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公多甙片联合贝普利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贝普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雷公多甙片联合贝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35/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但是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肌酐、血尿素氮、红细胞计数、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均呈现改善趋势,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雷公多甙片、贝普利联合疗法,诊治结局甚佳,对患者临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慢性肾炎 雷公藤多甙片 贝那普利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位29岁女性护士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期间不慎被患者用过的针头扎破手指。因担心职业暴露感染口服洛匹韦/利托韦片(洛匹韦200 mg/利托韦50 mg)2片,2次/d。首次服药4 h后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颜面部肿胀。给予氯苯敏片8 mg口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肌内注射。服药后8.5 h患者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伴腹痛、腹泻,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5.2 ℃,心率87次/min,呼吸22次/min,脉搏微弱,四肢发冷,血氧饱和度0.93。诊断为洛匹韦/利托韦致过敏性休克,给予静脉扩容、鼻导管吸氧及心电监护。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5 h后患者血压恢复至108/89 mmHg,次日皮疹消退。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感染 职业暴露 过敏反应 休克
  • 简介:摘要1例57岁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因服用西格列汀、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改用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阿卡波糖0.1 g口服、3次/d,利司肽注射液20 μg皮下注射、1次/d。并用药物有甲钴胺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厄贝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前患者血压为116/71 mmHg(1 mmHg=0.133 kPa)。首次注射利司肽2 h后患者出现面部潮红、轻微恶心,血压上升至179/98 mmHg,口服尼群地平10 mg后血压下降至125/74 mmHg。次日减量给予利司肽10 μg皮下注射,患者再次出现面部潮红和血压升高(160/90 mmHg),口服尼群地平10 mg后血压恢复正常。此后停用利司肽,患者未再出现血压升高。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降糖药 高血压 利司那肽
  • 简介:摘要洛匹韦/利托韦(LPV/r)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几项体外试验研究结果显示,LPV/r有抑制SARS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作用,但也有研究并未发现其有抑制SARS病毒的活性或活性较弱。2篇文献报道了LPV/r治疗SARS有一定临床疗效,1篇文献报道了LPV/r治疗1例MERS患者取得成功。近来也有少量LPV/r治疗COVID-19的报道,但是均尚缺乏高质量的对照研究。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1例46岁女性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口服金刚胶囊2 g(4粒)、3次/d,康妇炎胶囊1.2 g(3粒)、2次/d治疗。服药23 d后患者出现胃肠不适,2 d后停用金刚胶囊和康妇炎胶囊。但胃肠不适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停药10 d后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85 U/L,碱性磷酸酶(ALP)145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67 U/L,总胆红素(TBil)67.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9.5 μmol/L。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胆道梗阻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先后给予口服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黄疸继续加深,TBil和DBil峰值分别为189.7 μmol/L和159.4 μmol/L。给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3 d后,患者症状好转,黄疸明显消退;9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29 U/L,AST 50 U/L,γ-GT 36 U/L,TBil 66.5 μmol/L,DBil 53.2 μmol/L。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菝葜属
  • 简介:摘要梨根是一味常见的且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据研究证明梨根具有抗肿瘤功效,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中。本文结合梨根提取物及成分对抗各种恶性肿瘤研究及机制探讨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利用梨根防治肿瘤提供新的研究基础。

  • 标签: 藤梨根 中药 抗肿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根不同部位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Technologie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33∶6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在波长218 nm处检测雷公藤甲素。结果雷公藤甲素在0.204~2.0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3.35%,RSD为1.56%(n=6)。雷公根木质部雷公藤甲素含量大于皮部。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雷公根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 标签: 雷公藤甲素 含量测定(中药) 木质部 皮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因术前出现肺栓塞和双下肢血栓,给予屈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1次/d抗凝治疗。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166×109/L。使用屈肝素钙5 d后,将其剂量增至4 100 U皮下注射、1次/12 h。增加剂量后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PLT升至800×109/L。诊断:血小板增多症,考虑与屈肝素钙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利伐沙班20 mg口服,1次/d。换药5 d后,PLT降至590×109/L;换药34 d后,PLT 297×109/L。

  • 标签: 那屈肝素 血小板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拉韦林(doravirine,DOR)或达芦韦/利托韦(darunavir/ritonavir,DRV/r)联合两种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既往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的HIV-1成年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项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非劣效性试验纳入HIV-1感染成年人按1:1方式随机分配至DOR(100 mg,每日一次口服)组或DRV(100 mg)/r(800 mg,每日一次口服)联合组,各组再分别接受由研究人员选定的两种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替诺福韦与恩曲他滨或阿巴卡韦与拉米夫定,直至96周。主要疗效终点是在第48周时达到血浆HIV-1 RNA小于50 copies/mL的受试者比例,如果治疗差异(DOR组减去DRV/r组)的双侧95%可信区间下限大于-10%可确定其具有非劣效性。结果769例入选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治疗,其中385例接受DOR治疗,384例接受DRV/r治疗。在第48周时,321例(83.8%)DOR组受试者和306例(79.9%)DRV/r组受试者血浆HIV-1 RNA低于50 copies/mL(差异为3.9%,95%CI:1.6~9.4),证明了DOR给药方案的非劣效性。研究中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腹泻(DOR组21例(5.5%),DRV/r组49例(12.8%))、恶心(分别为25例(6.5%)和29例(7.6%)))以及头痛(分别为23例(6.0%)和10例(2.6%))。18例研究受试者包括DOR组的6例(1.6%)和DRV/r组的12例感染者(3.0%)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各组有1例(0.3%)受试者的严重不良反应与研究药物相关。结论DOR联合两种NRTI的治疗方案为初次接受治疗的成年HIV-1感染者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多拉韦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非劣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匹韦/利托韦(LPV/r)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过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就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中提出的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5条原则,将与LPV/r的关联性判定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定义为LPV/r相关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1级轻度,2级中度,3级严重,4级危及生命,5级死亡;3~5级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LPV/r的疗程为2~12 d,中位疗程6 d;发生LPV/r相关不良反应者18例,发生率为64.3%。18例患者中,LPV/r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者14例(1级13例,2级1例),心动过缓2例(均为2级),急性溶血和肝损伤各1例(均为3级),无4或5级不良反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2/28)。13例发生1级不良反应者未影响治疗,继续用药2~7 d后自行缓解;5例发生2或3级不良反应者均停用LPV/r,其中4例接受了对症治疗,2~10 d后症状消失。结论我院接受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3%。LPV/r主要导致轻度胃肠道反应,也可导致心动过缓、急性溶血和肝损伤,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常春征是烟雾病中一种相对特异性的征象,在烟雾病的诊断、术前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常春征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烟雾病常春征的文献资料,综述不同因素与常春征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常春征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 标签: 烟雾病 常春藤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毛多糖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骨肉瘤患者30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为骨肉瘤,将骨肉瘤细胞分为对照组、白毛多糖低、中、高浓度组、pcDNA3.1组、pcDNA3.1-Ebp11组、白毛多糖+si-NC组、白毛多糖+si-Ebp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rbB3结合蛋白1(Ebp1)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白毛多糖低、中、高浓度处理的骨肉瘤细胞中细胞增殖抑制率[(16.39±1.68)%、(37.25±3.44)%、(58.14±5.71)%比(0.00±0.02)%,F=485.673,P<0.05]显著升高,细胞迁移数[(115.69±10.25)、(81.29±8.34)、(62.33±6.24)个比(136.25±11.21)个,F=117.477,P<0.05]、侵袭数[(87.32±8.33)、(69.65±6.58)、(51.26±5.22)个比(113.54±9.87)个,F=106.720,P<0.05]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0.49±0.05、0.37±0.04、0.24±0.03比0.62±0.06,F=110.791,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0.58±0.05、0.44±0.04、0.32±0.03比0.71±0.07,F=104.091,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46±0.04、0.34±0.03、0.21±0.02比0.59±0.05,F=176.444,P<0.05),p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49±0.04、0.63±0.05、0.76±0.07比0.31±0.03,F=135.364,P<0.05),Ebp1 mRNA(3.71±0.33、3.05±0.31、2.61±0.26比1.01±0.09,F=169.406,P<0.05)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52±0.05、0.67±0.06、0.81±0.08比0.39±0.04,F=84.660,P<0.05)。骨肉瘤组织中Ebp1 mRNA(0.42±0.04比1.00±0.09,t=32.255,P<0.05)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39±0.04比0.82±0.07,t=29.213,P<0.05)。过表达Ebp1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Ebp1表达逆转了白毛多糖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白毛多糖可通过上调Ebp1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白毛藤多糖 ErbB3结合蛋白1 骨肉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洛匹韦/利托韦(LPV/r)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探讨LPV/r的临床安全性,为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AE报告数据中LPV/r相关的风险信号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大于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大于1的AE,并对AE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FAERS数据库共收到LPV/r为首要可疑药物的AE报告13 335例,检测出报告数>3且ROR的95%CI下限>1的AE风险信号455个,涉及AE报告7 718例。涉及AE报告数占比居前2位的系统器官依次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13.6%(1 051/7 718)]和"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11.7%(899/7 718)],但在"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所涉及的1 051例AE报告中与妊娠期药物暴露有关者为998例,占95.0%;信号数占比居首位的系统器官为"各种先天性家族遗传性疾病"[16.3%(74/455)]。另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AE共144例,在AE报告数中排第7位。结论检测出LPV/r妊娠期用药相关胎儿、新生儿和婴儿异常等风险信号,提示应关注孕妇和婴幼儿使用LPV/r的风险。LPV/r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也值得关注。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1例31岁妊娠女性停经23+1周时因先兆流产给予黄体酮软胶囊0.2 g阴道用、2次/d,屈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皮下注射、1次/d。用药第16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6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11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98 U/L,碱性磷酸酶(ALP)180 U/L,总胆汁酸(TBA)40.1 μmol/L。考虑为屈肝素钙引起的肝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停用屈肝素钙第21天,患者出现难免流产,经阴道分娩一死婴,实验室检查示ALT 83 U/L,AST 103 U/L,γ-GT 37 U/L,ALP 157 U/L,TBA 42.0 μmol/L。继续给予保肝治疗,停用屈肝素钙35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18 U/L,AST 15 U/L,γ-GT 33 U/L,ALP 156 U/L,TBA 6.2 μmol/L。

  • 标签: 肝素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作者: 郑小卫 陶刚 张轶雯 杨国浓 黄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 310022 ,浙江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肿瘤内科,杭州 310022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 31001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洛匹韦/利托韦(LPV/r)是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抑制剂,又是多种CYP450酶底物,此外还是P-糖蛋白的抑制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与很多抗肿瘤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药品说明书仅列举了少数抗肿瘤药物与LPV/r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信息严重不足。本文系统总结了抗肿瘤药物及常用辅助药物和LPV/r的相互作用及处理建议。

  • 标签: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洛匹韦利托韦和阿比多尔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韦利托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34例患者中,男69例(51.5%),女65例(48.5%),年龄范围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8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韦利托韦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均为6 d,对照组为4 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31)。3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洛匹韦利托韦组第7天病毒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 P=0.79)。洛匹韦利托韦组[42.3%(22/52)]、阿比多尔组[35.3%(12/34)]和对照组[52.1%(25/48)]患者治疗后第7天影像学仍为进展表现(χ2=2.38, P=0.30)。洛匹韦利托韦组不良反应生率为17.3%(9/52),阿比多尔组为8.8%(3/34),对照组为8.3%(4/4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 P=0.33)。结论未发现洛匹韦利托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认。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有效性研究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阿比多尔
  • 简介:摘要雷公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在风湿免疫科应用广泛,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肠道毒性、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血液毒性、皮肤毒性和其他损害。本文报道了1例雷公多苷片在治疗风湿性多肌痛过程中引起血清白蛋白下降的病例,以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雷公不良反应的认识。

  • 标签: 雷公藤 风湿性多肌痛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目前已成为引起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是其重要治疗策略。雷公多苷通过抗炎、抗氧化等多种机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有较好疗效。本文就雷公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苷 机制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