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在肿瘤精准及微创诊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DNA甲基化、羟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检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基于表观遗传志的液体活检研究的开展,在实体肿瘤的溯源定位、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 标签: 肿瘤 生物标记 表观基因组学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并推测其发生机制,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对3例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提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进行羊水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 )检测,同时对胎儿父母行相关检测,分析验证胎儿sSMC的片段来源、区域大小及遗传效应。结果SNP-array检测提示例1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4p16.3p15.2及18p11.32-q11.2区域(重复大小分别为24.7 Mb和20.5 Mb),经FISH验证该变异遗传自父亲46, XY, t(4;18)(p15.2q11.2)染色体重排;例2 sSMC来源于15q11.2-q13.3(9.7 Mb)属于新发变异,病例3来源于21q11.2-q21.1(8.3 Mb),可能遗传自母亲。结论从NIPT筛查到SNP-array分子遗传学诊断分析能有效检出sSMC,SNP-array技术可精确定位异常染色体的来源和片段大小,明确胎儿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对应关系,为sSMC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无创产前筛查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核型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3例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与结构进行鉴定,探讨其发生机理,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染色体显带技术(G带、C带、N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芯片技术明确sSMC片段的来源和区域,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验证。结果例1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为新发变异,sSMC为双着丝粒双随体结构,芯片结果示未包含已知人类疾病相关致病基因,推测不增加子代表型异常的风险。例2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7,XY,+mar[17]/46,XY[33],为新发变异,常规显带技术提示mar上有常染色质,芯片检测结果为arr[hg19]5p12q11.1(45 694 574-49 475 697)×3,经FISH验证,明确胎儿sSMC片段含有HCN1基因部分区段的5p12片段。例3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5,XY,-13[25]/46,XY,r(13)[18]/46,XY,-13,+mar[7],夫妻双方拒绝进一步检查。结论传统的显带技术联合分子检测技术能对sSMC的结构及来源进行分析,可明确sSMC的致病性,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 标签: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微阵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明确1例嵌合型标记染色体患者的核型及其来源。方法抽取患者的外周血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芯片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核型为mos 47,XX,+mar [45]/48,XX, +2mar[3]/ 46,XX[52];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为arr[hg19]15q11.1q11.2(20 161 372-24 314 675)×3,重复片段约4.15 Mb;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约50%的细胞含有的标记染色体为一条包含有双份D15Z1探针位点片段的衍生双着丝粒15号标记染色体。此标记染色体未包含Prader-Willi syndrome/Angelman syndrome综合征的SNRPN和PML探针位点片段。结论当患者的核型与其表型不一致时,将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可以明确患者的核型和基因定位,为其后续治疗提供更精准的遗传咨询。

  • 标签: 细胞遗传 基因芯片 荧光原位杂交 标记染色体
  • 简介:摘要随着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加强家系分析和表型识别能力是做好产前遗传学诊断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熟悉不同遗传学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合理、规范、有序应用产前遗传学检测工具,分析胎儿结构异常背后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并判断预后,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是产前遗传学诊断的目标。

  • 标签: 产前诊断 系谱 表型 认知
  • 简介:摘要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derived stem cells,HF-SCs)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同时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和无伦理问题等优势,因此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HF-SCs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分离、纯化、鉴定HF-SCs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特异性较高的HF-SCs标记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 标签: 毛囊 干细胞 表面标记物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肺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当前肺癌治疗中发生耐药是困阻临床工作者的重大难题。近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与肺癌耐药联系密切,尤其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以上三个特征探讨影响肺癌耐药的机制,并针对机制探讨能有效改善肺癌耐药的药物,可为临床工作中肺癌耐药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对肺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DNA甲基化 组蛋白类 微RNAs RNA,长链非编码 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一种含炭定位标记液(SPOT)临床应用于内镜下病变标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胃肠道病变需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的115例患者,内镜检查时应用SPOT标记病灶,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时寻找标记点。采用单组目标值法计算产品标记有效率。观察标记后有无不良事件发生,比较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受试者SPOT标记的有效率为99.13%(114/115),标记维持时间可达57 d,标记过程中无穿刺肠壁或注射到腹腔情况。标记后,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8%(27/115),均与试验器械无关。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T内镜定位标记液对胃肠道病灶能有效、安全地进行染色标记,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 标签: 染色与标记 定位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遗传性肝病是儿童期肝病的重要病因,基因检测已成为重要诊断手段。了解儿童常见遗传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对遗传性肝病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代谢病是一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可引起多系统损伤。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等,其中以贫血最为常见。贫血机制不同,一些由于铁、维生素B12和叶酸代谢障碍,另一些造成红细胞膜、相关酶或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本文介绍以巨幼细胞性、溶血性、铁粒幼细胞性和小细胞性贫血相关的遗传代谢病,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遗传代谢病所致贫血及血常规异常的认识。

  • 标签:
  • 作者: 李晓晴 申阳 洪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遗传科,南昌 330006 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昌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遗传科,南昌 330006 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
  • 简介:摘要心脏受累是许多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常见的骨骼肌外表现,主要包括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表型。由于心脏神经肌肉症状重叠或仅有单一器官临床表型,导致常误诊为一个疾病。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或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心脏受累患者。该文介绍了5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心脏受累表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管理建议。

  • 标签: 神经肌肉疾病 心肌疾病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儿童是FA的高发人群,探究其发病危险因素对FA的预防至关重要。近年来FA的遗传因素的相关研究深入到了基因层面,HLA-DR和HLA-DQ基因域、FLG基因、IL基因、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基因等FA相关基因逐步被发现,亦有诸多研究发现环境因素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FA的发生,并提示有希望利用表观遗传修饰诱导免疫耐受以治疗FA,提高了对FA的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F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对FA相关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食物过敏 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CS)在过去数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的应用于临床,已帮助数百万夫妇做出了更适合的生育决策,从源头上减少了出生缺陷。随着ECS的广泛开展,其优越性日益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不足,更显现了遗传咨询的重要性。本文针对目前ECS临床遗传咨询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外相关专业指南,就ECS的咨询原则、流程及具体内容等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HS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20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样本,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靶向捕获或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可疑突变位点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共43例患儿纳入研究(男23例,女20例),中位发病年龄1岁11个月(1个月~10岁)。面色苍白(27/43例,62.79%)是主要的发病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贫血(36/43例,83.72%)、黄疸(35/43例,81.40%)、脾大(33/43例,76.74%)、肝大(27/43例,62.79%)。外周血及骨髓血涂片球形红细胞比例≥0.1的患儿分别为23例(23/43例,53.49%)、17例(17/43例,39.5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20例(20/43例,46.51%)。29例患儿输血前后比较:输血后血红蛋白(Hb)[(88.69±11.22) g/L比(78.24±14.4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9.37±7.15) fL比(84.08±7.49)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9.12±2.70) pg比(27.36±1.95)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61.79±32.27) g/L比(356.31±31.43) g/L]均升高,总胆红素(TB)水平较输血前下降[(33.27±16.42) μmol/L比(41.58±15.40)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8、-5.187、-5.412、-7.404、2.527,均P<0.05)。7例患儿行脾切除术:术后Hb[(116.00±5.54) g/L比(75.71±9.96) g/L]、MCH[(29.87±1.62) pg比(24.61±1.65) pg]、MCHC[(391.14±12.99) g/L比(315.14±51.99) g/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4、-4.330、-4.031,均P<0.05)。手术组患儿Hb较输血组升高明显,治疗效果更显著(t=-9.247,P<0.05)。13例患儿在3种基因(ANK1、SPTB及SPTA1)检出13种致病变异(11种是未报道的新变异),8例为ANK1变异,4例为SPTB变异,1例为SPTA1变异。13例变异中,除1例遗传自母亲外,余12例为新生变异(de novo)。结论儿童HS多以贫血、面色苍白为首发症状,输血可暂时改善贫血、黄疸症状,脾切除是有效的根本治疗手段。13例患儿获得基因诊断,为下一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在ANK1、SPTB、SPTA1基因中共发现11种新变异,扩展了HS的基因突变谱。

  • 标签: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分子遗传学 儿童 临床表型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标记后延迟时间(Multi-PLD)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分析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脑解剖亚区(56对)血流灌注正常参数范围,并探讨左右、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方法2020年11月—2020年12月间招募本地4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性25名、女性17名,年龄23~74(38±14)岁,行7个PLD的ASL成像,其中青年组21名,男性15名、女性6名,年龄23~35岁;中老年组21名,男性10名、女性11名,年龄36~74岁。数据通过Cereflow软件离线处理得到动脉到达时间(ATT)和校正过的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灌注参数,再利用SimpleITK标准化函数根据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AAL)对计算的灌注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到脑解剖亚区的CBF、ATT、CBV灌注参数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各脑解剖亚区左右两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灌注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灌注参数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大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62.5%(35/56)CBF、44.6%(25/56)CBV值表现为右侧高于左侧,多个脑解剖亚区28.6%(16/56)ATT值表现为左侧高于右侧。小脑半球CBF[(35.30±8.31)比(34.34±7.53)ml·100g-1·min-1,P=0.021]、CBV[(0.47±0.11)比(0.45±0.09)ml/100g,P<0.001]、ATT[(1.30±0.10)比(1.24±0.11)s,P<0.001]均表现为左侧高于右侧。女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50.0%(28/56)CBF值高于男性,83.9%(47/56)ATT值<男性(P值均<0.05),CBV值仅在5组脑区(枕上回、枕中回、枕下回、顶上回、小脑7b区)高于男性(P值均<0.05)。青年组大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44.6%(25/56)CBF、33.9%(19/56)CBV值均高于中老年组(P值均<0.05)。青年组多数脑区的ATT值虽低于中老年组,但仅在直回(P=0.026)及中央旁小叶(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半球的CBF(r=-0.430,P=0.005)、CBV(r=-0.327,P=0.035)与年龄呈负相关。多数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解剖亚区的CBF(24/25,r范围-0.497~-0.343,P值均<0.05)、CBV(16/19,r范围-0.474~-0.322,P值均<0.05)与年龄均呈负相关,ATT与年龄呈正相关(直回:r=0.311,P=0.045;中央旁小叶:r=0.392,P=0.010)。结论Multi-PLD ASL成像可以精确地定量分析脑组织血流灌注信息,多个脑解剖亚区灌注参数在不同侧别、性别及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并且多数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脑区的灌注参数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脑血容量
  • 简介:摘要遗传代谢性肝病是因基因缺陷导致代谢异常的一大类疾病。一些遗传代谢性肝病由于特定物质代谢异常或关键酶活性缺乏,与感染关系密切。了解遗传代谢性肝病相关感染,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遗传性代谢缺陷 遗传代谢性肝病 感染
  • 简介:摘要遗传性肾脏病是一大类与遗传有关、涉及不同病因的肾脏疾病,在儿童慢性肾脏病中遗传性肾脏病约占50%。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包括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纤毛病、遗传性肾小球病和遗传性肾小管病等。大部分遗传性肾脏病确诊依赖基因诊断。

  • 标签:
  • 作者: 丰利芳 巩纯秀 韩连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武汉 430016,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北京 10004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上海 200092
  • 简介:摘要随着质谱技术、基因检测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得以诊断。遗传代谢病治疗原则为限制代谢受阻底物的摄入,降低有害产物的蓄积,补充生成不足的产物。饮食治疗是许多遗传代谢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出发点为限制代谢障碍底物的摄入,补充合成不足的产物或替代能源以绕过缺陷途径,目的为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医学配方营养食品投入生产和使用,饮食治疗的可及性及依从性提高,越来越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现主要针对相对常见的遗传代谢病的饮食治疗进行阐述。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饮食治疗 氨基酸及肽类代谢障碍 脂类及脂蛋白代谢障碍 脂肪酸及酮体代谢障碍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 简介:摘要智力障碍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的疾病。智力障碍病因复杂,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遗传性代谢紊乱是其重要病因之一。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遗传代谢病患儿临床结局往往可获得极大改善。因此,能够尽早明确智力障碍背后的遗传代谢病病因,对于指导患者治疗、改善预后及指导再生育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目前已知的导致智力障碍的多种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线粒体病、尿素循环障碍、肌酸缺乏综合征、溶酶体贮积症等,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认识。

  • 标签: 智力障碍 遗传代谢病 儿童 诊断
  • 简介:

  • 标签: