016);从手术月龄来看,中耳功能是否正常与手术时月龄无关(P>0.05);从耳科处理及结局看,虽然腭裂患儿中耳功能异常的比例较高,但适时接受鼓膜置管手术者仍占比很小。结论腭裂患儿中耳功能长期存在异常,且与腭裂程度、病程相关,需要建立完善的长期随访与多学科干预机制。

  • 标签: 腭裂 中耳 听力 中耳炎, 伴渗出液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经规范化治疗后的肺功能水平和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哮喘中心和呼吸科随访三年的198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12例,女86例,年龄(8.92±3.41)岁,年龄范围为4~14岁。根据患儿的病情控制水平分为控制组与难控制组。根据是否并存鼻炎分为单纯哮喘组与哮喘合并鼻炎组。根据患儿的首次发病年龄,分为起病(第一次喘息发作)≤3岁组与起病>3岁组。比较不同组患儿的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功能水平[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一秒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一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pred),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pred)。结果规范化治疗三年,病情达到控制者154例,控制不良者44例;单纯哮喘者42例,哮喘合并鼻炎者156例;起病≤3岁者138例,起病>3岁者60例。治疗前,难控制组患儿的FEV1/FVC%pred低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治疗第三年,两组FVC%pred、FEV1%pred、FEV1/FVC%pred、PEF%pred、FEF50%pred、FEF75%pred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规范化治疗三年中,哮喘合并鼻炎组与单纯哮喘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3岁组FVC%pred在开始治疗前、规范化治疗第二年时明显低于起病≤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d、FEF50%pred及FEF75%pred在规范化治疗第一年时均高于起病≤3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3岁组的FeNO在开始治疗前和规范化治疗第三年高于起病≤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控制组IgE水平[(185.00±251.43)IU/L]明显低于难控制组[(482.11±403.9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规范化治疗一年,控制组IgE水平[(275.40±281.36)IU/L]与难控制组[(224.48±252.04)I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FeNO与FEV1%pred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开始治疗和规范化治疗第一年时,FeNO与FEV1%pred呈负相关(P<0.05);随访第二年和第三年两者无相关性。结论早期干预并给予规范化防治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对于改善哮喘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免疫球蛋白E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幼年皮肌炎(JDM)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JDM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612例JDM患儿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及门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估JDM的疗效及转归。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M(Q25,Q75)]表示。结果612例JDM患儿中男性278例,女性334例,男女比例1∶1.2;起病年龄6个月至14岁,中位数为5.4(2.9,8.4)岁。皮疹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患儿均有典型的皮损,96.1%(588例)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症状。肺脏(57.5%,352例)、消化道(38.5%,236例)及心脏(32.5%,199例)为最常受累的脏器。95.5%(584例)的患儿存在肌酶增高。89.5%(534例)的患儿肌电图呈典型的肌源性损害。134例肌活检患儿均呈肌炎性改变。612例患儿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均较好。612例患儿中死亡24例,呼吸系统受累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是JDM患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17.9%(105例)的患儿遗留有远期后遗症,包括钙质沉着70例,肌肉萎缩35例。结论JDM是一种儿童少见疾病,以皮肤损害和肌无力为主要表现,脏器功能受累较常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JDM的首选方法,疗效和转归均较好。

  • 标签: 皮肌炎,幼年 随访研究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临床研究项目管理经验,提出应用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数据管理系统提高随访过程管理水平。方法分析临床研究随访过程管理现状,提出应用REDCap随访管理的方法。结果REDCap通过"直接管理"和"系统管理"的数据管理方式能提高临床研究随访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此期间也能更好地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和权益。结论REDCap在源头上保证了随访过程的数据质量,并能及时跟踪和规范地进行随访管理,其可作为临床研究随访管理的辅助工具进行推广。

  • 标签: 临床研究 随访管理质量 REDCap数据管理系统 受试者保护
  • 简介:摘要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增加、植入技术的改进,植入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acemaker,PM)在我国的植入数量逐年增长,这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起搏器术后诊室随访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提出了远程随访管理模式,使PM植入术后随访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也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诊室随访,患者术后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随访检查,但该随访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远程随访虽然比诊室随访方便安全,但仍存在短板,起搏器术后患者的随访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诊室随访及远程随访目前的模式与利弊,提出了对未来起搏器随访模式的展望。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诊室随访 远程随访 随访模式探讨 起搏器随访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70例Dravet综合征(DS)患儿进行随访,对其预后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DS患儿,建立临床资料登记表,完善基因检查。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DS患儿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670例DS患儿中,存在SCN1A突变者556例(556/670例,83.0%),随访608例(90.7%,608/670例),失访62例(失访率为9.3%,62/670例);末次随访中位年龄8岁5个月。82例(82/608例,13.5%)发作曾控制1年以上,中位随访年龄9岁2个月。其中38例再次出现发作(38/82例,46.3%),主要诱发因素为发热(34例)或漏服抗癫痫药物(2例)。分析发作曾控制1年以上的相关因素,发现携带SCN1A错义突变者、遗传性突变者、年龄相对较大者发作控制相对较好。随访的608例患儿中,死亡25例(25/608例,4.1%),发生死亡的中位年龄为4岁;12例因病程中出现长时间的癫痫持续状态,并多器官衰竭死亡。7例为可能的癫痫猝死,2例为呕吐窒息死亡,1例外伤后死亡,余3例死因不详。结论DS为难治性癫痫,但少数患儿发作可控制1年以上,携带SCN1A错义突变者、遗传性突变者、年龄相对较大者发作控制相对较好。DS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癫痫持续状态后多脏器衰竭和可能的癫痫猝死。

  • 标签: Dravet综合征 发作 预后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脊髓压迫症(SCC)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例SCC患儿进行随访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疗效及其预后情况。结果36例患儿中,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79.6(1~169)个月,随访中位时间6(2~47)个月。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功能受累23例(63.89%)、感觉异常6例(16.67%)、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27.78%)、局部疼痛14例(38.89%)。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Frankel分级标准,36例起病时脊髓损伤程度:A级2例(5.56%)、B级2例(5.56%)、C级10例(27.78%)、D级14例(38.89%),E级8例(22.22%)。主要治疗措施为糖皮质激素应用、椎管减压术、原发瘤灶切除术及后续康复、化疗等,28例(77.78%)脊髓功能经治疗后基本恢复,另外8例中,1例死亡,1例失访,其他6例患儿脊髓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生存分析提示良性占位所致SCC患儿中发病时脊髓损伤程度较轻(Frankel分级D~E级) (P=0.017)、治疗间隔4周以内者(P=0.030)恢复较好,外伤所致SCC患儿中病初运动功能受累者恢复不佳(P=0.025)。结论Frankel分级提示起病时脊髓损伤程度较重、运动功能受累,治疗间隔较长在不同病因的SCC患者中可能提示远期脊髓功能恢复不佳。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的安全性、经济学效应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接受48 h出院的日间初次THA手术的患者75例(日间组),根据年龄和性别按1∶1的比例匹配75例在相同时间段内接受常规初次THA的患者(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居住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再入院及再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诊断、术前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患者均来自于浙江省内且杭州市内比例高(48%,36/75),常规组有6例患者来自外地,两组患者居住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43)。日间组住院时间为(2.13±0.52)d,较常规组的(6.71±1.44)d缩短(t=25.91,P<0.001);手术时间为(59.73±18.91)min,较常规组的(66.91±22.40)min缩短(t=2.12,P=0.036);平均住院费用为(4.60±0.44)万元,较常规组的(5.20±0.72)万元较少(t=6.16,P<0.001);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3.45±0.75)分,较常规组的(3.16±0.94)分高(t=2.09,P=0.039)。日间组与常规组术后1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77)。日间组有7例延迟出院(未能在48 h内出院),延迟出院率为9.3%,原因包括疼痛控制不佳2例、术后恶心呕吐1例、康复不达标1例、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术中发现感染1例、术后48 h内发热1例。结论日间THA可减少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具有与常规THA相似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会延迟出院。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门诊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年幼喘息患儿的疾病转归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诊治的年龄<6岁的首次喘息患儿,随访10年后,根据首次喘息发病年龄及疾病转归将患儿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组、早期持续性喘息组、晚发性喘息组,对3组患儿在喂养史、出生史、被动吸烟、家族史、特应性体质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一过性喘息组417例,早期持续性喘息组253例,晚发性喘息组209例,早产儿、母乳喂养、父母哮喘史、患儿湿疹史、患儿变应性鼻炎史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63.875、78.761、81.970、38.458、53.016,均P<0.05)。早产儿、患儿湿疹史在3组间的百分比依次降低(31.65%、14.23%、6.22%;54.67%、41.11%、29.19%),父母哮喘史的百分比依次升高(13.43%、30.83%、46.41%),这3个因素在组间两两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母乳喂养仅在早期一过性喘息组与晚发性喘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变应性鼻炎史在晚发性喘息组百分比最高,在早期一过性喘息组与晚发性喘息组间、早期持续性喘息组与晚发性喘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母乳喂养、父母哮喘史、患儿湿疹史、患儿变应性鼻炎史与不同类型喘息转归密切相关,母乳喂养在早期一过性喘息中应给予更多关注,患儿变应性鼻炎在晚发性喘息中影响更大。

  • 标签: 年幼儿 喘息 转归 随访
  • 作者: 朱易豪 朱涛 郝学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成都 610041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中国医学科学院围术期应激风险评估与临床决策创新单元(2018RU012),成都 610041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麻醉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成都 610041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麻醉手术不同时间点随访指标体系,研发建立结构化的随访信息系统,以满足麻醉医疗质控和科研需求。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构建完备的随访指标体系,向全国多家医院麻醉科医师发送电子问卷,对构建的随访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分析及效度分析,并形成推荐的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1年随访指标体系;运用互联网、标注化语义定义、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结构化的随访信息系统。结果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通过问卷星发放随访指标集调查问卷,共回收来自24个省94家医院的有效匿名回复问卷185份,随访体系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525~0.566,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30~0.98。推荐的术后7 d随访体系包含8个系统30个条目;术后30 d随访体系包含2个系统,共计2个条目;术后1年随访体系无推荐条目。成功研发建立基于上述随访指标体系的结构化、智能化随访信息系统。目前,可通过院内电脑或移动设备访问该随访系统,已完成临床试用并常规用于随访。试运行期间结果表明,随访人员对该系统满意度较高,随访平均准确率提高了16%,随访时间降低10~15 min/例。结论依据与麻醉相关性的不同,在麻醉手术后不同时间需重点关注的结局指标存在差异,结构化随访信息系统可提高随访效率及准确率,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增加不同临床研究的可比性。

  • 标签: 麻醉 随访 指标体系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声带麻痹导致发音障碍患者行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术治疗的临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03年7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因单侧声带麻痹致发音障碍并于支撑喉镜下行自体脂肪声带外侧注射术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77例,年龄9~73(34.50±12.94)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声学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评价及频闪喉镜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18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术前轻度声嘶(G1)17例(10.4%),中重度声嘶(G2~3)146例(89.6%);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呈弓形,固定于旁正中位或外展位,声门闭合不良。术后139例患者(85.3%)发声恢复正常(G0),18例(11.0%)患者轻度声嘶(G1),6例患者(3.7%)中度声嘶(G2)。其中,131例患者(80.4%)声嘶明显改善,29例患者(17.8%)声嘶轻度改善,3例患者(1.8%)声嘶无明显改善。患者的客观声学参数中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最长发声时间(MPT)均有明显改善,VHI评分亦明显好转。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内移,声门闭合改善,声带黏膜波接近或恢复正常。当脂肪注射量为3.0~4.5 ml时,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主观听感知评分G、R、B、A改善更为明显,VHI和MPT均自术后1年明显好转。双侧声带注射时,自术后1个月起B、A评分较单侧注射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单双侧注射对比:tB评分=1.42,tA评分=1.51,P值均<0.05)。结论声带外侧声门旁间隙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手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发音障碍远期疗效良好,手术疗效与脂肪注射剂量和注射侧别有关。

  • 标签: 声带麻痹 声门闭合不良 声带注射填充术 自体脂肪 发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改变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接受过肾活检且随访时间≥5年的HSPN患儿临床病理资料。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1.73 m2)-1。按照患儿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入选者分为达终点事件组和未达终点事件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分析HSPN患儿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肾小球节段性硬化(S1)组和无肾小球节段性硬化(S0)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价值。结果共130例HSPN患儿纳入本研究,中位发病年龄为11.7(8.6,13.3)岁,男性71例(54.6%),中位随访时间为100.0(75.8,119.0)个月,有12例(9.23%)患儿发生终点事件。与未达终点事件组(n=118)比较,达终点事件组(n=12)患儿基线高血压比例、24 h尿蛋白量、血总胆固醇、血尿酸、血肌酐水平较高,血白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两组患儿用药种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肾组织病理改变方面,与未达终点事件组比较,达终点事件组患儿系膜细胞增生(M1)、S1、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和球囊粘连的比例较高(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1是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7.739,95%CI 1.422~42.114,P=0.018)。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1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S0组(Log-rank χ2=17.069,P<0.001)。ROC曲线评估S1预测肾脏不良预后发生的AUC为0.710(95%CI 0.549~0.872),敏感度为0.667(95%CI 0.349~0.901),特异度为0.754(95%CI 0.666~0.829)。结论S1是HSPN患儿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诊断价值。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儿童 病理学 紫癜性肾炎 牛津分型 IgA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髌股关节置换术的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4例(80膝),男9例(12膝)、女55例(68膝);年龄(60.50±8.82)岁(范围27~82岁)。术前膝关节X线片提示髌股关节退变均为Kellgren-Lawrence Ⅳ级,内外侧胫股间室无明显退变。单侧髌股关节置换48例,双侧髌股关节置换16例,其中同期双侧髌股关节置换9例、分次行双侧髌股关节置换7例。对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髌骨轴位X线片上髌骨倾斜角和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髋-膝-踝角;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随访(4.31±1.79)年(范围1.5~8.2年),随访5年以上者25例(32膝)。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及OKS评分分别由术前(5.91±0.82)分、(68.06±6.03)分和(21.22±3.46)分改善至术后1年(0.88±1.01)分、(90.09±3.30)分和(39.06±3.37)分,术后5年(0.41±0.76)分、(94.53±2.99)分和(42.13±3.17)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38,81.47,56.73;P<0.001)。髌骨倾斜角由术前8.21°±3.14°降低至术后5年的3.5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P<0.001);术前髋-膝-踝角为179.01°±1.43°、术后5年为178.77°±1.67°,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96)。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假体松动、假体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而行膝关节翻修的情况。结论髌股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随访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髌股关节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LP)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探讨其诊断策略、治疗方式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1例ELP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共41例患儿,其中男29例,女12例;发病年龄4~53个月,多数3岁以内发病(35/41例,85.4%),以1~2岁为主(23/41例,56.1%)。2.误服油脂包括灯油/香油11例、白电油7例、电蚊香油5例、润滑油5例、石蜡油4例、汽油/柴油3例、煤油和鱼肝油各2例、缝纫机油和性质不清各1例。3.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41例,63.4%)、气促(23/41例,56.1%)、发热(17/41例,41.5%)、发绀伴低氧血症(15/41例,36.6%)、喘息(9/41例,22.1%)、呼吸窘迫(9/41例,22.1%)、肺出血(6/41例,14.7%)、喂养困难和/或一过性呕吐(4/41例,9.8%),无症状7.3%(3/41例)。4.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渗出性改变或肺实变,胸部高分辨CT(HRCT)最常见征象为局部或广泛渗出,可伴肺实变(18/41例,43.9%)。受累部位最常见为双下肺叶(8/41例,19.5%),其次为右下叶(3/41例,7.3%)、右中叶(2/41例,4.8%)和左下叶(2/41例,4.8%)。其他征象包括肺囊泡改变、过度通气、磨玻璃样改变及小结节形成等。5.共7例患儿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所有患儿行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住院时间为(11.67±4.90) d,合并腺病毒感染者住院时间为(19.25±5.93) d。9例患儿随诊失访(其中8例轻症,1例重症),余患儿症状均在1周~1个月消失,21例在出院1个月内肺部影像恢复正常,7例出院3个月恢复正常,4例在6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急性ELP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无特异性。重症患儿肺部影像多肺叶受累,可出现肺实变和囊泡改变。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并感染尤其是腺病毒感染可能是急性ELP患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BAL能同时起诊断和治疗作用,BAL联合局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急性ELP有效。

  • 标签: 儿童 外源性类脂性肺炎 高分辨率CT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随访预后结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分娩的产前诊断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的新生儿73例。所有患儿在第1次超声发现侧脑室扩张后每隔2周进行一次侧脑室变化情况复查直至出生。出生后7 d内行MRI检查,后每隔3个月超声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随访至1岁。所有小儿均于出生后第3、6、12个月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发育评估,依据评分将发育程度分为优秀、良好和低下。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变化情况新生儿的预后结果。结果73例新生儿中,胎儿期及出生后侧脑室扩张宽度逐渐缩小者28例,无明显变化者38例,进行性增大者7例。超声随访至1岁,逐渐缩小组患儿全部无扩张表现;无明显变化组中仅1例存在扩张;进行性增宽组患儿中3例进展为轻度脑积水,3例无明显变化,1例进行性缩小。出生后1年,进行性增宽组患儿PDI与MDI评分均低于逐渐缩小组和无明显变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I:t=14.2093、12.8738;MDI:t=15.4998、17.8503,P均<0.05)。逐渐缩小者无一例MDI和PDI评分低下;无明显变化者,1例随访MDI和PDI评分发育低下;进行性增宽的7例中,5例PDI评分低下,4例MDI评分低下。3组之间的PDI和MDI量表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6.161、31.938,P均<0.001)。结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的胎儿,如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无明显变化或逐渐缩小,一般预后良好,如出现扩张进行性增宽,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需谨慎咨询。

  • 标签: 胎儿 超声检查,产前 侧脑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315例,将其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对于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增加或减少药物,对于尚未治疗的患者开始降压治疗,在3个月内将血压调整至目标值(标准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30~150/<90 mmHg,强化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10~130/<80 mmHg),均随访24个月。经过24个月降压治疗后,排除降压治疗期间失访、血压未达标或图像质量差者26例,共纳入289例,其中标准降压组148例,强化降压组141例。另选取同期7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基线位和24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D-STI获得左心室整体内层、中层、外层心肌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比较基线位和24个月时各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左室应变参数。结果①基线位时标准降压组、强化降压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大于对照组,GLS-endo、GLS-mid、GLS-epi小于对照组(均P<0.05);标准降压组与强化降压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LVEDD、E/e′及强化降压组IVSD、LVPWD、LVEDD、LVMI、RWT、E/e′小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IVSD、LVMI、RWT小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③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及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结论①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受损,收缩功能减低;②降压治疗后心肌力学明显改善,强化降压治疗心肌力学改善程度大。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斑点追踪 高血压 降压 心肌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涉窦脑膜瘤(MIMDS)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伽玛刀治疗的151例MIMDS患者的临床资料。151例患者中,原发性中、小型MIMDS 100例,术后残余MIMDS 51例;病变直径均<5 cm。脑膜瘤主要位于海绵窦(50.3%,76/151),其次为矢状窦(29.8%,45/151),其余部位包括窦汇区(8.6%,13/151)、乙状窦(6.0%,9/151)、横窦(5.3%,8/151)。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前肿瘤的中位体积为3.2 cm3(0.1~48.9 cm3),伽玛刀治疗的中位边缘剂量为14.5 Gy(5~42 Gy),中位等剂量曲线为50%(33%~70%)。治疗后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治疗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确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MIMDS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0.9±33.6)个月(36~172个月)。151例MIMDS患者中,9例(6.0%)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视力下降3例(2.0%)、放射性脑水肿3例(2.0%)、脑积水2例(1.3%)、眼球突出伴溃疡1例(0.7%)。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后的总体5年、10年PFS分别为87.6%和78.8%。Log-rank结果表明,<60岁患者的PFS明显高于≥60岁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患者的PFS总体高于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的患者(均P<0.05)。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2例(14.6%)。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28)和治疗方式(P=0.032)为MIMDS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伽玛刀是针对中、小型MIMDS及MIMDS术后残余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控制肿瘤的生长,且治疗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脑膜瘤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伽玛刀 涉窦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涉窦脑膜瘤(MIMDS)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伽玛刀治疗的151例MIMDS患者的临床资料。151例患者中,原发性中、小型MIMDS 100例,术后残余MIMDS 51例;病变直径均<5 cm。脑膜瘤主要位于海绵窦(50.3%,76/151),其次为矢状窦(29.8%,45/151),其余部位包括窦汇区(8.6%,13/151)、乙状窦(6.0%,9/151)、横窦(5.3%,8/151)。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前肿瘤的中位体积为3.2 cm3(0.1~48.9 cm3),伽玛刀治疗的中位边缘剂量为14.5 Gy(5~42 Gy),中位等剂量曲线为50%(33%~70%)。治疗后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治疗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确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MIMDS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0.9±33.6)个月(36~172个月)。151例MIMDS患者中,9例(6.0%)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视力下降3例(2.0%)、放射性脑水肿3例(2.0%)、脑积水2例(1.3%)、眼球突出伴溃疡1例(0.7%)。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后的总体5年、10年PFS分别为87.6%和78.8%。Log-rank结果表明,<60岁患者的PFS明显高于≥60岁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患者的PFS总体高于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的患者(均P<0.05)。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2例(14.6%)。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28)和治疗方式(P=0.032)为MIMDS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伽玛刀是针对中、小型MIMDS及MIMDS术后残余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控制肿瘤的生长,且治疗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脑膜瘤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伽玛刀 涉窦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