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人体重要的代谢和生命活动。代谢是一个复杂、被精密调控的过程,涉及的获取、存储利用、输出等。代谢紊乱会对心脏产生显著影响,如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负荷性贫血、冠心病等。该文综述了代谢异常与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脏病 铁代谢障碍
  • 简介:摘要作为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过多的离子可促进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对细胞、组织造成损伤。随着死亡这一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了过载及死亡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曙光。该文就国内外过载及死亡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靶向抑制死亡防治代谢性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铁代谢 铁过载 铁死亡 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大量研究证据都表明,代谢与糖尿病肾脏病密切相关。、铁蛋白、转铁蛋白、调素等这些代谢指标都与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针对代谢的干预将会给糖尿病肾脏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方案。

  • 标签: 铁代谢 糖尿病肾脏病 铁死亡
  • 简介:摘要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代谢稳态对其发挥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较多研究表明,代谢异常导致的过载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体内过载会诱导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增强,引起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紊乱,促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代谢的相关指标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故代谢的干预可能在未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铁 铁蛋白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超载作为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性特征,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神经细胞代谢异常。缺氧诱导因子(HIF)可通过调控脑的摄取、储存、排出和胞内调节等过程参与脑代谢,抑制脑超载有望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现围绕HIF调控脑代谢的生理/病理机制综述如下,以期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脑铁代谢 脑铁超载 缺氧诱导因子 神经系统 氧化应激
  • 作者: 王俊楠 金俊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1期
  • 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1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实验室,桂林 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1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神经鞘脂代谢相关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1 桂林医学院中美健康与疾病脂质研究中心,桂林 541001
  • 简介:摘要死亡(ferroptosis)是不同于凋亡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最新研究发现在肝癌治疗以及肝癌耐药等过程死亡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证实神经鞘脂代谢和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神经鞘脂代谢通路和死亡通路存在交互作用,两者都与肝癌密切相关。本文就神经鞘脂代谢通路与死亡通路的交互作用以及对肝癌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影响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铁死亡 鞘脂代谢 肝癌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NAFLD的发病、转归及预后等过程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导致的结果,其中铁的作用不可忽视。过载可通过一系列病理机制,促进肝脏组织学进展,加快单纯性脂肪肝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本文总结了近5年内关于代谢异常与NAFLD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涉及过载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过载在NAFLD的临床特征、评估方法、转归及预后等。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铁过载 肝损伤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为α/β珠蛋白肽链比例严重失衡,多余的α珠蛋白链沉积形成包涵体,引发红细胞溶血、无效造血以及继发性多组织器官超载等。机体负荷过重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停滞、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加重其表型。近年来,随着机体代谢相关基因相继被发现,代谢在地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理逐渐被阐明。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调素、转铁蛋白受体等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揭示了限制红细胞应用可改善β地贫无效造血和过载的症状,为治疗地贫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围绕代谢相关基因以及通路在β地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β地中海贫血 无效造血 铁代谢 铁超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代谢相关指标在2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1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为T2DM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47例为NPDR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34例为EDN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铁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与NPDR和EDN发生的关系。结果NPDR组[(16.22±5.06) μmol/L]和EDN组[(15.71±4.15) μmol/L]血清铁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18.38±5.91) μmol/L]。NPDR组和EDN组与T2DM组相比,病程、甘油三酯、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是NPDR和EDN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925,95% CI:0.857~0.998,P<0.05;OR=0.899,95% CI:0.818~0.988,P<0.05),血肌酐和病程是NPDR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3,95% CI:1.027~1.160,P<0.05;OR=1.044,95% CI:1.014~1.075,P<0.05)。结论血清是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血清铁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期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体内代谢水平是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巨大儿有关。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建档产检的378例孕早期孕妇,首次产检时(孕12周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代谢指标如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总结合力、饱和度、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随访并收集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体内代谢水平与GDM和巨大儿的关系。结果本研究GDM发生率为16.9%,孕早期贫血发生率为2.4%,缺乏发生率为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产次等变量后,饱和度>50% (OR=0.238,95%CI:0.068~0.831)、转铁蛋白饱和度>50% (OR=0.08,95%CI:0.010~0.677)为GDM的保护因素;饱和度25%~50% (OR=0.361,95%CI:0.143~0.908);转铁蛋白饱和度25%~50% (OR=0.383,95%CI:0.165~0.891);铁蛋白>30 ng/ml (OR=0.418,95%CI:0.186~0.939)为巨大儿的保护因素。结论孕早期的代谢水平可能与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相关,有必要在孕早期对孕妇进行营养状态评估。

  • 标签: 铁蛋白质类 糖尿病,妊娠 巨大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代谢紊乱并探讨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n=130),另选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20)。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为入组后)、3 d和7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代谢相关指标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进行SOFA评分。比较各组间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浆与血红蛋白、调素、铁蛋白、IL-6、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log铁蛋白的相关性以及血浆铁水平降低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在入院3 d后脓毒症患者即出现显著贫血;入院第1周的血浆、转铁蛋白、饱和度、总结合力及未饱和结合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IL-6、调素和sT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第3和7天的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和调素,以及第7天的血浆饱和度均显著高于第1天;而第7天的总结合力和未饱和结合力,以及第3天的sTFR/log铁蛋白显著低于第1天。入院第1周存活和死亡组患者在第3天和第7天均出现显著贫血,但死亡组贫血更严重;入院第1周死亡组的转铁蛋白、总结合力和未饱和结合力,以及第3和7天死亡组的血浆均显著低于存活组;而入院第1周死亡组的铁蛋白、IL-6和调素,以及第7天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与IL-6(r=-0.391,P<0.01)、铁蛋白(r=-0.293,P=0.001)、调素(r=-0.209,P=0.017)均呈负相关,而与血红蛋白不相关(r=0.005,P=0.958)。血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524(95%CI:0.416~0.631,P=0.656)。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即存在显著的贫血和代谢紊乱,而死亡组患者代谢紊乱更严重。血浆铁水平降低不能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血浆铁水平降低与血红蛋白降低不相关,补铁治疗要慎重。

  • 标签: 脓毒症 铁代谢 贫血 补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伴热性惊厥(FC)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6例上呼吸道感染伴热性惊厥患儿,其中57例儿童为复杂型热性惊厥(CFC),89例患儿临床诊断符合单纯型热性惊厥(SFC),同期85例无惊厥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URI)为对照组。测定其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铁蛋白( SF)、血清(SI)。结果三组的Hb、MCV、MCH、MCHC、CRP和PC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儿童确诊为贫血的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SF、SI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CFC组和SFC的SF水平显著低于URI组(P<0.05),CFC、SFC组的SI水平显著低于URI组,且CFC组的SI水平显著低于SF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伴热性惊厥的发生与血清铁蛋白及血清代谢密切相关,复杂型热性惊厥与血清降低相关。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热性惊厥 铁代谢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相关基因(IRGs)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相关基因构建分子标记以预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方法通过GSEA数据库发现与代谢相关的基因本体(GO)通路。在这些GO富集分析通路中有367个与代谢相关的基因,然后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获得乳腺癌的RNA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差异基因的数据分析,发现与乳腺癌特异性相关的代谢基因,然后对这些基因进行统计筛选后构建多元回归差异模型。结果由ATP6AP1、ABAT、TTYH1、AIFM3、P4HA3、CCNB1、TFRC、CH25H、CYP46A1、BRIP1、ATP6V0B、SLC11A1代谢基因构建的模型可预测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高危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低危组[(21.5%比37.5%),生存分析(Kaplan-Meier),P<0.01]。ROC曲线用于验证1、3、5、10年的预测准确性高[1年曲线下面积(AUC)=0.673,3年AUC=0.704,5年AUC=0.629,10年AUC=0.701)。结论代谢相关基因可预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乳腺癌 铁代谢 分子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ythroferrone(ERFE)等代谢红系调节因子(iron-regulatory erythroid factor)在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4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ERFE、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和扭转原肠胚形成同系物(TWSG1)的表达,分析代谢调节因子与红系造血异常类型及旺盛程度(以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反映)的适配性。结果血浆GDF15表达水平在PV、PRCA、AIHA、MDS各组依次为266.01(112.40,452.37)、110.63(81.41,220.42)、52.11(32.61,171.66)、276.53(132.16,525.70)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45(19.65,57.72)ng/L(P值均<0.01)。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患者血浆TWSG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GDF11表达水平仅在PV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75(10.95,121.32)ng/L对36.90(3.38,98.34)ng/L,P<0.01],而PRCA、AIHA、MDS 3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组血浆ERFE水平为129.63(47.02, 170.03)ng/L,AIHA组血浆ERFE水平最高为121.76(68.12,343.11)ng/L,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3.23(35.18,65.41)ng/L(P值均<0.01);PRCA组、MDS组血浆ERFE水平分别为48.92(44.59,84.83)、40.47(26.97,72.87)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与ERFE(r=0.458,P=0.001)呈正相关,而与GDF15(r=-0.163,P=0.274)、GDF11(r=0.120,P=0.421)、TWSG1(r=-0.166,P=0.26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代谢红系调节因子在不同红系造血异常疾病的表达谱不尽一致,ERFE与红系造血旺盛程度相关度最高。

  • 标签: 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 Erythroferrone GDF15 GDF11 TWSG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ythroferrone(ERFE)等代谢红系调节因子(iron-regulatory erythroid factor)在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4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ERFE、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和扭转原肠胚形成同系物(TWSG1)的表达,分析代谢调节因子与红系造血异常类型及旺盛程度(以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反映)的适配性。结果血浆GDF15表达水平在PV、PRCA、AIHA、MDS各组依次为266.01(112.40,452.37)、110.63(81.41,220.42)、52.11(32.61,171.66)、276.53(132.16,525.70)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45(19.65,57.72)ng/L(P值均<0.01)。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患者血浆TWSG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GDF11表达水平仅在PV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75(10.95,121.32)ng/L对36.90(3.38,98.34)ng/L,P<0.01],而PRCA、AIHA、MDS 3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组血浆ERFE水平为129.63(47.02, 170.03)ng/L,AIHA组血浆ERFE水平最高为121.76(68.12,343.11)ng/L,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3.23(35.18,65.41)ng/L(P值均<0.01);PRCA组、MDS组血浆ERFE水平分别为48.92(44.59,84.83)、40.47(26.97,72.87)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与ERFE(r=0.458,P=0.001)呈正相关,而与GDF15(r=-0.163,P=0.274)、GDF11(r=0.120,P=0.421)、TWSG1(r=-0.166,P=0.26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代谢红系调节因子在不同红系造血异常疾病的表达谱不尽一致,ERFE与红系造血旺盛程度相关度最高。

  • 标签: 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 Erythroferrone GDF15 GDF11 TWSG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与贫血和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BIC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无惊厥发作的急性胃肠炎患儿为对照组。检测其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Re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SI)。分析贫血、代谢及炎症相关指标与BICE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炎症相关指标(CRP、PCT)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Hb、MCV、Ret、MCH、MCH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提示BICE患儿同时伴有贫血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SF和S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元素的缺乏与BICE的发生密切相关,代谢指标或可作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常规检查项目,剂补充可能成为BICE防治的新手段。

  • 标签: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贫血 铁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代谢状态,探索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7日至11月7日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奉贤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所有226例连续住院时间≥30 d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身体测量和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Katz指数)、智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营养状态(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评估,检测血清铁蛋白等血液指标。依据血清铁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缺乏、正常、超载3组,并对影响超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26例患者年龄(84.2±8.1)岁,男性占37.2%(84/226),连续住院天数160(81,409) d。其中,缺乏、正常和超载者分别占1.8%(4/226)、34.9%(79/226)和 63.3%(143/226),3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值分别为(14.6±9.4)、(97.3±46.7)和(324.8±188.9)μg/L。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正常者相比,超载者的腰围[(84.3±11.9)比(88.3±11.8)cm,t=2.390,P=0.018]、小腿围[(28.2±5.0)比(29.8±5.7)cm,t=2.192,P=0.029]较小, 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得分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458,P=0.024)。校正年龄、性别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得分处于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发生铁超载的风险是营养正常患者的2.169倍(95%CI:1.108~4.247,P=0.024)。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住院老年人中铁超载极为常见,基层全科医生应仔细评估此类人群的代谢状态,尤其是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对象。

  • 标签: 铁超载 铁蛋白 社区卫生中心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代谢状态,探索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7日至11月7日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奉贤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所有226例连续住院时间≥30 d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身体测量和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Katz指数)、智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营养状态(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评估,检测血清铁蛋白等血液指标。依据血清铁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缺乏、正常、超载3组,并对影响超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26例患者年龄(84.2±8.1)岁,男性占37.2%(84/226),连续住院天数160(81,409) d。其中,缺乏、正常和超载者分别占1.8%(4/226)、34.9%(79/226)和 63.3%(143/226),3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值分别为(14.6±9.4)、(97.3±46.7)和(324.8±188.9)μg/L。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正常者相比,超载者的腰围[(84.3±11.9)比(88.3±11.8)cm,t=2.390,P=0.018]、小腿围[(28.2±5.0)比(29.8±5.7)cm,t=2.192,P=0.029]较小, 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得分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458,P=0.024)。校正年龄、性别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得分处于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发生铁超载的风险是营养正常患者的2.169倍(95%CI:1.108~4.247,P=0.024)。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住院老年人中铁超载极为常见,基层全科医生应仔细评估此类人群的代谢状态,尤其是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对象。

  • 标签: 铁超载 铁蛋白 社区卫生中心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沙司他对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相关指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EPO)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贫血相关指标[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代谢指标[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A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Hb、RBC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RF、SF、TSAT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沙司他治疗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提高代谢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罗沙司他 铁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代谢、氧化应激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产前检查的孕妇139例,依据孕24~28周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GDM组(68例)和对照组(71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检测代谢、氧化应激及血糖水平,分析代谢、氧化应激水平与GDM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DM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丙二醛(MDA)、铁蛋白(SF)、血清(Fe)、转铁蛋白(TRF)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分别为(24.11±3.05)kg/m2、(4.92±0.67)mmol/L、(10.56±2.21)pmol/mL、(6.15±0.62)%、(20.50±1.72)μg/L、(20.34±2.92)μmol/L、(70.77±7.01)μg/L、(30.18±4.25)μmol/L、(3.93±0.69)g/L、(2.50±1.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1±2.86)kg/m2、(4.69±0.62)mmol/L、(5.76±2.09)pmol/mL、(5.37±0.58)%、(15.43±1.55)μg/L、(12.93±2.17)μmol/L、(42.53±8.86)μg/L、(18.81±3.85)μmol/L、(2.89±0.53)g/L、(1.74±0.89)(t=5.39、2.10、13.16、7.66、18.27、17.03、20.78、16.54、9.99、4.66,均P < 0.05);GDM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为(21.49±3.52)U/L、(10.87±1.34)kU/L、(3.28±0.4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28±3.95)U/L、(13.28±1.52)kU/L、(3.86±0.53)(t=7.54、9.90、6.88,均P < 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TAOC、NF-κB、MDA、SF、TRF均为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1.57(1.09~2.26)、3.15(1.71~5.80)、2.18(1.32~3.61)、3.27(1.58~6.76)、2.12(1.29~3.50)、1.23(0.99~1.53)、3.65(1.89~7.04),均P < 0.05]。SOD、TAOC水平与IRI呈负相关(r=-0.75、-0.84,均P < 0.05),NF-κB、MDA、SF、Fe、TRF均与IRI呈正相关(r=0.93、0.96、0.98、0.07、0.92,均P < 0.05)。结论代谢、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密切相关,对存在代谢、氧化应激指标增高的孕妇提前进行GDM筛查,对于临床诊治GDM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铁代谢障碍 转铁蛋白 氧化性应激 孕妇 血糖 胰岛素 NF-κB 丙二醛 胰岛素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