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疫情期间医院门诊患者来电咨询特点、内容及效果,促进门诊热线咨询服务有效开展。方法对2020年2—4月我院门诊患者电话咨询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医疗咨询、疫情咨询、挂退号咨询、检查检验咨询及其他5个方面的情况。数据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个月内共接听门诊电话咨询72 525例次,问题解决率98.5%,患者满意度评价4.6分;工作日8:00~11:00、14:00~17:00咨询量较大,患者对医院疫情防控政策咨询占比最高(40.0%)。结论疫情期间,门诊电话咨询不仅能及时解决患者需求,而且能有效分流患者,对后续门诊开展延伸服务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门诊 电话咨询 延伸服务
  • 简介:摘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特点,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咨询服务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作者介绍了医院基于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UTAUT)以及耗散结构理论(DST),依托互联网医院,逐步部署"院前咨询""患者接受使用""辅助诊疗""联动防控"4个模块,最终形成了基于UTAUT-DST模型的互联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他互联网医院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互联网医院 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 耗散结构理论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用药依从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共计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开展分组,将本次研究共选取的1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接受基础高血压知识宣教措施,观察组80例在其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开展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调查,通过坚持用药自我效能表、与依从性调查表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认知变化、干预前后Moriky服药依从性差异;同时对比其干预前后血脂、血糖、体重及血压变化之间差异,继而探究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用药依从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血脂、血糖异常及肥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服药依从性,优化其自我效能管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控制血压。

  • 标签: 门诊高血压 心理护理 高血压知识宣教 用药依从率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性求询人员HIV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龙岗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的男性VCT求询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HIV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结果男性VCT求询人员3 987例,占总求询人员的37.61%(3 987/10 602),HIV阳性率为4.69%;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占51.47%(2 052/3 98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离异或丧偶(OR=3.178,95%CI:1.577~6.404)、配偶及固定性伴阳性(OR=37.719,95%CI:4.795~296.730)、男男性行为史(OR=48.673,95%CI:6.638~356.868)、既往接受过HIV抗体检测(OR=1.587,95%CI:1.102~2.287)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OR=5.788,95%CI:3.415~9.809)的男性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龙岗区男性VCT求询人员较为年轻且文化水平较低,具有高危性行为的男性求询人员较多且HIV检出率较高,应在VCT过程中加强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科普教育和提倡安全性行为。

  • 标签: AIDS VCT 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儿科医生要遵循有效、安全和合理这三个要素,领会国家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意见,从基础药学到临床药理全面提高自己,要规范和控制超说明书用药,关注特殊人群个体化给药,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更要有与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意识和尝试,这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长期系统任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9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234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5 056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18年(177家)增长了32.20%,报告例数较2018年(11 761例)增长了28.02%。15 056例ME报告中A级错误52例(0.35%),B级11 175例(74.22%),C级3 351例(22.26%),D级350例(2.32%),E级79例(0.52%),F级44例(0.29%),G级0例,H级4例(0.03%),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5 004例患者中男性8 801例(58.66%),女性6 203例(41.34%);年龄1 d~103岁,<18岁者2 027例(13.51%),≥18~<60岁7 377例(49.17%),≥60岁5 600例(37.32%)。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128例患者,其中65例(50.78%)年龄≥60岁。严重ME所涉及药品居前3位者为甘精胰岛素、甲氨蝶呤片和华法林片。52例A级ME没有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5 004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9 821例(65.46%),药师3 561例(23.73%),护士634例(4.23%),患者及家属306例(2.04%),其他682例(4.54%),由医师以及患者和家属引发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60.89%、1.06%);发生场所在门诊者5 662例(37.74%),病房4 001例(26.67%),药房3 721例(24.80%),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 084例(7.22%),护士站224例(1.49%),患者家中133例(0.89%),社区卫生服务站4例(0.03%),其他175例(1.1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患者家中发生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5.52%、0.41%)。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为药物品种、用法和用量,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为药师、护士和医师;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为知识缺乏、疲劳和培训不足。

  • 标签: 用药错误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卫生保健质量 总结性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高龄老年患者多重口服用药现状,了解主要照护者用药知识及药物准确服药情况。方法统计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103例老年患者口服药情况,以患者是否可自主服药分为自主服药组和照护服药组,调查自主服药患者及照护服药组照护者关于口服药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准确服药情况。结果所调查患者日服药种类为(13.42±5.52)种,日服药数量为(36.71±13.15)片。患者及照护者对口服药知识自评知晓率分别为64.06%和72.37%;自主服药患者自行服药准确率为52.08%~85.42%,照护服药组照护者服药准确率为29.88%~56.32%;两组抑酸制剂、助消化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服用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比例较高,需照护者协助服药的患者服药安全隐患更大,应加大对高龄老年人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同时要特别关注照护者多重用药服药技能的培训,以提高该类高龄老年患者口服药服用的精准性。

  • 标签: 高龄老年 口服药 照护者 多重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16—2017年的6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2019年的6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就诊模式,试验组患者实施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就诊时间、人工窗口结算率、一次付费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候诊时间和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一次付费率高于对照组,人工窗口结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医院服务品质。

  • 标签: 门诊 全流程 智慧就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环境与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路径,为护士安全用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所省属三级甲等医院、1所市属三级甲等医院的1 24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量表、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路径分析。共发放问卷1 243份,回收有效问卷10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42%。结果1 012名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与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量表总分分别为(134.96±16.28)、8(16)分,两者呈负相关(r=-0.48,P<0.01)。软件(β=-0.45,P<0.01)对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有直接作用,并通过积极影响护士来间接影响用药不安全行为(β=0.24,P<0.01);人件(β=-0.54,P<0.01)、护士(β=-0.96,P<0.01)对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具有直接作用;硬件、环境对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无直接影响,但有间接影响(β值分别为0.08、0.56;P<0.01)。结论用药环境是用药不安全行为的预测因素,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护士用药环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以减少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护士 用药环境 用药不安全行为 路径分析
  • 作者: 王欣 闫素英 蔡晧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100015
  • 简介:摘要用药错误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患者是用药错误发生率最高的群体。老年患者发生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包括罹患疾病种类多、用药品种多(包括高警示药品)、肝肾功能减退、认知障碍和独居等。老年患者用药错误的常见类型包括漏服药物、未按规定时间服药、用药方法错误、因遗忘而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和误服禁止同时服用的药物等。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共同参与老年患者的用药管理,医师开具处方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建议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形式耐心地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借助电子设备提醒老年患者用药,对记忆力明显减退的老年患者应求助其家属参与用药管理。

  • 标签: 用药错误 老年人 老年医学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性药物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PIVAS所有含细胞毒性药物的处方,筛选出药师审核处方时发现的ME(定义为处方错误),并翻阅PIVAS"用药错误记录本"筛选出同时段PIVAS内部发生的ME(定义为调配错误),对所有细胞毒性药物相关ME的分级、分类、发生环节、引发人员、错误内容和涉及的药物进行描述性分析。另将在PIVAS未被发现而传递至下一环节的ME定义为出门错误。结果设定时段我院PIVAS共收到细胞毒性药物处方347 367例,发现1 080例ME,ME发生率为0.31%。1 080例ME均为未造成患者伤害的B级错误,其中处方错误841例(77.87%),调配错误239例(22.13%);调配错误中有5例未被拦截而导致出门错误,出门错误发生率为0.01‰(5/347 367)。错误内容排在前5位者分别为溶媒错误(63.15%,682/1 080)、处方不完整(11.67%,126/1 080)、数量错误(8.80%,95/1 080)、用量错误(6.11%,66/1 080)和静脉给药方法错误(4.35%,47/1 080)。1 080例ME共涉及细胞毒性药物32种,排名前5位者依次为紫杉醇(23.24%,251/1 080)、氟尿嘧啶(12.59%,136/1 080)、多柔比星(6.39%,69/1 080)、顺铂(5.46%,59/1 080)和依托泊苷(5.37%,58/1 080)。结论我院PIVAS细胞毒性药物ME发生率为0.31%,均为B级错误。ME分类主要为处方错误,内容主要为溶媒错误,涉及的药物主要为紫杉醇、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顺铂和依托泊苷。

  • 标签: 用药错误 抗肿瘤药 患者安全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共享门诊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和血糖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进行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门诊病历号末尾数,单号者(n=44)纳入常规门诊管理组,双号者(n=54)纳入共享门诊管理组。常规门诊管理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方案,共享门诊管理组在常规门诊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共享门诊的新型管理模式,即一次门诊活动同时配备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及药师进行各方面的专业指导。干预6个月后采用健康饮食行为态度、社会影响量表评价患者健康饮食行为,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共享门诊管理组患者态度量表(24.57±4.64)分,社会影响量表(27.74±5.47)分,均高于常规门诊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32、-16.192;P<0.01);共享门诊管理组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为(2.23±0.46)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为(3.24±0.51)mmol/L,血糖变异系数(CV)(17.32±5.87),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9.81±4.17),均低于常规门诊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44、15.056、3.292、2.834;P<0.01)。结论与常规门诊管理相比,共享门诊管理可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行为,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

  • 标签: 糖尿病 共享门诊 健康饮食行为 血糖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挖掘现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中的现代郁证医案,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各库建库至2018年10月1日相关期刊文献中的现代郁证医案,提取其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对获取到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该平台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现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医案1 984个,共计3 618诊次,中药处方3 089首,共涉及药物1 458味,总用药频次39 634次。高频药物有柴胡(1 546次)、茯苓(1 210次)、当归(1 167次)、白芍(1 109次)、郁金(1 091次);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多见,多归于脾、肺、肝、心经;常用药对有白芍-柴胡、当归-柴胡、柴胡-郁金、当归-白芍、当归-白芍-柴胡等,核心处方以酸枣仁汤、柴胡舒肝散、二陈汤为基础加减。结论现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多以疏肝理气、健脾养心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紧扣病机。

  • 标签: 郁证 现代医案 古今医案云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效能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合理用药效能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病房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5例,其中女性患者166例(54.4%),年龄(74.9±7.2)岁、病程(15.2±9.6)年,住院天数(10.4±3.2)d,降糖药使用数量(2.0±0.9)种。采用合理用药效能量表(SEAMS)、Morisky依从性量表(MMAS)、用药与再配药依从性量表(ARMS)、查尔森共病指数(CCI)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等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主要生化指标,Logistic分析患者合理用药效能的影响因素,ROC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根据SEAMS结果,效能足(≥26分)组患者233例(76.4%),效能不足(<26分)组患者72例(23.6%),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住院天数和空腹血糖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水平、ARMS评分等3个变量与合理用药效能相关;ROC结果显示构建的联合因子Y[Logit(P)=-15.164+0.434XARMS评分-0.067X年龄-0.082X空腹血糖达标],ROC下面积为0.910(95%CI:0.873~0.947,P<0.01),预测效能优于3个单独预测因子,可作为最佳预测因子进行合理用药效能的预测。结论与MMAS量表相比,ARMS量表更适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价。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可通过对患者合理用药效能及风险预测模型评估,针对性开展患者个体化用药指导,以提升老年患者自我用药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2型 合理用药效能 药物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分析本院PIVAS 2019年12月与临床科室沟通的电话咨询内容及原因,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与2020年5月(改进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院PIVAS电话咨询数量由改进前的2 865条/月下降为1 641条/月,下降率为42.72%。结论本研究改进措施可行,可有效提高本院PIVAS药师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临床科室 电话咨询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纳米粒是指粒度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纳米材料在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有许多应用,其具有的一些特点的物理性质,能够有效的引导药物进入特定的组织、特定的部位。长久以来,临床医生一直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困扰,多数药物由于药代动力学的原因,无法聚集在目标部位(组织、器官、细胞等),科学家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分布在目标部位的药物。该研究将就纳米粒子在靶向运输药物治疗中的特性、体内分布的特性及目前相关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纳米粒子 生物医学工程 药代动力学 药物载体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